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三国剧组开始 > 第85章 气象,加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燕京文学社的门外。

面对门卫大爷的声音,清点完信件的邮差小哥是点头肯定道:“这都是我们在邮局清点好的,肯定没差的,大爷你在这儿签个字。”

等签完字,邮差小哥潇洒的推着大杠车向前溜达了几步,动作倜傥的从车后甩腿跨车骑行而去。

大爷掂量着竹篮的分量,一路往里走,文学社里工作的员工看到大爷,就笑着打起招呼道:“大爷你这提着篮儿是揣着啥呢?”

大爷提起竹篮,说道:“刚刚邮差送来的读者信,都是寄给里面的《十月》编辑部的。”

路过的员工看着大爷提着这一大篮子的信,瞳孔里惊讶的问:“这里都是?”

这也太夸张了吧,装信都是用这种大竹篮子!

大爷点头肯定道:“是啊,邮差骑着自行车到门前时,直接甩给我这一堆呢。”

听闻之后的员工感慨道:“哎呦看来这一期的十月是很受欢迎嘛。”

大爷笑着道:“这可不是嘛,以往也有读者信过来,但是短时间里没有这么大量的,得嘞,我这报喜去。”

一路聊一路走,而此刻,编辑办公室里,也是一片的欢声笑语。

因为一周下来,从各地反馈过来的销量欢迎度,已经可以看到这期刊物推出去后的火热趋势,这让他们产生之前加班没有白忙活的感觉。

大早上捧着满是枸杞茶杯的地中海编辑,拿出一叠记载着往昔杂志销量的记录单。

一边呲溜着枸杞茶,一边翻着往昔销量单,站在办公桌前下判断道:“我觉得,咱们这一期的杂志五十万的销量肯定搂不住。咱们去年销量最高的一期是五十八万册,这个记录这一期该破了吧。”

“看这销售形势,应该是要破掉的,我早上来上班的时候,还特意去了一下家门口的两家书店,问了一下咱们这一期,是已经处于缺货状态。”

“我看我家那边的旧书摊上,打出的小黑板,已经写出有咱们这一期的二手书出售,就是价格上,已经是要上三十块了!”

“哎呦,这么贵呢,这么快就衍生出二手市场了嘛......”

正欢声笑语聊着的时候。

这时候,挎篮的大爷站在门口敲声道:“都在啦,呐,给你们送信来了,都是读者信,瞧着吧。”

地中海编辑上前看着道:“这么多呢,我看看。”

接过竹篮放在办公桌上,其他几个编辑也围拢上来,拿起信砖一眼扫下去,最后的落款都是密密麻麻的“十月编辑部收”字样。

随机抽出一封来信。

撕拉!

信封口撕开。

掏出里面的信纸,就见上面笔迹秀丽写道:“亲爱的十月编辑部,我是一名来自姑苏的读者,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很惊喜能够看到《无悔追踪》这部小说,小说让我感受到地地道道的燕京胡同味道,历史细节在人物日常生活里娓娓展开,尤其让我看到那个动荡时代里人性的纠缠与复杂......”

旁边几个编辑也掏出里面读者来信,撇开一开始的问候语外,在来信里也是写到对于《无悔追踪》中人物的感受:“看了这一期名叫《无悔追踪》的中篇小说后,心中十分的难受,为亚琴的命运难受。我不同意作者对于这样一个女性人物的安排......”

不断的信封被拆开,几个编辑不约而同的,都提到对于这期刊登的《无悔追踪》小说看法。

手里拿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们来信,六位编剧彼此一看一读信上的内容,互视一眼之间,都是浮现出同一抹想法:这部小说,要爆呀!

许旭不知道自己发出去的小说是收到了一竹篮的读者信。

这会儿的他,站在栈桥上,湖面扑面。

今天的风儿甚是喧嚣啊,看着夏风呼啸,湖面种船施工不便,许旭若有所思着。

中午放饭时,看到张胡子在面前晃过时,许旭捉住问当地气象局在哪儿。

张胡子作为三国城建设时的主要负责人,经常需要根据气象状况施工,对当地气象局门朝哪里开是熟门熟路。

不过路是说不明白的。

老张今天也没啥事儿,干脆就带着许旭前往。

于是,张胡子就坐上了八嘎车的宝宝座,两人一路烟尘,来到人家气象局。

许旭要了历史上近三年九月份的北太湖畔气象资料。

看着许旭翻得仔细,张继中就问道:“你这是要这几年九月份的气象资料做什么?”

许旭近几年九月份大风天气有限,是答道:“今早在湖面造船的时候看到风挺大,于是就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赤壁大战拍摄时没风怎么办?所以来看看这边的气象记录。”

张继中闻言,看着许旭认真的脸庞,心里一震之余,是划过一抹恍然。

难怪这位小许能够得到蔡导的赏识,单单这片场拍摄条件的敏锐度,以及思考于前的态度,就值得称赞。

就在许旭为片场而忙碌之际。

经过一段时间的销售后,接下来几天里,主管发行的办公室电话不停。

“喂,是十月发行部么?我是江汉书局。”

“江汉书局你好。”

“这期我们还需要加印一万五千册。”

“好的,我登记一下。”

“……”

与此同时。

来自于京城、沪市、羊城、蓉城、长安等全国各大片区的主要发行城市,也陆陆续续的向发行部打来电话。

要求不约而同的只有一个:就是对于这一期十月进行二次加印。

对于这些加印的要求,主管发行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将各自需要加印的数量给记载了下来,形成了一份专报,再由本办公室的主任签字后,呈送到曲主编和陈常务两位领导的办公桌上。

等到翌日,陈东杰拎着公文包推开办公室门。

挂好公文包之后,就看到自己办公桌上显眼的地方,放着两份专报。

他瞬间意识到,这是八月这一期发行出去之后,市场反馈下面部门专报上来了。

首先关注的,就是发行部门的专报。

这是一个硬核指标,一期刊物推出去后有没有受到读者欢迎,会在销量上直观体现出来。

陈东杰对这一期的刊物销量是抱有很高期望的。

尽管这几天就他自己从朋友电话、书店现场所目睹观感来看,这期销量的受欢迎程度已经是可见一斑。

但是一切观感,最后要以实打实的专报数字为准。

陈东杰拿起专报,目光开始触及到上面的文字。

这专报言语并不生动,每行里都列着一些数字。

看着这些数字,陈东杰随着目光里的高兴,脸上表情也眉飞色舞起来。

横竖心潮起伏,透过字里行间满目晃动的,就是加印两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