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是一段侵略史,虽最后在华国先辈的努力下,打退侵略者,但那死去的同胞,同样是华国人心里永远的痛,如今再见到那段黑暗,又怎能不令众人不兴起恨意。

屏幕中,仍在继续。

尚未受到战火波及的安远县城内一片祥和,戏院的戏台上仍咿咿呀呀的唱着悲欢离合《桃花扇》,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不知这戏里戏外唱的是谁的悲欢谁的离合。

裴晏之,便是这戏院的\\\"角儿\\\",方寸戏台上,只见他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在一众叫好声中,生生演活了那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然家国破碎,山河飘零,孰能幸订己免。

不久,战火便绵延到此,侵略者包围住县城,并来到戏院要求给他们单独演一场,以慰问所有士兵,并指名裴晏之出场,若是胆敢拒绝,便烧了整个戏院乃至县城,所有人亦难逃一死。

裴晏之笑了笑,没有拒绝,转身坐到妆台前,描起了眉目。是夜,小县城内一片寂静,映衬着戏院里灯火通明,侵略者坐在戏台下,喝着酒吃着肉,放肆谈笑。

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开场。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

随着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声\\\"点火。\\\"

直到敌人发觉,火势早已蔓延,想逃出去却发现门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整座戏楼都在他们不知不觉间被泼洒了油。

台上的戏还在唱着,正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楼塌了,戏却未终。

戏曲界早有规定,戏一出,非身死不可停。

所有人脸上,不由都升起悲呛与愤恨。

“啊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戏一折 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扇开合,锣鼓响又默,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 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 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 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 戏幕落 谁是客。

啊……”

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台下听众与戏曲界人士,纷纷脸色大变。

当黎老的昆曲旁白“李香君: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响起,戏曲界众多名角,纷纷对视无言。

如今戏曲界人士,再说不出反对的话,随之而起的,是深深的震憾。

这是一曲爱国悲歌,众情激荡之下,又岂会还能兴起反对的心思。

“黎老都出来了,词曲皆佳,我们还反对作甚?”

“好一个位卑不敢忘忧国,吾辈戏曲人士之楷模,无不如此。”

“难怪赵老收这夜天青为弟子,果然是有原因的。”

“是啊,谁又能想到,一个娱乐圈的外行,能够想到将流行歌曲将戏曲结合,绽放出绚烂绝唱,夜天青吗,好强的年轻人。”

“你们刚刚看那歌曲介绍了吗,好像词曲和演唱者,署名都是夜天青。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台上的那位青衣,便是夜天青?”

众人纷纷将目光看向台上正演唱者,并做出专业戏曲动作的歌手。

其中不乏有见过有关夜天青照片的人,越看越像,大声惊喝道:“那就是夜天青,我在网络上看过他的照片。”

说话的人,是离着戏曲名角们不远的一位观众,名角们的话,他也听到几分,如今想想,不由惊讶叫出声来。

戏曲名角们,纷纷低头叹息。

还能做什么,又能反对什么?不能啊。

发现台上是夜天青的,不止这些名角,网上同样有许多观看直播的人,更快发现台上的那位青衣,就是夜天青本人。

“好家伙,我还以为被放鸽子,原本夜神早就在台上,我都没发现。”

“如果不注意,哪瞧得出台上佳人装扮的人,会是夜天青呢,那妆容,不妥妥的一位大青衣吗,男扮女装,能够扮能这么像,行止都如此想象的人,也只有夜天青做到了,我们看不出,不丢人。”

“位卑不敢忘忧国,好一个不敢忘忧国,写进我心里,夜天青太强了。”

“继《贵妃醉酒》之后,又一戏曲力作,夜天青这是要超神啊。”

“原来戏曲这么美,怪我之前瞎了眼,没看到,现在去听去学,还来得及吗?”

“是啊,不过,我一定要学,最少也要会唱这几句戏词才行,太正宗了。”

“果然,戏曲才是古代的流行乐,足足领先西乐上千年,不是没道理的。我们不愿意看,是因为没有早点遇到夜神。”

“我外婆就是唱戏,她说教给我们,我们还拒绝,弄得她好不伤心。现在我才明白,是我错了,我现在就去找我外婆,跟她学戏曲。兄弟们,我先下了,学戏去。”

“同去,我也要去报名,这才是华国人应该追的流行。”

……

直播间弹幕群起,人们纷纷发泄着内心的激动,迸发而出的爱国情华,在歌曲中得到升华,戏曲这一主角,引来众多人的目光,学戏的热情,更是高涨。

一股被夜天青二度带起的学戏潮流,正逐渐兴起。

人们第一次体会到戏剧的魅力,纷纷被吸引。

这一天后,各地的戏曲班社,戏曲学院,被兴起兴趣的人们,纷纷到访,掀起一股学戏浪潮,令得众多戏曲从业人士的惊诧。

这样的盛况,令得一众为戏曲的延续奔走半生的名角们,激动得不停落泪。

昨日的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已成昨日黄花,接着的,是门前报名的长队,这个人组成的队伍,很长很长。

最兴奋的,最欣慰的,便是主导这一切的张老。

“我的好徒儿,果然我没有看错你,你的一首歌,救活了戏曲,做到我努力多少年,依旧无能为力的事,天青,吾徒,我为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