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五点左右,天色逐渐暗淡起来。
南方十月份的天,七八点就会完全黑下来。
之前会议结束后,桌上就剩下李星锋和沈崇业俩人,江大国背着手,继续转悠起来。
王梦婷和沈文溪两个人在婚房里说着小话。
至于安全小组的其他人,包括王海洋在内,都化身成为了采购小组,每个人开着车,不断来回往返在村里和江州市。
每跑一趟,桌上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孩子们喝的饮料,大人们抽的香烟,白酒,啤酒,各种糕点。
江大国仿佛撒钱一样,把他能想到的东西,都让大家买了回来。
囡囡和小雨俩个小家伙,跟着村里的孩子,乌泱泱从这边跑到那边,从那边跑到这边,玩累了,就回到李星锋和沈崇业身边,吃点桌上的糕点后,又继续跑了。
这种日子,最快乐的就是孩子们。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多美好啊!”
翘着二郎腿,看着眼前热热闹闹的景象,李星锋心里很满足,很开心。
“小小年纪,你还感叹上了!”沈崇业皱着眉笑了笑,李星锋这小子,偶尔有时候,给他一种老头子的感觉。
“锋哥!锋哥!锋哥!”
隔着老远,虎子怀里抱着一个硕大的灯笼,灯笼完全遮挡了虎子的身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能看出来,他是朝着李星锋的方向走来。
虎子身后,是他媳妇,怀里抱着孩子,身后还跟着老爹李保国和母亲蒋秀芹。
马上到点了,虎子也带着老爹老娘过来了。
“别喊我,我拿不动一点,我弱不禁风,干不了一点活。”李星锋远远回应了一句。
看到虎子过来,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江大福,麻溜的搭起梯子,在大门的一侧,顺着梯子就爬上江大国家的院墙。
“虎总,把灯笼递给我。”
“虎总,还有一个大灯笼呢?”
虎子瓦声哈气道:“在后面,王海洋抱着呢!”
话音刚落,在大道拐角处,就传来了王海洋的呼叫声:“有没有人帮我一下啊,这么大的灯笼,我看不见路啊!”
听到这个动静,众人纷纷一乐,又是王海洋,每次都要人帮忙。
安全组的小伙伴见此,纷纷上前。
与此同时,江大国端着茶杯,出现在大门口,看着正在挂的大灯笼,满意的点了点头。
“小锋,买不到这么大的灯笼,我就把星海下面纺织厂的灯笼拆了,然后擦了擦,借用一下哈。”
“今天,您老和国庆俩人最大,只要不让我干活,说啥是啥!”李星锋摆了摆手,丝毫不在意。
“大爷,我门口还有俩石狮子呢,正好配你的大门,多气派,要不要搞过来?”
“可以吗?”江大国一愣:“那玩意重,运气来不方便,算了,我这俩小狮子也凑活用。”
说话间的功夫,灯笼高高挂起来,点亮灯火,整个大门弥漫着喜庆的红色。
看到两个大灯笼亮了起来,大江村其他人也纷纷回家,点亮自家门口灯笼,尤其是主道旁两排小灯笼,几乎在同一时间,全部亮起,说不出的美轮美奂。
红毯、红灯笼、红墙、一切准备就绪,等待最终主人公的出现。
见此状态,一直在主道中间的摄像机打开了遮挡镜头的防尘罩,开始录像。
“这个....都听得见吧!”江大国手里拿着麦克风,对着喊了一嗓子。
“哈哈哈哈,村长,有话快说,我们等着看新娘子呢!”
江大国刚一说完,村民就纷纷起哄。
“那行,八人一桌,婚礼马上开始,各家把娃娃带好,没事做的就赶紧就位。”
“那就第一项,上菜!!!”
江大国一声令下,无数村里的女眷,端着一份份菜开始上桌。
“村里两百桌的大席,应该是俩家合伙做饭一桌,大爷负责掏钱。”
“也不知道我们这桌是谁家张罗的。”
话音刚落,雕哥摸着脑袋从院门口端着两盘菜走了出来。
“李总,我张罗的,我现在手艺一流,虎子兄弟手把手教出来的。”
“靠,雕哥,来了也不大声招呼,我咋没注意到?”
“昂,我进门的时候,沈....伯伯说你上厕所去了,而且其他人说,你和沈伯伯谈事呢,我就没好意思打扰。”
雕哥一声沈伯伯,差点没把李星锋搞破防了。
雕哥年纪不大,三十出头,但面相怎么看都像是四十的,四十的喊五十多的为伯伯,场面有些滑稽。
李星锋心里也明白,雕哥这是跟着自己的辈分在喊。
沈崇业地位太高了,雕哥现在也学成了人精,知道自己怎么做才不让别人反感。
“雕哥,你这是准备彻底当厨子了?”
雕哥放下手里的菜:“农贸公司这边,我也帮不上啥忙了,大哥带着人,弄的很稳定,我那个在秘密花园和恋家的夜市,手下的小兄弟们也做的很稳定。”
“这一切上了正轨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除了打假以外,没其他啥事了。”
“但是我也不想掉队啊,之前跟虎子兄弟聊天,他的梦想就是以后退休了,开个酒楼。”
“我一寻思,反正我也没事做,索性找他学学手艺,到时候我俩合伙开大酒楼,开连锁,开到全国各地区。”
“人嘛,总要给自己找点事做,娇娇也挺支持我的。”
“雕哥,娇娇姐呢?”
“在家带孩子呢,咱这边不是秋老虎来了嘛,她嫌弃热,不愿意出门。”
说完后,雕哥把李星锋递过来的烟夹在耳朵上,转身又朝着厨房跑去,见此状况,李星锋也起身,跟着去端菜,看到沈崇业无动于衷,李星锋笑着拉沈崇业去端菜。
“走啊,端菜啊,体验下普通人的生活,别想等着大家伺候你。”
“看看那边?”
沈崇业放眼看去,大道两边的桌上,村里人纷纷开始上菜,不论孩子还大人,都主动起身帮忙。
“这才是村里的大席,吃喝拉撒,都是村里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