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潞州总管
又是半个多月的路途,李玉终于带着众人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离开了两年的第二故乡。
自从恢复记忆后,李玉就跟随着大哥单禹,一直生活在潞州。
在潞州二贤庄,李玉练武读书,从一个初来此世,有些迷茫的少年,便成了一个武艺高强之辈。
如此,整整四年打下了基础,才有了现在的地位。
而窦惠儿早就知晓李玉的真名,也知道他之前一直在潞州。
这些李玉之前和她定情之时都说过,而窦惠儿从未和任何人讲起过,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兄长。
看到李玉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窦惠儿握住李玉的手,给了他温暖。
潞州下辖十县,总管府设在上党县内,当李玉到来时,一共十县县令以及潞州府兵长官均已前来迎接。
对于李玉这个未来的长官,他们身为李玉治下官员,心中也有一丝忐忑。
毕竟,任谁来了一个新领导,都会心有不安,猜测领导的喜好,以及领导刚上任时可能烧起来的三把火。
对此,李玉先是安抚了一下众下属,接着来到总管府。
沐浴更衣后,这时潞州长史和治中两名刺史属官来此,禀告李玉,已经设宴,想要为其接风洗尘。
李玉欣然而往。
潞州是中州,设有长史和治中,用来辅助刺史处理政务。
然而刺史职权很大,故而长史之类的属官更多的就有着一个虚名。
当然,这也看这个刺史管不管事,强势不强势。
有的强势一些的长史和治中也能架空刺史。
治中就是司马,不过隋朝不置司马,改置治中。
李玉作为潞州总管,也兼任了刺史,所以这两名属官自然不敢怠慢。
他们也没敢试探李玉。
毕竟如果李玉只是刺史,他们还有些想法,然而李玉是总管,可掌握着一州府兵兵权。
这年头,掌兵的才是大爷。
除了这些州府属官和各县县令,还有管一州军事的折冲都尉以及各县的校尉。
五人一伍,两伍一什,五什一队,六队一团。
每团三百人,设校尉一名,潞州除州府所在,其余九县均有一团府兵,共两千七兵马。
而州府所在也有兵马两千,所以李玉在潞州所能掌握的兵马一共也能有五千左右。
这已经是很庞大的一路势力了。
当然,隋朝是府兵制,也就是说,训练或者作战时是兵,平时农忙是民,故而,除了大训练外,平时一州的常驻兵马可能也就一半。
但有这些兵马在手,也没有人敢对李玉阳奉阴违。
要知道,李玉可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之人,而是有着天下第一的武力。
加上其潞州总管的身份,全州上下不敢有任何异心,他们可听说过李玉的名声,如果惹恼了李玉,说杀也就杀了。
李玉现在在潞州,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土皇帝。
所以,宴会上,所有人都恭恭敬敬地给李玉敬酒,好生伺候。
至于那些捕头,还有小吏等,都没资格参加这样的宴会。
李玉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大权在握的感觉。
这让他很享受这样的感觉。
一州总管就已经有这样的权势了,那做到皇帝呢?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虽然在现代这已经是一句烂大街的话了,可不管怎么说,每个男人都有这样的野望。
现代不可能实现,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
李玉此刻的野心,在无限放大着。
