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帮扶苏当皇帝 > 第90章 蠢蠢欲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先生似乎对自己的处境丝毫不担忧?”荷华忍不住问道。

张良转头看了她一眼,自嘲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算担心又有何用?”

扶苏在一旁摇头,“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该早早收了这些心思才是。”

张良却还是看着荷华,“上次见到姑娘,我就已经猜到你在太子殿下心中恐怕颇有分量,只是不曾料到,居然有这样的份量。”

虽然此时还没有所谓“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是女子在政治上本来就出于弱势,也极少有人会让她们参与到这些事情中来。可是看她能自如进出扶苏的书房,便知道扶苏对她十分信重了。

这份信重,在张良看来,比宠爱还要有分量。毕竟随着年纪日长,容色衰减,宠爱总有耗尽的时候,信任却往往与日俱增。

听到他这么说,扶苏不由微微色变。

虽说张良没有说出来,但是他却从他的语气之中听出了一点端倪。如果他一早就知道荷华对自己的重要性,恐怕真的会利用荷华来威胁自己。

这刻扶苏一面庆幸这件事没有发生,一面自责对荷华安全的疏忽,与此同时,心中对张良的愤怒也越来越多。他不怕别人针对自己,但如果用上这样下作的手段,那就为人所不齿了。

反而是荷华从张良的话里,听出了一点意思。她笑着道,“看来近段时日,张先生你对太子殿下的确十分关注。”

“既然要举事,自然要知己知彼。”张良淡淡道。

荷华摇头,“张先生你来到九原的时间也不短了,我且问你,觉得如今的九原如何?”

“百废俱兴,蒸蒸日上。”张良毫不犹豫的道。

荷华脸上露出几分得意的笑,“这就是了。九原本是蒙将军从匈奴人手中夺来的土地,荒无人烟,是太子殿下到来之后,带着众人筑城垦荒,又请朝廷移民实边,这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张先生以为,这算不算的上是一项德政?”

张良沉默片刻,点头道,“开疆拓土,百姓安居,自然算得上德政。”

荷华又问,“比之张先生的旧主如何?”

张良眉目一厉,陡然迸发出刻骨的恨意,他紧盯着荷华,恨声道,“原来你们都知道了!那也不怕告诉你们,我便是韩国后人,大秦侵我国土,杀我国君,此仇不共戴天!”

韩国的最后一任君王韩安荏弱怯懦,但是在张良看来,这并不是他的错。

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被齐、楚、魏、秦四国包围,四面受敌,国土也是战国七雄之中最小的一个。根本没有可供发展的空间不说,还要时时刻刻的担心着来自四国的侵略和威胁。虽然这之间曾经因为兵器之力称雄一时,但毕竟只是昙花一现。

韩国的每一任君王,都处在这样的忧心之中:如果周围四国中的两国不和,他要担心这两个国家打起来殃及池鱼。如果有两国关系很好,他又要担心这两国联合起来侵略自己。一旦周围的国家出现争端,韩国首先就要面临他们的侵占和欺压,长此以往,自然给人瞻前顾后,胆小怕事的感觉。

然而无论如何,韩国始终存在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时间,而每一任君王,也都尽心竭力,保持韩国领土的独立。

耗费几代人心血的成果,最终一朝为秦大秦铁骑踏破,国土沦丧,君王惨死。对于韩国的遗民来说,这自然hi刻骨之恨。尤其是像张良这样,出身韩国大贵族,在这一次亡国之战中,不知有多少亲戚故旧死去,让他怎能不仇恨大秦?

