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开进去后,沈建国他们在院里下了车,车子被王叔开到了专门停车的地方。
赵老爷子就领着沈建国去了正屋,到了屋里坐下赵一就去给他们倒茶去了。
“这里的房子你自己选,相中哪个院子了就住在哪个院子。
你倒时领着安安来看看,想要弄成什么样的,就吩咐赵一一声就行。
你现在要调职的那个单位怎么样?用不用我给你调到京都来?”
“不用了爷爷,我本来也是要调到京都来的,当时就是想着让安安离家近些,这样她没事时可以回家看看。”
“那就好,等你结了婚回来之后,我手里的产业和人脉你也要都接手过去,后天我把人都叫过来,你认认人,要是有什么事情直接吩咐下去就行了。”
“行”
沈建国还以为就是见几个人,他爷爷的家产什么的再有还能有多少?现在的这个时候谁不是能捐的捐,能卖的卖,谁敢留在手里啊。
但是等到赵老爷子把家产都告诉他以后,他就觉得这脸真疼,可能都肿了。
晚上是保姆做的饭,爷孙俩吃完饭,赵老爷子就带着沈建国把这个四合院都逛了一遍。
逛完后老爷子就累了,这老胳膊老腿的就是不行了,逛个院子累成这样。
第二天沈建国就又来了徐安安家里,打算和徐安安上街去买表和衣服,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喜欢的。
徐家昨天晚上大家都被惊了一下,家里人回家看到徐安安都很高兴。
一家人吃完饭坐着聊天时,徐妈就说了徐安安今天订婚了,年前结婚。
家里人虽说都知道自家安安有对象了,可是现在一听说要结婚了,就都问起来要结婚的事情。
徐妈就把今天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几人一听彩礼给的那么多,还给四金还有三转一响。
最主要的是还有一个四进的四合院。
现在的四合院都必须要几户人家一起住,要不然政策不允许,街道还会给安排别的人。
也不知道沈建国他这个亲爷爷是做什么的,竟然有那么大的权力。
说送四合院,就送四合院,不过这事也不可能是假的。
毕竟等到时候一改名字就露馅了,要是假的也不能让他们改名。
“安安的彩礼我都不要,到时男方家的东西,我就都给她带回去,咱们该给的嫁妆也不能少了,你们有没有意见?”
徐妈看着人都在,就开始问大家。
这时大嫂说话了。
“妈你说什么呢?安安结婚咱们必须得有嫁妆,可不能让人家瞧不起。”
二嫂也紧跟着说道。
“就是,咱们怎么也不能太少了,我过两天就开资了,到时给安安多添置些嫁妆。”
徐妈和徐爸看着两个儿媳妇在心里点了点头。
他们家娶的这两个儿媳妇都很好,人品方面没的说。
安安邮寄来的东西,他们也都能分到。
这回安安结婚她们的眼里也没有嫉妒和贪婪。
于是家里人为给安安都买什么嫁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还是徐妈做的决定都买什么,他们要是有想自己给添的自己看着办去。
晚上睡觉时大嫂和二嫂都又和自家男人商量了下都给买什么。
最闲的就属徐安安了,她感觉她结婚好像是没她什么事。
沈建国开着车来的,看到徐安安穿着布拉吉和小皮鞋,手里拎了个小包包。
自家未婚妻就是好看,穿什么都好看。
俩人先去了友谊商店,徐安安进去看了一圈,除了手表她还真没有什么相中的。
徐安安就到了手表柜台买了一些手表,最主要的是给自己和沈建国买的情侣表。(那时有没有情侣表我也不知道,咱就当他有吧。
之后俩人又去了百货大楼,徐安安买了些布。
她打算做衣服,给家里人一人做一身,还要给沈富贵和杨翠花还有赵老爷子都做一身。
还好徐安安自己有不少布票,这还是她攒的呢。
里面有沈建国发的,还有家里给她邮寄的。
毕竟家里能弄到瑕疵布,布票就都省下来了给她邮寄了过来。
买完了布,徐安安又去看鞋了,她想买两双鞋,她和沈建国一人一双。
看了半天她还是相中了一款男士皮鞋,是黑色的经典款。
拿了一双沈建国能穿的号码,又选了一双半根的皮质凉鞋。
徐安安上脚试了下,很合适。
交了钱沈建国就把东西都拎到了手里,护着徐安安别被人挤到。
俩人又去的卖烟酒那里,看到有茅台酒。徐安安直接想都买了。
可是限量,每人只能买两瓶。
没有办法,徐安安就和沈建国一人买了两瓶,这样就买了四瓶了。
俩人买完这些就要往回走了,毕竟别的东西可以等到快结婚的时候再买。
俩人往出走时,没想到碰到了一个不认识的人。
为什么说是碰到了一个呢?
因为徐安安不认识这个人,沈建国也说不认识。
但是人家直接拦住了他俩。。
沈建国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个人怎么回事,在大楼里劫道。
“让开”
“我不让”
“好狗不挡道”
沈建国最烦这种人了,你说你要走就走不走就一边去,在这里劫道?这要不是个女的他早就上手教训了。
“沈建国你骂谁是狗呢?”
“谁挡道了骂谁”
“你,你,,,,,,”
这时徐安安说道。
“这位女同志,我们都不认识你,你上来就拦路,怎么这里是你家开的?”
这时徐安安说话了。
王兰看到了徐安安,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还和沈建国在一起,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你是谁?”
“我是谁和你没有关系”
“沈建国你………”
沈建国已经听得不耐烦了。
“你是谁,我们什么关系关你什么事啊。有病。”
“安安我们走,不要搭理疯婆子。”
“你说谁是疯婆子?”
“说的就是你,你说你一个大姑娘怎么就不干人事呢?大白天的还非要出来膈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