酒宴散去后,李玉没有急着去二贤庄。
通过自己的天机阁情报机构,李玉知道,二贤庄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因为单雄信和单道还年幼,所以这段时间很低调,也很安全。
李玉当务之急需要做的就是召集军队,将整个潞州的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虽然这些军官都挺上道的,可人心难测,李玉不可能就此信任这些人,然后就不管不顾。
回去休息了一晚后,李玉穿戴好铠甲,拿起兵器,跨上宝马,带着十几名从南陈跟随他的私兵,朝着军营而去。
至于那些窦家想送他的私兵,李玉都没有要。
转眼间,李玉来到军营,验明身份,擂鼓聚将。
由于昨天见过李玉,除了回到各县驻地的校尉们,剩余驻守州府的折冲都尉和六个校尉均已到场,无有敢迟到者。
或许是受到自家上官的嘱咐,日常驻扎的一千多士卒也已经到来,没有一人缺席。
由于大隋初创,加上天下还未一统,所以对于军法,还是很严格的。
如果闻鼓未到者,没有提前请好假,那是说斩首就斩首的。
像很多影视剧那般,有人故意不来,那么必然是已经到了王朝中后期,此时军队糜烂,吃空饷,包括里面都是关系户,才敢这么做。
看着眼前这些兵马,李玉点了点头,这些人都是青壮,无有老弱,以后就算是自己的第一批军队了。
在李玉之前,折冲都尉算是这些人的最高长官。
潞州这个折冲都尉乃是潞州本地人,姓张名义。
由于隋朝是府兵制,所以很多地方的府兵都是本地人,包括这些军官。
如果是上州,那么张义应该可以做到都督,级别还要再提一级。
李玉也没有做什么长篇大论,看着因为年关将近,从而只有这一千多的军士,李玉只是做了个自我介绍,便让他们照常训练。
现在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李玉并没有指手画脚。
到了一个新环境,所有人最反感新来的领导一来就做出各种改变。
李玉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士兵所有的情况全部摸清楚后,然后再做出适合的改革。
就这样,十来天下来,李玉白天在军营练武,晚上回到总管府熟悉政务。
仅仅十来天,李玉已经大概了解了潞州的情况,心中也有了改革的初步想法。
政务上,整个潞州虽算不上政通人和,可也说得上是各司其职。
百姓安居乐业,官吏也没什么欺压之举。
最多就是世家豪族们占据的资源多了些。
可百姓也还能过活。
李玉短期内并不会做出太多改变,一切等过了春节再说。
军事上,李玉也让张出尘调查了这些军官,都是本地人,身家也算是清白。
只是大部分都是当地大族子弟。
然而这也是正常现象。
毕竟穷文富武,能够练习武艺的,哪个不是家里有些家资和传承的。
李玉也不准备换人,实在是也没什么比他们特别合适的。
这十来天,李玉也观察过这些人,没有什么酒囊饭袋,算是还不错吧,做眼前这个位置还算合适。
这也正常,这好歹也是一州军官,大族们肯定是让自家优秀子弟担任,才能利益最大化。
但是李玉还是整理了一套新的训练方式。
首先,令行禁止。
这是一个军队是否精锐的基础。
看令旗行事,并养成习惯,严格遵守,这便已经有了一名精兵的样子。
其次,练习各种战阵。
在这个似是而非的隋朝时代,一个懂得战阵的军队,比不会摆阵的军队,杀伤力更强。
最后,便是个人武艺。
毕竟,这个军队再令行禁止,将领再厉害,也要看麾下士兵能不能打。
就好像一群老弱病残,再怎么训练,也还是老弱病残。
除非都拿着火器。
但是现在还没有火器,李玉也暂时不准备弄出火器。
如今还没到自己登场的时代,天下也还没有大乱。
就好像这潞州的军士,军官都是本地大族,你把枪支搞出来,肯定要流传出去。
如果这样,自己所谓天下第一的武艺不是白练了么?