而此刻,听到荷华提起他的旧主,张良也知道,就算自己如何辩白,也都没有用了。所以索性不再掩饰,直接将自己的仇恨和厌恶明白的表露了出来。

面对他这样的态度,荷华忍不住挠了挠头。

其实她对张良还挺佩服的。因为在这个时代,人的国家之念,似乎还比较淡薄。毕竟大家原本都是从周国分裂出来的,往上细数,说不定几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便是那些谋臣智士们。他们学了满身的能耐,最期望的是能够找到一位明主辅佐,至于是哪个国家的,反而不那么重要。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往往经常出现这个国家的人在那个国家做官,而且很得皇帝信任,位极一时的情况。

比如现在大秦的丞相李斯,他原本也不是秦国人,是以客卿的身份来到秦国做官,然而现在,却已经是大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统领群臣。

但是张良跟这些人却不同。他同样是个谋臣,被称为谋圣的他,智慧和眼光都不必怀疑,所以他不可能看不出韩国的积弊,不可能不知道,韩国就算不被秦灭掉,也可能被别人灭掉。

就像同样身为韩国人,甚至还是王子的韩非子,在韩国灭亡之后其实也是打算效力于秦的,奈何他跟李斯不和,最终才会被下狱处死。

毕竟在韩国灭亡之后,所有人都是秦国的子民了。只要张良愿意,他可以在大秦做官,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他不愿意做官,也可以隐居乡野,著书立说,悠然一世。

但他选择了最艰难的那条路,刺秦,反秦,为韩国复仇。

这是一种近乎迂腐的执念,但是……荷华个人却更加欣赏,乃至偏爱这种执念。在“爱国”这两个字面前,别的任何理由和借口,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上辈子张良命好,正赶上了胡亥□□,官逼民反的时候,然后顺利的辅佐他的恩主刘邦登上了帝位,也算是彻底推翻秦朝,为韩国报仇了。

但是这辈子,荷华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她又觉得,张良满身才华,一腔抱负,如果就这么抹去了,太过可惜。

所以她是有心要帮扶苏把这个人纳入麾下的。奈何张良这样的态度,却是有些油盐不进,让他无从下手。

不过荷华还是不打算放弃,她继续耐心的劝说,“以张先生的智慧,想必也很清楚,就算不亡于秦,恐怕也很难存续,迟早都会走上这条路的。何况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之道,无法反抗。既然老天让大秦一统中国,自有其道理,若是张先生你能放下成见,便会知道,统六合,一文字,结束分裂内乱,才能让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要让张良不再仇恨大秦,就要把韩国灭亡的责任推给别人。“自然之道”就这么背了黑锅。

张良闻言,神情一怔。他低声念叨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句陷入沉思,连周围有其他人都顾不得了。

荷华心中得意,这可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名句,不知道集合了多少古人的智慧才凝结出来的大智慧,也难怪张良这样聪慧的人,听了之后,立刻陷入纠结之中。也许等他想清楚之后,扶苏身边就能够多一个谋士了。

话说太子詹事已经由吴选担任,是因为他跟在扶苏身边的时间最长。不过还有一个太子詹事的副手,太子詹事丞的职位空着呢。

刚才荷华说的这一番话没有避着人,这里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她的目的。

扶苏微微挑眉,看向荷华,“你对他这样看好?”

荷华眨了眨眼,总觉得扶苏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其他的深意。她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细细解释道,“张良的能耐公子应该多少也知道些吧。若是能为公子所用,不知要节省多少心力。再说现在公子身边的人,毕竟还是太少了。”所以多多益善嘛。

项羽也道,“虽然不知荷华姑娘为何如此看重这张良,不过太子殿下身边的人,的确不多。”

目前已经被荷华挑出来的那些人,除了萧何之外,没有一个是留在扶苏身边的。都被他打发到了其他的地方去。但是在经过了今日之事后,项羽也觉得,他身边的人太少了,不太保险。尤其是在武力这一方面,如果今日自己不在,那就危险了。

而这个张良,既然能够安排出这样的刺杀来,险些成功,足见是个人才。虽然他本人没什么武力,但是如果把人员安排交给他,应该无忧。

只是这个人能否劝降,还是未知之数,所以他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扶苏见状,不由笑道,“看来你们都十分看好他,既然如此,我就再给他一个机会。”

说话间张良已经回过神来,看向荷华的神情又是一变。如果说以前是因为荷华是扶苏的女人,所以得他高看一眼,那现在就是将荷华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不是谁的附庸。

“难怪太子殿下这样看重姑娘,连来北疆都要带上你,在下佩服。”张良叹道。

荷华囧。她能说来北疆这事儿是她自己偷偷来的,为此还挨了扶苏几顿骂咩?这真是个美丽的误会,她还是不要解释了,就让别人这么以为吧!

