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拆迁工作进展的还是十分顺利的。
这一方面是镇里的政策实施得好,派了驻村拆迁小组,在村干部的配合下,一家一户地突破,加上村干部带头,村民陆陆续续地都签字了。
这反过来也说明,苏城地区的老百姓,还是比较和善单纯的,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苏城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经济相较于国内绝大多数地方,一直比较好的,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也相当高,大家还是很听话的。
这次拆迁时间紧、规模大,一切工作都有点脱离原来的规划,比如对祖先墓地的搬迁问题。
原来镇里的设想是在后戴村那边,就是横塘镇的西部山区,划一个墓区,安置全镇拆迁户的祖先坟墓。
但是,后戴村自己还是拆迁村呢,哪里一下子搞得出来那么大一片墓区?
于是,特殊时期特殊处理,特事特办,区里领导向市里汇报了这一情况,市领导指示,一切以拆迁顺利完成为前提,其它问题都要解决好。
于是,横塘镇的几个拆迁村,他们的墓区就被分解到了市里原有的几个墓区里。
苏城尽管是水乡地区,但西部南部还是有一些“山”的,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山不高,但植被相当好,解放前就有很多大家族在这里建了陵墓。
冯梦龙、唐寅等这些人的就不说了,新ZG的杰出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先生的墓地就在苏城。
上海很多人家的先人就安葬在苏城,每年清明前,苏城火车站人满为患,经过墓地的公交车很难挤上去,就是来了很多上海来扫墓的人。
高家这次是和村里人一起,利用元旦放假这天,由镇里统一租了大巴车,一起迁坟的。
新的坟墓在凤凰公墓,在横塘东南面的小山丘上,很出名的公墓。
元旦这天,高家的小店又是托了顾晓洋夫妇代看,高磊也和人家调了班,一家包括瘫子伯伯,都出动了。
先在村里的房子里供了点吃食,然后由高母喊着先人跟自己走,高磊的祖父祖母的骨灰盒一直放在家里的,其他先人的骨灰盒也不知道在哪里了。
其实原来死了人以后都是土葬的,村里专门有一个比较高的小土丘埋棺材的,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把坟全给平了,那小土丘也给挖平了,种上了庄稼。
那些棺材里的先人,都集体烧了,那时候破除封建迷信,我们提倡无神论,所以都没有扒拉点骨灰回家。
只有后来去世的家人,去苏城火葬场火化后,才有骨灰盒,一般就放在家里。
当然也有包产到户后将骨灰盒葬自家田间地头的,但高家的一直在家里。
这回高家众人先在家里祭拜了祖先,然后高磊背着瘫子伯伯,高父两手各一只骨灰盒,高母拿着点着的香走在最前面,顾晓颖带着两个孩子走在后面。
这种情况,盛美和小丰娘俩是不参加的。
高家众人一路往村中走,此时村里的人家基本上都搬走了,只剩稀稀落落的几家,看上去很是萧条。
高家众人到了停车的地方,上车,一路往凤凰公墓而来。
公墓这几天一直很热闹,各家陆陆续续把先人送到这里来。
高家的坟墓特别有趣,是个三人墓。
原来高母的母亲是她父亲的第二个妻子。
高磊爷爷的第一个妻子在生第一个孩子时难产,一尸两命,过后才娶了高磊奶奶进门,生了瘫子伯伯和高母(当然,后来才知道高母是领养的)。
这回村里帮大家买的墓地,基本是夫妻墓,但高家提出要弄三人墓,那个生孩子过世的第一任,也要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情况肯定不是个例,所以很快就满足了高家的需求。
现在的墓地上,长方形的一块,人家都是一个穴,高家最后考虑再三,决定弄两个穴,一个放的是第一任老婆的衣冠,其实根本不是她的衣冠,真是意思意思了,还有一个穴位里放的是高磊爷爷奶奶的骨灰。
这些都有墓区工作人员操作,放好后就封了起来,高家就在那里继续祭祀:香、蜡烛、酒菜、香烟、水果、点心等,锡箔不许在墓区烧,门口有个大的香炉,可以在那里烧,这是山林防火的需要,谁家都不能例外。
高母全程一停都没有停,把家里拆迁的情况介绍了,又介绍了这个新的安身之所:“旁边都是原来的老邻居,你们在一起也互相认识,这样闹猛(热闹的意思)。
元宝(锡箔)等下到门口去烧,你们要跟着我去拿哦。
等下我们坐车回家,你们要跟紧了,去我们的新家看一看……”
还介绍了瘫子伯伯的身体情况,家里两个孩子的情况等等,基本没有停。
等时间差不多,把香和蜡烛熄灭掉,带来的祭品收好,大家开始去门口烧元宝。
元宝都是装在红色的袋子里,上面写上祖先的名字,这样他们就不会拿错。
等这些烧好后,大家开始上车回家。
这次回去,车子不再去村里了,而是按照远近把大家送到现在住的地方。
高母从上车开始,就坐在了汽车靠窗的位置,车子一开动,就打开了车窗,隔一段距离就扔一把折好的黄色元宝出去,这是给自家祖先留的记号,方便他们跟上。
到了玉安园小区门口,车子停下,住在这里的几家都下车了。
高母下车后,喊了声父母,请他们跟着她到家里。
进家门后,又拿了一份祭祀用品,继续香、蜡烛……等一套,这是让祖先认认门,以后过年过节的时候,回来吃点再拿点元宝回去用。
目的就是请祖先们保佑活着的人,一切顺遂。
这些活本来应该都是瘫子伯伯做的,但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只是由高磊背着参加,全程除了双手合十祈祷,都没有说一句话的,倒是高母,跟父母详细介绍了瘫子的情况,请他们放心,一定好好照顾哥哥。
本来迁坟是形式大过实质的一件事,但因为有瘫子伯伯在,大家不免带上了淡淡的忧伤。
以后过节就是在公房里了,到每年的清明,就去凤凰公墓扫墓祭祀。
苏城的农民,也过上了市民一样的祭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