现在的李玉,凭借一身武艺,天下哪里都有信心闯一闯。
但是一旦进入火器时代,那么李玉也得老老实实,再也不敢冒头。
毕竟,任李玉如何厉害,只需要几把火枪,自己就能陷入危险之中。
所以枪支这些现代化武器,还是不要出来的好,就算出来了,也得是自己真正取得了天下再说,又或者夺取天下遇到困难了。
然而,李玉有信心,哪怕没有枪支,他也可以夺取天下。
回到武艺这个话题上,李玉也整理了一套适合大众锻炼,消耗也不算大的方法,教给了所有军士。
然后,将士兵训练的伙食标准也从一天两顿改为了一天三顿饭。
不限量。
然而,操练也从之前的三五天一练,改为了现在的每天一练。
一开始,士兵们听说每天都要锻炼,窃窃私语,明显有些不满。
然而,当听到李玉所说提高伙食待遇之后,大家还是心动了。
这个年代,能可劲的吃饱饭,还一天三顿饭,那可是富人才有的奢侈,普通军士和百姓,想都别想。
饿不死就不错了,哪怕生活好点,也只能勉强混个半饱。
就算是军营里,也是如此。
就好像隋唐英雄传里,程咬金投军,不就是为了吃饱饭,结果进了军营还是吃不饱。
当然,李玉作为总管,他们的长官,并没有做和士兵同吃的举动。
没必要。
就好像领导非要和你一起吃饭,还跟你吃一样的,咱心里肯定不自在,说不准心里还会吐槽,装什么玩意儿。
领导们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员工的待遇,让他们相信,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和领导一样,吃上山珍海味就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就像大汉战神霍去病,从不和士兵同甘共苦,照样不影响他成为一代军神,也不影响他的士兵爱戴他。
为将者,赏罚分明,比做什么表面工作都要强上百倍!
如此,又过了半月,再有几天便是春节。
由于年关将近的原因,李玉这段时间,自掏腰包,给大家加了肉。
所以全军士气很高,也冲淡了过年想家的氛围。
当兵不就是这样,现在还没到轮换的时候。
只怕凭着现在的待遇,这些人都不太想换回家种地去了。
毕竟现在又不需要打仗,训练而已,还能吃饱饭。
这一天,李玉召集了所以官兵。
“将士们,今天举行全军大比武,只要你武艺出众,就可以成为本将的亲兵!作为本将亲兵,不用种田,每顿吃肉,军饷双倍,并且,本将还会亲自指点你们武艺!”
随着李玉简短的话音落下,所有人都听清楚了,也都蠢蠢欲动起来。
当然,张义等军官并没有动作,他们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可是如果能得到李玉指点武艺,并且成为其亲兵将领,那也是不错的事情。
然而李玉并没有提这事,所以他们也不敢自作主张。
经过一整天浩浩荡荡的比武,李玉从这一千多人里,选择了前一百人作为自己的亲兵。
这一百人经过这段时间每天的锻炼,也终于有了精兵的样子。
不过也仅限于此,要说武力值,和其余人想比,也就以一敌二,以一敌三的样子。
矮个子里拔高个。
这些人还需要训练。
李玉现在便招这些亲兵,更多的是想要个排场。
不然唐唐一州总管,出行总是十来个护卫,总感觉有些不得劲。
当年那个历城县令,身边还有数十武士跟随呢。
对李玉来说,亲兵怎么也要有一团三百人,剩余两百人,慢慢选拔,总归要等下一批训练府兵到来再看看。
而且为了激发大家训练的热情,剩余这些士卒,李玉给他们立了一个规矩。
每三天一比,排名前一半的人有肉吃,排名后一半的人,没有肉食。
虽然这样下来,可能导致有的人一直有肉,而有的弱的越来越弱。
可军队不就是这样么。
弱肉强食。
如果一直都排在后面,那就证明这人不适合当兵,还是回去种田吧,或者去个二线部队就行。
除了政事和军事上,李玉还让张出尘整理了潞州境内,所有的绿林人士,包括一些贼匪。
没有作恶的并且愿意臣服的,李玉会暗中扶持。
不愿意臣服的,李玉会对其示好。
当然,这只是现阶段,如果以后一直不能臣服,那李玉肯定会有所行动。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至于那些作恶的,李玉都记在了本本上。
只等让他们过个好年,等开春以后,便起大军剿匪,顺便检验一番训练的成果。
等一切走上正轨,李玉带着张出尘和窦惠儿,以及十来个信得过的侍卫,趁着年关,再一次回到了二贤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