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线路虽然奇怪,但阿贵并没有多想,不过接下来的一幕让他心里的紧张感增大到了极点。

玛德,这小子在搞什么飞机。

接下来几个弯道,秦川并没有展现出什么实质性的进攻手段,甚至连晚刹车都没有,直接从内线冲过去,然后走大,再回来。

这种近乎开放式的假超车搞得阿贵一阵头大,他又不能不注意,他怕秦川忽然在哪个弯道内侧就冲出来,他一个没注意两人碰上。

又怕秦川忽然超车失误他没注意避让不及。

二十七圈过半,秦川尝试了四次假进攻,虽然现在阿贵应付的游刃有余,但秦川知道他的战术起作用了。

赛场上在厂车的速度下车手本身精神就高度集中,否则也不会出现九分钟不眨眼这种说法,而他的进攻则会增加阿贵的精神损耗。

这种方法虽然有些卑劣,但却合法合规,在赛道上也经常使用,心理战已经算是比较干净的战术了,更脏的战术也都有,只要规则允许,这些东西在赛场上都是很常见的。

赛车一路尾随,接下来半圈阿贵依旧没有发生失误,秦川也在这半圈里又进行了三次假进攻。

“巴嘎,你们滴车手没有实力还喜欢纠缠别人,真的是输不起。”

看到秦川多次尝试无用的进攻,身旁的人还在给秦川喊加油,观众席上的一个R国大叔瞬间就怒了,义愤填膺的和秦川的车迷对峙着。

“喂,我们只是单纯的喊加油又没干别的,你要不要这么急,你才是输不起吧。”

听到大叔这么说,一个正在给秦川喊加油的男生顿时扭头看着他,一脸正义的反驳道。

“对啊,我们又没干别的,喊加油你也要管,事情真多。”

现场的一个女粉立马帮腔。

“八嘎,你们,你们!八嘎!”

奈何因为语言不通,大叔气了半晌也没有说出什么。

而场上比赛的争斗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来到最后的三圈。

二十八圈开始,一号弯,阿贵眼角余光扫向弯道外侧,小心提防着秦川。

一阵若有若无的引擎轰鸣声传入耳朵,内侧一道身影一闪而逝,阿贵下意识的扭动了一把油门,原本刚刚开始朝着弯道内侧倾斜的车身瞬间直立,秦川的赛车从内侧冲了过去,走大,外抛,收线,然后回到了阿贵的身后。

又是一个无用的超车,其实这个超车阿贵可以完全不用躲,因为秦川已经卡好了距离,绝对不会碰上,碰上那可是有可能犯规的。

就这样两人再次走了一个交叉线。

回到阿贵的身后,秦川的心思出奇的稳定,很快开始考量下一次进攻选在哪个弯道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

秦川这边十分冷静,但阿贵这里就没那么轻松了。

头盔下,阿贵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豆大的汗珠顺着头盔往下流淌,两眼微微发黑。

此时的他心率已经达到了一百八,现场的其余车手此刻心率也差不多和他相同,比赛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最后的冲刺阶段。

不得不佩服这些gp车手的抗压性,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早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他们不仅能控制赛车精准过弯,缠斗,甚至还有余力思索一些简单的战术。

强撑着睁大眼睛,阿贵尽可能的让自己的精神专注起来。

不说阿贵饶是秦川这边也有不小的压力,当然是体能上的压力,秦川现在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的状态。

整个皮衣内部都是黏黏的,汗水已经把他泡了个遍,非常不舒服,这是秦川比赛以来第一次能将他的体能用到这种程度的。

厂车终归是厂车啊。

“比赛已经进入到最后的白热化阶段,这个阶段将决定出最后的冠军名次,但这一区段的压力不小啊,对车手的体能是很大的考验。”

蔚然和小张两人的声音传来,

说话间,蔚然还给观众解释了一下motogp车手体能的消耗情况。

motogp车手的体能消耗速度和f1车手不同,在一场接近一个小时的比赛中,motogp车手会脱水四升,体重会减轻四公斤,体能消耗速度是f1车手的两倍。

这其中脱水速度并非来自皮衣内部的热量,热量导致出汗脱水只是占比很小一部分,主要来自于肾上腺素的快速分泌,导致脱水。

两轮和四轮,肉包铁和铁包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和紧张感完全不同,在心理上也是两种概念。

两轮带来的视觉冲击更强烈,更刺激,会导致车手心率升高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从而脱水。

而体能损耗则来自刹车力,F1因为四个轮子,刹车性能要比两轮好一些,刹的更快,刹的快理论上刹车力更大,更费体力。

但F1车座上有六向安全带,可以在刹车时拉住车手帮忙减缓刹车力,但motogp全靠车手双手。

“不过消耗速度只是对比的其中一点,不全面,F1那边的比赛时长也要比这边多一倍呢,大家不要带节奏哈。”

解释完蔚然还不忘提醒一句,赛事主打追求极限,车手的体能就决定比赛的时长,消耗完比赛才能结束。

当然,无论是f1还是gp,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资本竞争的方式来促进车辆技术的发展。

所有的四轮技术都来自f1下放,两轮市售车也一样,均来自motogp下放。

在第二十八圈的五号弯,也就是连续弯结束出弯的瞬间,阿贵终于出现了失误。

“我去,快看,秦川超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