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宋 > 第204章 汉城风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多月之后,在寄往保安军的一封寻常家信中,看似非常随意地提了一句“汉村于冬月成”。

汉村指的是流求岛新建的第二座城,秦刚在离开前交待过,一旦岛北的兵力与民力能够腾出手来的话,就可以沿西岸南下,至岛中部的一处大河口,此河口名为乌溪,在乌溪的流域两侧,会有一片更加广阔、更加肥沃的平原,在那里,便可以按照秦城的标准,再建一座汉城。

而这汉城,也就是后世的台中,清朝统治时期曾为台湾省的行政中心。

秦刚出发去西北之前,便约定,无论是秦观从青田发出来信件,还是流求岛发出的信件,一律统一经温州转明州发出,这样速度更快、通路更安全。

此外,所有涉及到流求的情况,均统一用隐语来代称,比如以两浙多水湾,有姚湾、小湾等地名,便以大湾代指流求;再以秦村、汉村代指秦城、汉城;以二哥、三哥代指第几批去流求的垦民;而其它如神居兵、格致院院士、船厂等等,都会有相应的代指词。

这样的话,一则来信写得非常简洁,二则加上这些隐语的代用,整封信看起来,不过就像是极为普通的家书,里面大多会是:“秦村秋收的收成很好”,“三哥已到大湾安家,非常顺利”等等的这样的语话。

当然,能够寄送到西北这儿的消息一般都只会报喜不报忧,又或者只会将最终的一个结果告之,自然不会去提及留在青田县坐镇的秦观在此期间所付出的心血与操劳。

受限于自己不能离开处州,秦观对于遥控指挥千里之外的流求局势发展,自是一种时刻都不敢松懈的谨慎与认真。

自绍圣三年五月秦刚离开两浙之后,在东南大海的飓风天气形成之前,温州港发去了第三批的垦荒民众,这里既有后续裁撤的地方厢军,还有收到前面来信劝说去投奔的流民亲友。

同时,神居兵都十分满意流求岛上的发展状况,他们在高邮湖神居村寨的家属也尽数一同跟着过去,实现了团聚。

七月,流求岛上的建设进入了高潮期。秦城附近稳定的金银矿出产,还有与楼员外、辛第迦在秦城港开始的大范围海贸易货合作,给了宫十二以足够的资金底气。

抓住在秋收之前的一段农闲时间,宫十二在秦城正式发布了《秦城征役令》,给出了干一天工四百文钱外加两餐饭的待遇,一下子响应者云集。

大家响应热烈的原因有三:

其一,正是通过这次的征役令,让前来垦荒者们终于相信了之前所得到的承诺:流求岛上不存在徭役,只会有干活就能拿钱的役工;

其二,这次给予的工钱十分地厚道,而且都是安排在农闲的时段。这个时代的农民们,谁会嫌没有休息的时间,而拒绝再去干活多挣一笔钱呢?

其三,大家都在说,秦城是流求岛上建设的第一座港口大城,一旦这个港口大城能够建设成功,这流求岛的经济贸易就会更加地繁华,所以,这也就是相当于大家在为建设自己的家园作贡献呢!

而且来到流求岛上的人,也不全都是冲着开荒与种田的。到了这里之后,还是有一些极有眼光、或者是本身就有着一技之长的人,他们很快就放弃了单纯地种田,而是选择去开窑烧砖、学烧水泥、贩货走商甚至是加工生产军备武器等等的手工产业。

当然,对于这样的聪明人,宫十二自然是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支持,甚至还会参考了在两浙路那里的青苗贷,借贷给他们更多的本钱,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各自的产业。

所以,就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在秋收之前,秦城的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尤其是最耗人工的四面城墙都顺利竣工,宫十二最在乎的秦城港的门面,终于树起来了。

等到秋收与秋种这一轮结束后,流求岛的冬天并不寒冷,可以再来一轮征役,到那时,秦城的城建便是可以正式完工了。

而秦城内的建设与规划是李峰在负责的,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他计划从西城最靠近港口的地方开始发展,在这里主要是规划配合海商、船工以及海市交易的需要,集中规划了仓库、旅店、市场与各种店铺的位置。

然后,而把相应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域,则往东面一些的南北两处进行安排。

未来的秦城州衙以及相应的办公机构,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宋地那样安排在城市正中央,而是尽可能地放在了偏东的位置。李峰的理由是,官府机构具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它不需要借助于城中心的助力,反倒会可以尽可能地提升起城区东部的地段价值。