扶苏闻言,看了项羽一眼,项羽便亲自走过去,将张良身上的绳索解了下来。然后扶苏才道,“其实以先生大才,天下何处皆可去得,若非必要,我也不想与先生为敌。只是不知道是否有幸,能得先生帮助教诲?”

这算是将姿态摆得极低了。也是看在荷华的面子上,不然扶苏就算高看张良一眼,也不用这样做。

不过饶是如此,张良也没有立刻答应,他脸上露出几分迟疑之色。今天发生的事情,听到的话,对他的冲击都比较大,他还需要细细的思量一下,整理清楚,才能知道答案。

好在扶苏也不强求,没听到回答,就请他在行辕里住下,还特意将萧何叫了过来,让他安排张良住下,平日里就由他陪伴张良,有什么事情不要怠慢了。

见此情景,荷华忍不住一笑。张良跟萧何也见面了,不过,他们的命运跟从前完全不同了,也不知道刘邦知道了这件事,心里会怎么想。

不过现在的张良,对刘邦来说就是手下的一个刀笔吏,有和没有,大约差别不大吧?

……

始皇三十年夏七月,朝廷派来修筑长城的民夫终于到了。虽然扶苏是打算要将长城推到阳山一带,但是那里比基尼刚还不是大秦的地方,所以只能暂时搁置。

但这也并不是说他就没事情可做了。因为长城非常长,从陇西起,经北地,九原,云中,雁门,代郡,上谷,右北平,辽东等八个郡,横跨大秦北面所有疆土,之前扶苏虽然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与匈奴接壤的九原北地一带,但是其他地方毕竟也要修筑长城,不过因为只需要将原本的拒胡长城连起来,所以工程量并不大,扶苏也没有亲自去考察,只是派人前往。

但是现在修筑工作既然要开始,扶苏也不能继续消极怠工,要前往巡视,检查修筑的工作和成果。

于是现在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要不要带上荷华?

虽然扶苏曾经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一定会带着荷华。但是此去路途遥远,千里跋涉,条件十分艰苦,他不忍荷华跟着自己去吃苦。但是要把荷华留在九原,他更加不放心。

为此揪心了好几日之后,扶苏索性叫来荷华,将此事告知于她,让她自己选择。

荷华听了这个事情之后,双眼闪闪发亮,毫不犹豫的道,“我跟着公子去!”

扶苏:不知道为什么,听了这个答案之后丝毫不感觉意外,并且心情也不错呢。

不过他还是施施然问道,“为什么一定要跟去?你应该知道,这一路其实没什么危险,况且跋涉千里,风霜雨雪,十分辛苦。我却不愿你受此劳累。”

说这话的时候,他坐在荷华身侧,握着她的手无意识的摩挲。纵然是炎夏七月,他的手也微微泛着凉意,荷华原本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亲近,这会儿为着怕热,更是不会在意这些,反倒叫他占尽便宜。

也许是看透了扶苏心中真实所想,荷华忍不住笑道,“如果我真的不去的话,你不会生气?”

扶苏惩罚性的捏紧了她的手,不忿的问道,“还学会试探我了,嗯?你若不去,我自然也放心不下,所以难以抉择。”

“难怪让我自己选。既然如此,我选了跟着去,怎么你看起来好似又不太高兴?”荷华笑着打趣他,“我本来就是跟着你到这里来的,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说完微微垂了头,两颊上渐渐漫上了火辣辣的感觉,看在扶苏眼里,便是一片嫣红。

他深吸了一口气,才堪堪忍住了想要将她纳入怀中的冲动。

还不是时候,扶苏告诉自己。这是他选定的妻子,在他们成婚之前,可以亲近,却不能狎昵,否则未免显得不够尊重,反倒把她的一片真心轻贱了。

越是在意,就越是情怯,越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唯恐有丝毫怠慢。

他从前竟不知,这世上有这么一个人,让自己拿不起放不下,却又甘之如饴。

这般想着,他慢慢松开了荷华的手,对她道,“那你就回去收拾东西吧。朝堂上催的急,明日就要出发了。不过就算来不及准备也无妨,你的东西,我已让人备着了。”

