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 第354章 夜掘晋水,淹死胡寇十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4章 夜掘晋水,淹死胡寇十万!

晋阳,这是太原郡的郡治。

跟之前说的浏阳一样,名称中有一个“阳”字,不是因为这地方阳物很多,也不是核某子新冠造假,核酸检测全是阳性。

古人以北为阳。

晋阳城建在晋水北岸,故名晋阳。

太原有一条母亲河,名叫汾河。

在东汉时代,汾河在也叫晋水。

晋水起源于高大的吕梁山脉,流经数百里而至晋阳,数十万年来形成了太原地区的冲积平原。同时,也是太原地区的主要灌溉用水,因此,历来被称为是太原地区富饶繁荣的象征。

……

此时,一位身身穿精致皮甲,脖子修长的年轻人,正站在晋水边的一处山梁上,为一群大老粗们讲故事。

这个年轻人就是司马懿,而那些大老粗们,就是一群黑山黄巾的首领。

司马懿越讲越起劲,讲得唾液横飞:

“话说,六七百年前的春秋时期,此地有一霸主名叫晋文公,晋文公霸倾天大,然子孙不肖,数代之后传至晋哀公姬骄时已是国力倾颓。姬娇无能,朝政尽为权臣智伯瑶所把持。

智伯瑶想助姬骄重登天下霸主之位,遂劝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每家交出些土地给晋王,以壮大晋王的势力。

赵襄子不从,智伯瑶便联合魏、韩两家共攻赵襄子。赵襄子退入晋阳城中,三家久攻不下。

智伯瑶遂掘晋水以掩晋阳城!”

说到这里,司马懿就不往下“水”了。

也不说之后“三国分晋”的故事了。而是站起身来看向浪涛汹涌晋水。

笑道:“晋水起源于吕梁山中,每逢春季到来,山上冰雪融化,雪水汇入晋水,晋水就会水量猛涨,浊浪排空,一泄千里,气势惊人。

若遇天气骤暖,水势变大,则泛滥成灾。当年大禹治水,主治黄河,亦曾兼治晋水。

然数千年以来,亦常是三年一小灾,六年一大灾。死于水灾的百姓不知凡几。太原一地,利亦晋水,害亦晋水…………”

正说得起劲,大老粗们也听得一愣一愣。

忽有斥候来报:“禀报军师,大量胡人军队已到晋阳城外。营寨就立在紧靠城墙的外面,城中主将高干亲自到城门外迎接,胡人首领已经进城。”

“很好,很好!”

司马懿满意地点了点头,身子不动,脑袋往后一扭……就看到了自己的后背,以及后背站着的那群大老粗们。

“啊!”

把那群大老粗们吓了一大跳。

这就是……“狼顾”。

平日里,司马懿也会注意的,怕吓到别人。但此时一兴奋也就忘了,委实将这些黄巾首领们吓得不轻。

赶紧将身子也转过来。

大声说道:“现在都回去睡觉,多备些锄头铁镐,半夜起来,挖开河堤,淹他娘的!”

那群黄巾将领闻言

尽皆应喏散去。

最后只有李典和张燕留了下来。司马懿叫着他们,笑道:“今晚的事,咱们还得详细安排一下。”

顿了一下,又对张燕道:“可分出一军五万人,让张白骑带领,按预定计划,布置第二道防线,然后…………”

随后,又与两人详细的讨论了一番,才一起回营地休息。

……

是夜,四更时份,下起了靡靡细雨。

春风微寒,正是适合盖着被子睡觉的时候。

胡人的营地中,鼾声响成了一片,偶有值哨的军卒往来逡巡,火把晃动,明明灭灭。间或传出一两声吆喝之声。

宽大的营帐中,匈奴单于呼厨泉还没有睡。

正在与高干送给他的一名胡人女子作死地折腾。气得那胡人女子语带哭腔道:“这都第六次了,究竟是还有完没完……”

呼厨泉闻言,没有说话,只是发出嘿嘿的怪笑之声。

不过,突然!

呼厨泉绷直了身子。

侧耳倾听,那表情就如同受惊的野兽一般。

一些异样的声音,那声音隐隐约约,如兽吼,又不似兽吼;如雷鸣,又不似雷鸣!

因为不论兽吼或雷鸣,都不会持续着一样的声音。

“不好!”

呼厨泉翻身跳起,扯了件衣服就往外猛跑,一边跑一边大喊:“洪水!发……洪水……了!”

高吭的声音,撕破了整个夜空!

胡人将士们纷纷冲出帐篷,寻找自己的战马,有些慌张得连衣服都没有时间披上。

呼厨泉的判断没有错。

二百多年前,南匈奴投靠汉朝后,就被安置在朔方郡。朔方郡位于大青山南侧,见到山洪爆发的次数不少,对洪水的声音是熟悉的。也正因为如此,才在听到洪水水声的第一时间便跑出帐篷示警,然后,带着胡人们一窝蜂地冲向晋阳东北部的地势较高的切地带。

但是,还是晚了!

数万人的行动太过混乱,战马根本就跑不起来,而滔天洪水却排山倒海般从后席卷而来。

如同洪荒巨兽一样,嘶吼着张开黑洞洞的大口,将跑在后头的胡人将士和战马全部吞噬!

还算呼厨泉发现得早,五万匈奴兵有两万多人跑到了地势较高一些的旷野,虽然也是水深及腰,但骑在战马之上,倒也不至于被淹死。

鲜卑就更惨一些!

步度根的鲜卑军有近十万人马,营寨离匈奴营寨也没多远。当匈奴人开始狂奔逃命时,也惊动了鲜卑人。

然后,鲜卑人也跟着逃命。

但终究是慢了一步!

十万鲜卑军最后逃到高地的,也只有三万多人。被洪水卷走了将近七万,以及无数的战马。

损失最小的是住在城内的高干的军队。

因为晋水经常泛滥,晋阳城建得非岸坚固。城墙没有被冲毁,大水从城门溢进城内,使城内出现很两米多深的积水。然后,这些积水又通过排洪渠的巨大涵洞排入晋水的下游。

两米多的积水,按理说也淹不死多少人。爬上楼房或用东西垫在脚下就可以活命。

但是,别忘了这些都是旱鸭子北方人。

对从未游过泳的人来说,只要水深达到胸口就在水中站不稳,就会翻倒在水中大口大口地喝水。

所以,城内高干的军队虽然死得少一些。

但还是淹死了上万人。

当然,百姓死得更多!

整个城中的水面上,都是浮浮沉沉的尸体。

而对于高干来说,虽然还有近四万人,

但是,仅有的那点粮食也全让水打湿了,这使得高干的粮草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

到了天亮之后,洪水稍退。

其实不能叫稍退,河水并没有因时间问题而减少。

正确的说法是土地浸得湿软了之后,洪水会将一些松软的泥土冲击,从而冲刷出临时的河道,再顺着冲刷出的河道汇入晋水的下游。

此时,高干也知道这晋阳城不能再待下去了。

遂带上那些打湿了的粮草,随匈奴和鲜卑军一起向北,想要通过雁门关绕道定襄,再逃回幽州代郡。

不过,当他们走了大约十余里时,在晋水边的一道山梁前,一支大军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当先两员大将。

一人是张燕。

一人是李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