而真正城中心的位置是不用发愁的,自然会安排最需要繁荣配套的大银行、大商铺与大旅店在那里落脚。

而规划设计这一切的李峰,正是按照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城市格局,一步步地展开着自己的工作,在这秦城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亲自一脚一脚踩出的印迹。

顾大生在海上的霸主地位的确立,开始给了他越来越强的自信:

在明州造船场再次提供投入了五艘新船后,流求水师扫荡了海峡一带的好几支海盗,不仅兼并整编了他们原先的船员水手,甚至还并入了三艘船只,让自己的整体实力扩扩充到了十一艘船。

所以,顾大生早已不满足于秦城港附近以及与福建海上里岛之间的单一航线,而是渐渐地覆盖住了两浙、福建这两路的所有沿海区域,成为这一带最有势力的海上力量,开始对沿途路过的所有商船开始征收“护航费”。

平心而论,相对于之前时不时偶尔会被海上的海盗抢个底裤朝天,新出现的这支流求水师,不仅实力雄厚,而且极讲道理:

据说,他们已经保证,在所负责的这一片海域里,凡是出现的海盗,都会被他们扫荡干净。而且首次在海上相遇的时候,都会显得彬彬有礼,提出的收费标准也不高,能够做海商的人,基本上都是能够把风险、预支以及收益这三者之间的账算是极其清楚的人,很快就都与流求水师达成了良好的合作。

至于官府的大宋水师,他们眼中的责任,只有偶尔地陪同出使海外的官员公干。除此以外,他们平时决不会离开岸边超过五十里,倒也不是胆小,而实在缺乏动力与理由:这开得过远,万一遇上风暴什么的,所有的损失朝廷不会承认,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来承担的。所以,再也没有人会有主动出海的动力。

至于这支自称“流求水师”的船队,没有人会关心他们的动向,包括他们为什么会叫流求。

在频繁地探索并巩固流求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海域过程中,顾大生也遵照着秦刚的嘱托,沿着流求岛的西侧海岸线,慢慢地向南进行仔细的探索。

当到了流求岛中部的时候,西侧海岸线上流入大海的河口明显增多,在反复地放了好多小船进去勘探了之后才会发现,有的河口虽然宽,但是只要往里去了一点点距离,就很快连小船也无法行驶了,这明显就不是秦刚交待的那条被称为乌溪的大河。

直到再次发现的一个大河口,四艘小艇放下去后,一直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有一艘先回来报信,说是往东行了近十里之后,河道依旧非常宽阔,所以其余三艘继续向东探索,让他们回来先行汇报。

再有半天,又有一艘小艇回报,河道向西延伸近百里仍未有明显变窄,而河道两边,则是比淡水河流域更加平坦与肥沃的原野森林。

顾大生便明白,他找对地方了。

由于秋收之后,秦城的自产粮食有了,海上的飓风季节也已结束,而且由于这一年夏天,两浙路遭遇旱灾,第四批垦民的招募速度要比之前都快许多,已经基本都到了温州港即将出发。

按照秦城目前的发展规模,大家都倾向于将这第四批的垦民直接派往新发现的乌溪平原,着手兴建他们在流求岛的第二座城市据点,根据之前的约定,这座在乌溪河口的城市及港口将会被命名为汉城。

在往汉城筹建营地派遣自卫军队的管理方面,宫十二与顾大生却发生了分歧。

宫十二认为,秦刚走之前有过交待,岛上的防务工作,要尽可能地依赖于在开荒垦民中招募训练出来的乡兵。

而且,由于李峰等人直接传授了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更有统一兴建的水利设施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应用。大家已经明显发现,在流求岛上种植粮食,根本就不需要过去的那么多人手。

同时基于对神居兵可以享受的优厚军饷待遇、以及在岛上崇高的政治地位,年轻垦民中出现了从军热。而即使未能加入神居兵的,却也非常积极地参加宫十二所招募的自卫乡军,无非待遇稍低一些。

很快,宫十二训练出了一支实力不弱的乡军武装。

顾大生却对此颇有微词,一开始他还尽力地帮着宫十二来训练提高这支乡军的战斗能力,后来他越看越不对劲:宫十二这小子野心不小啊!明明只是让他管理秦城与港口的建设,他却钻了这个垦民自卫的漏洞,不声不响地建起了自己的一支武装力量。这可是严重地侵犯到他顾大生的管辖权了。