荷华嗔了他一眼。还说让自己选,不是早就连东西都收拾好了吗?这般心意昭然,如果自己刚才说不去,那才是好戏呢。

不过这么想着,心里有欢喜起来。

毕竟扶苏是真的将她说过的话放在心上的。虽然是因为这次不会有危险,但是他还能记得应过她的话,也算是难得了。

不过哪怕是心中再多欢喜激动撑着,从九原出发的第二日,荷华的神色就有些恹恹的。盖因天气实在是太过炎热,而北疆本来就气候干燥,每日在路上行走,马车里就似一个小小的蒸笼,热得人提不起精神。

荷华不免感叹几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知道当初她可是用两条腿走着从咸阳到九原去的。虽然是因为当时秋高气爽,气候要凉爽许多,但也能说明些问题。毕竟她现在只是坐在马车上,就受不了了。

系统甚至在她脑海里吐槽,“我看你是见难得跟扶苏坐在一起,所以故意撒娇吧?”

“我倒是想呢。”荷华有气无力的道,“但是现在不合适啊。古人要讲究庄重,扶苏跟我再亲近的时候,也只是牵牵手,最多距离靠的近一点,从来不肯逾越半步的。”

说到这个,荷华也很郁闷。

要知道现代的时候,哪有谈恋爱的还这么发乎情止乎礼的啊,到了荷华跟扶苏这个地步的话,亲亲抱抱都不在话下,更出格的也不是没有。但她跟扶苏最亲近的,就是那天晚上扶苏抱着她了。那还是在夜色深重,没有点灯的黑暗之中,而且还借了酒意,可见扶苏的克制。

所以说虽然是有一种被疼惜被尊重的感觉没错,但是荷华一想起这件事来,就不免发愁。

正所谓食色性也,扶苏这么克制,该不会是那什么有问题吧?咳咳……也不是她故意要这么想啦,实在是扶苏的做法很有嫌疑嘛。

如果是以前的话,荷华会觉得,也许古代人就是这么古板嘛,也许等结婚之后就不一样了。毕竟她对这些东西还是不是很了解。

但是自从认识了虞姬之后,荷华就彻底推翻了这个想法。

要知道虞姬跟项羽,也是在九原安定下来之后才举行的婚礼,但是在荷华的穷追猛打追根究底之下,据虞姬遮遮掩掩的透露,她跟项羽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过了。毕竟,私奔路上这么多不方便的情况,也没法保持那所谓的距离和克制。然后,那什么,孤男寡女,干柴烈火……咳咳,总之大家都懂的。

所以荷华现在正在思考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她到底要不要试探一下扶苏呢?

但是……转头看看,就算是在这么行路颠簸的时候,扶苏依然手不释卷,非常认真的在看书,偶尔处理亲卫们传递回来的文书,态度一丝不苟。相比之下,满脑子黄色废料的她,就显得格调太低了。

但是……长日漫漫,又一直坐在车上,无所事事,旁边还坐着自己心仪的美男,有点儿心猿意马、思想跑偏也是没办法的事嘛。反而是扶苏这样柳下惠的状态,才让荷华不解呢。

“既然不放心,那你就上啊。”系统在荷华脑海里不遗余力的撺掇。

它才不会告诉荷华,扶苏手里的那本书,从一上车的时候看的就是那一页,到现在走了好几天了,也还是那一页,至于看书的这大段时间里,扶苏到底在想什么,那就见仁见智了。

奈何荷华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一类,心里已经想入非非眼看快要拉不回来了,但是表面还是一本正经完全看不出来,并且任由系统怎么撺掇,都巍然不动。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扶苏是男的,他都那么矜持,我要是太随便,不是显得很不庄重吗?”

自重者人恒重之,身为女孩子要矜持自爱,这些道理她可都是牢记在心,不敢或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