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韦安平所说的情况,其实就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发生。

据后世的历史书记载,唐高宗时,当时的朝廷重臣就有“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这样的说法。

高宗时的宰相薛元超,更是直言:“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

意思是:我这人虽然没什么才能,一生荣华富贵超过了绝大多数人,但平生却还有三大遗憾,首先不是进士及第出身。

堂堂宰相都觉得,不是进士及第出身是平生最大的遗憾。

其他人会怎么想,也不难猜测了。

而事实上,薛元超出身于河东薛氏,祖父是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父亲则是太常寺卿薛收。

属于根正苗红的世家大族弟子。

更重要的是,薛元超出生于武德六年,现在已经十七岁了。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他的晚年……也就是大概四十年之后。

只需要四十年,韦安平所说的情况就会出现……科举官员将会以碾压之势,赢得这场较量。

只不过……现在的李世民,恐怕很难理解四十年后的情况。

就像后世的90后们,根本想象不到四十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先生莫要吓我!”

李世民拍了拍胸口,严肃道:“将来的朝堂上,如果全是科举官员……那世家大族怎么办?他们难道会善罢甘休?”

“打不过,就加入呗。”韦安平耸了耸肩道。

后世的世家大族,又不是没有办法。

最简单的就是:打不过就加入。

不就是考科举嘛,能力不行,凭实力考不上……那我就作弊啊!

所以后来的唐朝科举,舞弊之风越演越烈,最终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

黄巢就是碰到了这种情况,好几次都考不上……于是一怒之下,把所有世家大族全部嘎了。

天街踏尽公卿骨,锦绣烧成草木灰。

我看你们还敢作弊不?

“这……看来,朕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听完了韦安平的讲述后,李世民不由得一声长叹。

科举虽然看似公平,但想要作弊也不是什么难事……一旦变得重要起来,迟早会被世家大族所把持。

从此以后,科举就再也不是一条公平的进身之阶了。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韦安平也跟着叹气道:“如果把天下的利益,比作一桶饭……那么怎么公平地分配这桶饭,就是最重要的事。”

“每个人都想尽可能的多吃……但这样一来,其他人就会少吃,就会挨饿。”

“人一旦挨饿,会做出什么事……陛下相比很清楚吧?”

“朕当然明白。”李世民点了点头,叹息道:“当初在军中,军士吃饭时,少了半勺就能打起来,哪怕丢了性命都无所畏惧。”

“这就是了。”

韦安平点头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这桶饭分好,有些人不仅不会满足于自己的那份,还想抢夺别人的……”

“这一次的士族和寒门之争,便是如此。”

“先生可有解决之道?”李世民听完之后,迫不及待地问道。

“无解。”

韦安平遗憾的摇了摇头,叹气道:“人性是贪婪的,所有人天生都想要吃得更多,没有人会觉得满足……哪怕到了千年之后。”

“唯一的办法……”

“真有办法?”

一开始听到“无解”这个回答,李世民一下子心都凉了半截。

但听到有办法时,他又迅速抬起了头,直勾勾的看着韦安平。

“这个办法其实并不能解决分米饭的问题,只能延缓而已……”韦安平摇头回答道。

“先生请讲。”

韦安平停顿了一下,认真回答道:“把这桶米饭,尽可能地做大、做多……让更多的人可以吃到饭,就算分配出了问题,其他人也不至于饿死。”

“只要能吃饱肚子,那些分得少的人,也不会在乎别人吃了多少……”

“这倒是个办法。”

李世民脑子稍微一转,便明白了这番话的意思。

对于百姓的心思,其实他比韦安平还要了解。

百姓其实不在乎谁当皇帝,也不在乎皇帝能享受到什么……他们只在乎自己能否吃饱穿暖。

只要你能让他们吃饱穿暖,那么百姓自然就会拥护你。

韦安平虽然强调过,这个办法并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但李世民却觉得……这个办法,才是最有希望、最能实现的解决之道。

“多谢先生指点,朕知道如何去做了。”

李世民重重地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那……武氏的科举名额?”

说了大半年,韦安平终于又绕回来了。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武氏要一个参加科举的名额,而且是光明正大参加科举!

“没问题,朕答应了!”

李世民想都没想,便一口气答应下来。

“只要她能考中进士,朕同样可以破例……”

“不用破例!”

韦安平连忙摆手道:“只要把她当做一名普通的进士就行了。该给什么官,就给什么官,不必特殊对待。”

“好,先生果然举贤不避亲,哈哈哈。”

李世民说完,当场大笑起来。

搞定了这事之后,韦安平回到家中,立刻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武氏。

武氏闻言,当场表示:老师放心,弟子一定会考中的!

“若是考不中呢?”韦安平笑着问道。

“那就一辈子不做官了。”

武氏回答得很干脆,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很好,这可是你说的!”

韦安平笑了笑,正色道:“我希望你能够全力以赴,不要辜负了我和陛下的期待……还有袁太史对你的谶言。”

听到“谶言”两个字,武氏的身上一下子涌起了一股气势,仿佛天命所归一般。

“是,弟子绝不负所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唐的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科举考试的时间,也由之前的八月,改成了次年的二月。

在最终的科举考试之前,还会经过几轮筛选,也就是乡试和州试。

不过,武氏属于特殊情况,不需要回乡参加乡试和州试,她可以在长安考。

但这样一来,留给她准备的时间,就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