于是顾大生提出要接管乡军的管理权,立即遭到了宫十二的拒绝。

在宫十二的理解里,流求岛的军事力量是用于防范外来的威胁以及开拓海上的霸权地位。

而在岛内,根本就不存在着可以威胁他们的对抗力量,这从大乌腊那里训练后的土人武装就可横行北部一事中可以得到证明。

所以,他所组建的乡军并不能视为军事力量,而只能算治安力量,原则上仍然属于他的城市管理权限之内。

所以对于南下开辟第二个城市,他认为顾大生只需要保障两座城市之间的海路畅通与外来安全就行,新的城市及周边的军事防卫,由他直接派出乡军就可以了。

由于宫十二擅长辞辩,顾大生在口舌之上说不过他,李峰对此事也无法作出更加偏向于谁的决定,只好在将这些情况尽数写信报于在青田的秦观之后,也就只能暂时任由宫十二派出了一支乡军前往乌溪河。

前期还算顺利,宫十二亲自去了乌溪河口,借鉴于秦城的建设经验,部署好了河口登陆后的大本营,又作好了汉城的选址规划。并让派来的乡军队伍开始以此为中心,不断向西面内陆开始拓展控制范围。

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乌溪流域,拥有着比淡水河那里更加肥沃适合耕种的土地。因此,这里聚居了相当数量的原住土着,他们被称之为平埔人。由于生活的地理条件优越,平埔人的文明程度稍高一些,同时也拥有了更强一些的战斗能力。

而宫十二派到乌溪河口根据地的乡军,自从到了流求岛之后,看着神居兵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起初根本就不会把乌溪平原这里的土着们看在眼里。

在双方正面接触交战了一两次后,平埔土着兵发现自己的兵器与装备完全处于劣势,于是迅速转变战略,开始隐入丛林之中,不再与乡军进行正面对抗。、

而一旦乡军以为自己胜利了而得意地向西进军之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后路不断遭到来自这些土着兵的偷袭与骚扰,甚至在河口的根据地还在夜里被突袭破坏过两次。乡军中出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大量伤亡。

一下子,原本就缺乏训练的乡军的士气被挫掉了,向西的开拓被迫停止,而最后固守于河口的根据地营寨周围,在入夜之后,便会不时地响起当地土着兵放肆、挑衅的啸叫声。

眼见着第四批垦民就要到来,汉城大本营却无法再对外行动,宫十二此时再想低头,顾大生却摆足了姿态,声称坚决不接这个烂摊子,除非宫十二引咎辞职,否则他不会援助乌溪这里一兵一卒。

说实在的,他就是咽不下当初的一口气。

可要是宫十二真的被逼急了要辞职后,秦城谁来管?汉城的建设谁来张罗呢?

李峰左右都劝不了谁,只得急急地再次写信向青田那里的秦观求救。

处州,青田,慈仁寺,秦观的独院。

由于青田石雕的走红与海贸生意的畅销,当初最早在慈仁寺后发现的矿苗,商定由秦刚负责雇人开采与生产,寺院坐享受三成利润,即使是这样,也极快地富裕了起来。

昙法师由此扩建了寺庙,自然可以为在这里暂居的秦观提供一处独立的院子。

因为黄小个时常要去温州,这里还有秦观家里带来的一个佣人滕贵在这里伺候。

早在前面接到关于流求对于汉城根据地开发的分歧意见时,秦观就意识到,顾大生与宫十二的矛盾关键点在于:前期粗略的权力分工,并未能跟上岛上实际事务的快速发展与形势变化。

顾大生与宫十二两人由于个性上的对立,再加上没有了像秦刚这样的权威上司及时出面协调,从而让矛盾开始激化并升级。

秦观原先是计划给两人还有李峰各写一封信,分别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并且提供了一些供他们可以相互协商讨论的建议意见。当然,其中写给顾大生的还需要多费些事——顾大生不识字,需要配合一些图画来传递更准确的意思。

他正差不多刚忙完这些时,便接到了黄小个匆匆忙忙送来了李峰最新发来的消息。

“嘶!情况有点严重了啊!”秦观看完后,面色比较凝重,他考虑了一下后对黄小个说:“小个,这次你必须要代表我专程去岛上跑一趟了。去了之后,这几封信,你按照上面标明的名字,一个个到找他们,然后还有些话,你也代我一一转达给他们每人。”

