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吃盐是人体的基本需求,就跟吃饭一样。

不吃饭会饿死,不吃盐会疯,最后也会死!

所以韦安平对盐的看法和粮食一样,国家必须要保证最基本的供应,否则就要天下大乱。

李世民也是这个态度,因此看到信中说的事时,顿时勃然大怒。

“江南这些家伙,简直是不像话!”

制出新盐,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结果竟然有人想要独吞好处,以一己之私,害天下之利。

身为帝王,怎么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来人!”

“在。”

“传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刑部尚书!”

没过多久,御史大夫杜淹等人齐齐来到殿中,李世民直接将那封信给他们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杜淹第一个站出来:“陛下,臣请彻查!”

“臣愿为黜陟使,前往江南彻查此事!”刑部尚书张亮主动请缨。

“你走了,刑部尚书谁来做?”李世民问道。

“李靖李将军功勋卓绝,善于谋算,可以接任尚书之职。”张亮立刻答道。

“李靖……”

李世民想了想,向内侍喊道:“宣李靖。”

“是。”

十分钟后,李靖匆忙赶到,看到殿内站着许多人,顿时心生疑惑。

“李将军先看。”李世民说着,让内侍把那封信拿给李靖过目。

李靖一言不发,快速浏览了一遍。

就在这时,李世民又开口道:“朕命你为黜陟使,巡视江南,可否?”

“臣遵旨!”李靖一口答应下来。

事实上,李靖确实比张亮更加合适。

一来,如今的李靖是兵部尚书,而原本的出征计划取消,他暂时没有太多事情要做。

二来,当初就是李靖和李孝恭带兵平定了江南,后来李靖还当过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在江南镇抚一方,颇有功绩。

三来,李靖为人正直,文武兼备,既能参与调查,又能在发现不对之后,调兵镇压。

三者综合之下,张亮确实略逊一筹。

眼看李世民已经定下合适人选,张亮便不再言语,倒是杜淹又开口提议。

“陛下,臣请派出巡查御史,与黜陟使同行。”

“没问题,人选就交给杜爱卿你来确定吧。”李世民满口答应。

“是。”杜淹拱手一拜。

片刻后,杜淹等人全都离去,只剩下李靖单独有事交代。

“李爱卿,此去江南,第一要务是保证李淳风的安全。”李世民忽然开口道。

“是,臣一定保证他的安全。”李靖刚刚看过李淳风的信,自然知道他为什么如此重要。

信里有李淳风实验制盐的整个过程,说得十分详细……作为兵部尚书,他当然知道盐的重要性。

没盐吃的士兵,跟弱鸡一样,根本没有力气打仗!

如果能用好盐,换掉军中的粗盐和醋布,军队的战斗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对付突厥将会更加有利。

盐,不仅关系着民生,还关系着军队!

“第二个紧要之处,是保护好江南的盐场,谁要是敢故意破坏,或者阻挠晒盐。”李世民说着,忽然咬了咬牙:“统统杀无赦!”

“是。”李靖毫不犹豫地答应。

“第三才是彻查李淳风说的事。至于如何处罚,卿可便宜行事。”

“臣以为,可以杀鸡儆猴。”李靖主动提议道。

李世民点头:“可以,卿看着办就是了。”

对于李靖,他一向是放心的。

“最后一件事。”李世民又开口道:“卿去试试那望远镜,看看是否如信中所言那般厉害。如果是真的,就按照火药的要求保护起来,一定要严格保密,泄密者斩!”

“是。”李靖神色一紧,连忙答应。

李淳风在信中虽然只是提了一句望远镜的作用,但作为带兵打仗的将军,他又怎么会不知道望远镜的厉害之处呢?

更何况,李世民早就看出来了,还出言点醒。

他要是还不懂,那就回去养猪吧。

从皇宫离开,李靖在两天后就离开了长安,前往江南。

另一边,韦安平也通过文工司的渠道,给李淳风回了一封信,让他先放下手中的事情,保护好自身的安全,不要出事。

晒盐再重要,也不及他的人身安全重要!

随着李靖的离去,时间终于来到了八月。

八月,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科举!

足足等待了大半年的文人士子们,摩拳擦掌,舞文弄墨,开始了贞观朝的第一次科举。

以前,大唐的科举是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的科目又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 、明算等六科。

这六科分科考试,每一科都单独录取,名额稀少。

有时因为某些科目太难,要求太高,甚至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

但在韦安平的建议下。

六科不再单独录取,而是分别计算分数,最后把六科的成绩加在一起,进行排名,然后依照名次择优录取。

除此之外,录取的名额也进行了调整,从以前的只有一二十人,一口气增加到一百人。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考进一百名内,就能录取。

另外,还极大提升了中举者的地位,科举的前十名可以直接授予从六品官职。

如果是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还可以直接进入秘书省,成为从六品上的秘书郎。

一旦成为秘书郎,也就意味着进入了皇帝的眼中,日后还有机会升为中书舍人,也就是“内相”!

这个巨大的改变,让科举的重要性一下子提升了无数倍,也点燃了更多士人学子的热情。

这年头,谁不想当官呢?尤其是成为状元,一步登天!

种种改革举措下来,此次科举的报考人数,一下子增加到了两千多。

两千多人取一百,也算是优中取优了。

当然,这一百人对于如今缺少人才的朝廷而言,依旧不算太多。

朝廷刚刚成立了那么多“司”,实在是太缺人了。

八月二日,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无数文人士子涌入考试院,验明正身之后,将要在里面进行为期两天的封闭式考试。

在这两天之中,有人尽情挥洒笔墨,也有人抓耳挠腮,半天想不出半个字。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改变他们命运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