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眼还挺尖啊.......”

赵大虎不由惊讶道。

“我就抽空跟人搭了句话,就被你看到了。”

“呵.......”

田向南只是轻笑了笑。

“那会儿我正往台下喊人呢,刚好看到了,小向同学是咋说的?”

田向南那会儿在高台上还真就是凑巧看到赵大虎从人群里挤过去,路过小青山种植区人群的时候,趁着人群里的热闹,跟小向同学搭了几句话。

这个小向同学,自然就是他安排到青山种植区里面的那几位农学生之一,上回报信的也是他。

“他也没说啥,就说小青山那边的实验基地开发已经告一段落,最近他们也闲下来了,所以,今天才有空过来看热闹呢。”

“告一段落.......”

田向南闻言挑了挑眉。

也就是说,小青山那边的实验基地应该搞得差不多了,最起码他们的第一块培育田应该是完成了,说不定是要等着明年看收成咋样了。

也不知道小向他们几个,有没有把培育技术学全。

田向南也准备回头找个机会问问他们。

不过,既然小青山那边的培育田弄好了,那自己这边是不是也得给他们鼓鼓劲儿,争取让他们明年的收成好一点?

田向南打算回头多往小青山那里搞几发丰收炮,先把那边的试验田给伺候好了,等回头有了好收成,联合公司应该就会多拿一些技术出来。

接下来,青山大队着重的发展目标就只有三点,一是合并工厂之后,把村子里的几个厂子发展好,就连电线厂,也可以等休整一段时间后再次开工。

第二就是,同样要在大青山里建一块试验田,实验偷学来的菌类培植技术,这一点可以等合并后,从工厂那边选一部分人出来负责,也算是明年的工作。

第三就是春城那边的投资了。

眼下都快落雪了,田向南也得赶紧带人去一趟春城,与那边确定一下规划图,好方便拆迁安置,以及规划好明年的初步建设。

晚上跟赵大虎还有王大宝王三宝他们喝了一顿酒,算是庆祝今年的工作圆满结束,顺便也叮嘱了让他们照顾好村子。

第二天一早,田向南开车带着周渔,梁芳芳,还有杏儿,樱桃一起去了市里。

周渔是要回省厅去工作,毕竟从小两口结婚到现在,也歇了快一个月了,前两天听说那案子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周渔这小警娘的属性上身,在家也有些闲不住了。

带着梁芳芳他们择时去春城那边交接一下,以方便她们明年的工作。

天气也愈发的冷了。

带着一车人,一路上聊着天倒也不觉得无聊,很快,一行人就到了市里。

先把媳妇送去了省厅大院,随后田向南调了个头,就准备直接出发去春城。

可是当他的车路过城中心的一个路口时,就见路边的一个小报摊上,围了很多人在那。

隐隐还听着有人在那大声感叹什么万元户大队之类的。

田向南听着心头一动,于是也靠边停车,下去买了几份报纸回来。

这报纸还正是他们哈城出版的省报,摊开报纸的首页,就看到用加粗加黑的字体写着大大的标题。

【东北第一大队?不!应该是全国第一大队。】

【让我们走进改开之后的第一个万元户大队。】

看到这个标题,田向南忍不住勾起了嘴角,最后回到车上把手里的报纸也给了梁芳芳他们几个一份。

“1982年10月18日.......”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本报记者应邀前往木兰县下属青山生产大队,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年底总结大会。”

“说起青山大队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就包括本报记者,与青山大队也算是老相识了。”

“从当初建立省里第一家电线厂,有了年入几百万的收益之后,那个时候,这里就被称为了东北第一大队。”

“当然,起初这个名头或许还有些人质疑,但时至今日,本报记者也算是关注着青山大队一步一步的发展至如今。”

“一直到青山大队今年的大果园丰收,在春城的招商会上,一次性取得了3亿外汇的水果销售额,成了如今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大队。”

“但是,自从本报记者小队亲自前往青山生产大队,参加了他们本年的年终总结大会之后,在本报记者看来,东北第一大队这个名头,似乎同样也是小觑了青山大队的实力。”

“就如上面的标题一样,一次年终总结大会,就让这个乡下的农民生产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大队,单凭这一点,就不负东北第一大队之名。”

“接下来,就让本报记者带你们走进青山大队的年终总结大会的现场........”

随着这篇报道下面,直接就是一张图片。

这一张图片,看角度,应该是当时站在高台上的江铃用相机拍的。

能作为省报主编,江玲的摄像技术肯定不差,一张照片正好囊括了当时高台上长桌上的那堆黑青色的钞票。

而且照片拍的很清楚,将那5米多长两米多宽的长桌上整整齐齐码放的钞票山都尽数囊括在内。

就单单是这一张照片,就能让初次看到的人忍不住心神摇曳,呼吸急促。

而且照片底下还配了一行小字。

【青山大队的年终结算现场,豪取1,500万现金,为大队队员和工作工人发工资和奖金。】

紧接着,下面又是一段文字,介绍的自然是当时的现场。

这篇稿子明显是江玲亲自写的,把当时现场的情况和气氛描写的活灵活现,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后,一段稿子下面之后,又是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正是当时孙胜利上台领钱时候的样子。

就见照片中,杏儿把十几沓钞票递向了孙胜利,让他有些忙不迭地用双手捧着。

同时也将孙胜利脸上的喜悦的笑容囊括在照片内,看着让人忍不住有种恨不得取而代之的感觉。

照片下面同样有一行小字。

【青山大队村民领工资现场,一小队孙胜利,工资2200,奖金2200,大队分红11,000,合计15,400。】

接下来,下面又有一段比较小的篇幅和后面一张比较小的照片。

照片正是那一张电视机兑换券的特写。

下面同样配有文字。

【此次青山大队不光给乡亲们发奖金和分红,另外还给每家每户都发了一台20寸彩色电视机。】

田向南看到后面,把报纸翻过来以后却发现,另一面同样也是青山大队的报道。

这一次,省报对青山大队的报道,竟然整整占了一个主板的整整两大面。

江铃更是在最后一小段结尾的描述中写道。

“根据本报记者小组在现场的非正式统计,青山大队此次发出的奖金和分红,最少也成就了500户以上的万元户,至此,青山大队的万元户大队之名也是名副其实。”

“这种经济实力,放眼全国几十万农民生产大队当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至此,青山大队也彻底坐实了东北第一生产大队的名头,成为了改革之后经济建设的领头羊。”

“之后本报记者也预祝青山大队在经济建设发展的路上,越走越稳,保持辉煌成就,争取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