之后,秦观便拿着这几封信,逐一地对黄小个进行了一番细节方面的关照,又让他在自己的面前复述后发现无误才行。

黄小个立刻赶往温州港,搭上最近一艘往秦城运送补给的海船,在行至海峡处时,遇上了巡逻的流求水师,恰巧顾大生正好就在随船巡视,黄小个便索性通过小艇接了过去。

经过好一番折腾,才上了顾大生的船只,见了他后,便依秦观的吩咐,当着他的面,打开了第一封信。

里面的信纸展开后,却是一幅图画,上面画了一名武将赤裸着上身,背着荆条,正向另一名文官请罪的样子。

“顾大将,这幅画就是秦大官人画给你的,它的名字叫作‘负荆请罪’,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的一个故事。”黄小个讲起故事来倒也是一板一眼,甚至加上了自己曾经听说过的说书人的那些细节,倒还真是把顾大生这种粗糙军汉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秦大官人说,流求的顾大将与宫主管就相当于是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将相不和,自己就会被敌人欺辱,而将相和睦,才能无敌于天下。正如今天的汉城根据地那里情况一样,真正发笑的,就是那里的土人首领。”

顾大生此时才恍然大悟般地明白过来,急急地说道:“都怪我顾大生糊涂,秦先生临走时,把这流求的军事防务都交于我,可我如今却为了一已之气,而置流求大局于不顾,着实该死、该罚、该请罪。什么也别说了,我现在就与你南下,就像你讲的那样,到时候我就去负个那什么什么荆条去请罪……”

“莫急莫急,我们先去秦城,叫上李院长一同前去。”

船到秦城,黄小个站在船头,就被这两个月秦城日新月异的进展而十分震惊,而顾大生此时也在感慨:“说起打仗,除了秦先生与驷哥以外,某自然是谁都不服,可是这建城建港,宫兄弟的确是有两把刷子!”

李峰上了船,黄小个也给了他一封信,让他自己拆信后仔细阅读,看得李峰是满脸通红,结束后正待起身要向黄小个说些什么,黄小个却摆手说:“李院长莫急,秦大官人另外还有东西要转交给你。”

黄小个这时拿出的,正是前几天秦刚寄到临泽以及青田这里的几份西北器作院的最新发明成果。其中包括了神臂弓上弦机、震天雷、神火枪以及旋风炮的详细图纸。

“秦大官人说,同样是菱川士子,去了西北的能拿出这些利器。李院长应知耻而后勇,一面看看这些东西可否在流求推广应用,二来好好琢磨如何用好格致学,为岛上多多解决麻烦。”

李峰一下子就听明白了,秦观这是在指出:如果他能够提前发现流求岛与土着作战时的新变化、新需求,又或者是针对乡兵的特点应用新的武器发明或改造,至少现在的汉城开拓就不会陷入困局。每个人在岛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与责任,在顾大生与宫十二的矛盾冲突中,他李峰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的缺位,也是激化的原因之一啊!

李峰觉得很惭愧,不过也由此清楚了接下来的做法。

流求水师的战船来到乌溪河口根据地,让宫十二很意外,更意外的是黄小个与李峰的一起到来。

黄小个之前是秦刚的贴身书僮,现在又是秦观的传话人,如果按他自己对于流求局势的理解,此时的黄小个的身份便相当于钦差。

在黄小个面前,宫十二毫不犹豫,对自己带领乡兵在这里的开拓不利局面要请罪,黄小个却劝住了他,说外面还有人有来见他。

这时,顾大生赤裸了上身,背着一束流求岛上所长的荆条走了进来,瓮声瓮气地说道:“要说这汉城根据地的开拓受挫,最大责任还是在顾某,是某的思想太过狭隘,存心要看宫兄弟的笑话,结果耽搁了岛上大事,顾某今天便学一学古人那般,来给宫兄弟请罪!”

宫十二却是惊得要跳起来,忙不迭地前去扶起顾大生,又赶紧帮他把背上荆条解下来,连声道:“顾兄这般,实在是折煞宫某。”

宫十二原本就是个读书人,他岂能不明白这“负荆请罪”的背后含义,他拉着顾大生的手找了位置坐下来,惭愧地说:“此事确实是我宫某存了私心,一是想在这流求开拓一事上多占功劳,二是眼高手低地瞧不起顾兄弟手下的精兵强将,却不料陷入如今这境地,却是误了秦先生的大计!”

顾大生更是个爽快人,见宫十二毫无保留地袒露其心迹,便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别呀!都是兄弟,过去的事都翻篇了,某这次过来,就会在这留下两个什队,助宫兄弟尽快安定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