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担心淮西一派的人会抢先动手。
朝堂上,因为不同的观点而发生争辩实属正常,但是如果动手打人,那么问题就严重了。
本来淮西一派近期就处于风口浪尖上,因为动手而激怒朱元璋就划不来了。
李善长连忙在场面还能控制时,赶紧开口。
“皇上,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不知皇上如何看?”
李善长的话,成功地让朝堂安静下来。
瞬间所有人都看向朱元璋。
毕竟最终的决定权在朱元璋手上,他们再怎么吵,甚至打出人命都没有决断权。
“这件事情以后再议!”
朱元璋话落,李善长和淮西一派的人都松了口气。
只要朱元璋没有立刻下决定,那么此事就还有转圜的可能。
虽然朱元璋的决定甚合李善长的意,但是他又暗自纳闷。
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集中兵权正是朱元璋想要的,为何朱元璋没有借着这个大好机会收回兵权?
难道说朱元璋还有比集中兵权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李善长虽然心中疑虑重重,却不敢询问,只能暗中观察,等待朱元璋的下文。
其他文武百官,此时也察觉出来,朱元璋似乎有话要说。
果不其然,朱元璋缓缓开口,“各位爱卿,咱现在要宣布一件事。”
“咱决定从今日开始,由太子朱标监国,日后,朝廷事务都交由太子朱标负责。”
嗡!
此话一出,朝堂上寂静无声,众人脑瓜子嗡嗡直叫,无法思考。
好一会儿,反应过来的大臣无比惊讶!
除了宋隐早知道结果,还算淡定,其他人都像是炸锅似的纷纷议论。
怎么好好的,突然间却让太子监国?
岂不是太子即刻起就掌握了皇帝的大权。
除了还不能称呼太子为皇上之外,其他的就跟已经登基了没什么差别。
朝堂上的议论声各异。
有人说朱元璋还不老,用不着那么早放权。
有人说,太子监国之举实在太明智了。
朱元璋的这个决定对满朝文武都仿佛当头一棒。
对于李善长和淮西一派的人来说,意外之后就是惊喜。
他们早就想让朱元璋退位,让朱标登基,甚至为此他们还做了很多背后小动作。
只是那些伎俩,最终都没有成功。
想不到还没有等他们再做点什么,朱元璋倒是主动退到幕后,让太子监国。
再三确认过此事属实,李善长等淮西一派的人差点开心的飞起来。
看到宣布太子监国的反响如此大,朱元璋甚感欣慰。
说明文武百官还是非常拥护太子。
这样的结果,正是朱元璋想要的。
“好了,大家都给咱安静!”
“刚才你们的提议以及日后还有什么想法,都交给太子来处理。”
朱元璋话落,文武百官心里顿时都打起了小九九。
君无戏言,意味着朱标时代即将来临。
以朱元璋对朱标的宠爱,既然放权给,就不会有太多的干涉。
那些儒臣开始蠢蠢欲动。
朱元璋和宋隐联手把儒臣打压得毫无翻身,现在朱标掌管国事,他们似乎又看到了复兴儒家的希望。
这件事情对于淮西一派来说更是喜从天降。
特别是蓝玉,更是高气扬。
他是太子妃兄长,跟朱标有着亲戚关系,朱标上位对他更有利。
蓝玉和李善长对视一眼,彼此会心一笑。
朱元璋手段狠辣,无人敢去试探朱元璋的底线。
但是朱标温厚和顺,许多人都觉得有机可乘。
李善长是第一个跳出来。
“太子殿下,方才众人议论的兵权一事,事关重大,请太子殿下定夺。”
朱元璋表现出一副看戏的样子,他也想看看朱标的执政能力。
朱标大权在握,满心欢喜,可是看到脸色平静的宋隐,连忙收起笑容。
换上一副严肃的面孔,缓缓开口,“韩国公,此事本宫已有决定。”
朱标这话立刻让整个朝堂都鸦雀无声。
兵权的事情毕竟太过重大,涉及很多人的利益。
他们不敢反驳朱元璋,但是如果朱标的决定不合自己心意,他们不介意难为朱标。
朱元璋也来了精神,从刚才淮西武将那么激烈的反抗,就知道这件事情很棘手。
这件事情想要处理得好,势必都会得罪一方大臣。
蓝玉满脸希望地看着朱标,心想朱标不至于让自己过不下去。
在数双眼睛注视下,朱标微微一笑,“先前兵部提议集中兵权一事,本宫觉得此事可行。”
此话一出,所有淮西一派的大臣及儒臣都惊愕的瞪大眼睛。
就连李善长也浑身僵硬,不敢置信地看着朱标。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都希望自己是幻听。
让他们上缴兵权岂不是要断了他们仰仗的力量吗?
也意味着朝堂不再需要淮西武将,彻底跟淮西武将划分界限。
朱标考虑不周到,难道朱元璋也不明白,也不管吗?
他们这些武将,在军队中的声望甚至超过朝廷。
就算是朝廷下旨,如果他们不同意,将士们也不会遵令。
可是朱标现在却堂而皇之的打淮西武将的脸。
难道朱标是当真不怕他们闹事吗?
毋庸置疑,朱标这话,在淮西一派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等他们发作,朱标就继续道,“但是这个提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太子殿下,需要怎么完善?”
听到还有转圜余地,淮西一派及儒臣全都眼睛一亮。
朱标在所有期盼的眼神中再次开口,“大明今后将围绕着国强民富这四个字来展开建设。”
“兵部提议集中兵权,正是国强的一面,所以本宫同意。”
“不过越是重大的事情,越不能一下子就强行变更,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更改才行。”
“大明现在各路军队由将军把控,虽然每位将军都尽职,但还是需要集中,形成统一的大明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