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科举
出关后,时间已经来到秋天,也到了州试时间。
准确来说,是解试。
宋朝前期,读书人只需要考三次,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解试之前,各县会对本县士子的资格进行考察,然后报送至州府,有知州审核,参加解试。
如果考上,那便是举人,举子们可以去京城参加来年春天由礼部举办的省试。
高中后便是贡士。
接着便是殿试,共分三甲。
李玉之前在钱塘县读书人圈子里名声不显,可是因为前段时间王知府来李府参加乔迁宴,故而钱塘县令也明白了李玉的不简单。
因为这一层关系,故而李玉也不用特意去参加县里的选拔,直接便可以参与解试。
对此,李玉当然不会矫情的表示要公平。
再说,那时候他也在修炼的关键时候,哪里有时间去参加低级考试。
“娘子,我这就去州城,此去我会快去快回。”
“嗯,夫君,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告别了赵盼儿,又和孙三娘以及宋引章做了告别,李玉便来到杭州城,开始了自己的科举之路。
这一次来杭州城,为了避嫌,李玉并没有去见王知府。
毕竟值此关键时候,李玉也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省的真让人以为有什么内幕,虽然很多人都是这么觉得。
尤其是钱塘县的士子们,对李玉怎么也瞧不上。
自从李玉重修成仙,返璞归真后,收敛下,他的光环也没了,自然不会让那些士子们对其好感倍增。
这一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整个杭州城人声鼎沸,来自各县的士子们汇聚府城,这一场考试关乎着他们的功名与前程。
对士子们来说,科举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跨位阶层的唯一途径。
只有考中了举人,才可以来年进京继续参加省试,再而考中进士。
当然,也并不是说考中了举人就可以一直拥有这个功名,在这个时代,每次参加京考都得重新考一次州试。
很快,李玉跟随着无数士子们进入考场。
对于考试内容,李玉胸有成竹,他没有用精神力提前获取题目,也没有考试的时候读取别人的记忆或者答卷。
毕竟既然已经入了红尘,一切都得凭借真才实学。
而恰好,李玉数百年的积累,加上这几年也读了不少书,凭借自己的天赋,区区科举不在话下。
三日后,考试结束。
李玉已经胸有成竹,他也没有提前交卷,没必要太高调。
当收到考卷之后,考官们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始阅卷。
很快,当成绩出来后,李玉毫无意外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
李玉毕竟有才学,又有府尹的关系在,所以毫无黑幕。
举人考试并不是特别重要,所以黑幕也没必要。
后面的省试和殿试才是最关键的。
当得知成绩后,李玉去见了王知府一面,和他聊了几句,吃了个饭,接着便回到了钱塘。
“恭喜夫君!”
赵盼儿知晓李玉的成绩后,很是开心,特意在闺房为其跳了舞蹈。
而宋引章和孙三娘同样也为其祝贺。
考完试后,李玉便和三姐妹继续在家里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由于李玉考了第一名,所以钱塘县包括其余各县的举子们也纷纷慕名前来拜访。
他们是李玉这一届的同年,如果到时候能一起考中进士,那么就是天然的乡党与盟友。
毕竟李玉能考第一名,那就证明其才学,考中进士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至于之前猜测其走后门没有真才实学的谣言不攻自破。
他们也都看到了李玉的考卷,的确是有才能的。
对这些人的到访,李玉也没有故作高冷,而是很乐意与他们结交。
自己虽然没有辅佐赵恒的意思,可是也没必要结仇。
只是因为这些举子们的拜访,导致李玉陪伴赵盼儿三人的时间也慢慢减少。
终于,时间来到大中祥符三年春天,李玉也不得不动身前往京城。
其实,在春节之前,就已经有无数举子们前往京城。
一方面是路途遥远,如果时间太赶,路上一旦有了耽搁,只怕懊悔终身。
另一方面,也是东京城作为大宋首都,乃是无数权贵高官们的聚集地,那些有关系的考生也会提前过去。
有的攀附权贵,有的提前打探消息,为将来考中进士做官进行铺路。
也就李玉自信可以不会耽误时间,并且有些摆烂不愿意攀附钻营,这才选择陪赵盼儿几人过了年才出发。
“夫君,要不然让三娘与你进京,照顾你的起居?”
此去京城短则数月,长则不一定,所以赵盼儿也心疼李玉无人照顾,想要让孙三娘去照顾李玉。
“不可,娘子,前往京城的读书人何止千万,可从未有人带着妾室前往赶考的,如果这么做了,那好色的名声只怕要背一辈子了,也影响考试成绩。虽然士大夫们都很风雅,可科举岂能如此,放心,知晓你心疼为夫,不过成绩一出来,我就会回来,与你完婚,绝不食言!”
如此,赵盼儿也不再提及此事。
“这便是京城吗?”
东京城内,李玉看着繁华的都城,心中不由有些感慨。
之前,李玉在钱塘,想要神识窥探,却很是模糊,无法窥得全景。
如今却是找到原因了。
京城无愧于大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李玉虽然不再使用能力,可也能看得见都城上空那强大的国运。
准确的说,是人望。
虽然在整个华夏历史中,大宋有弱宋的恶名,可是你不得不承认,北宋时期,华夏文明冠绝世界,同时代,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得上大宋的繁华。
尤其是大宋京城。
百万心向大宋的都城人口,汇聚成的巨大人望,完全可以镇压国运,不惧任何超自然力量。
也就是前年宋真宗赵恒自己作死,非要去泰山封禅,折损了气运。
李玉找了客栈,却发现偌大的京城,好点的客栈都已经住满了各地前来的考生。
虽说大宋贫寒子弟也可以读书科举,可是真正能走到这一步的,依旧是家境殷实或者权贵子弟。
所以这些人自然不缺钱,为了有个舒适的环境参加科举,那些好些的房间自然人满为患。
当李玉再次从一家客栈出来后,也不由不背着行囊有些苦笑不已。
却是忘记了卡点来京城会有这样的窘境。
这时,一位读书人看到李玉背着行礼,有些窘迫的样子,不由上前来。
“不知兄台可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李玉看去,只见这人大约十八九岁,很是年轻,不过气质却是英武不凡,有些贵气,让人心生好感。
“正是,在下李玉,字子圭,钱塘人士,今天刚来京城,却是没想到客栈已然没有房间!”
子圭乃是李玉给自己取的表字,毕竟他也要入乡随俗。
闻言,这年轻人哈哈一笑,拱手道:“原来阁下就是李玉!君子如玉,子圭兄看上去就很不凡,在下顾千帆,字沉舟,见过子圭兄!”
“沉舟侧畔千帆过,沉舟兄也是仪表不凡,只是沉舟兄认识李某?”
“哈哈,之前听杭州学子们提起过,乡试第一名李子圭,素有大才,如今一见,诚不欺我!”
“些许薄名,何足挂齿。”
“子圭兄,小弟乃是京城人士,如果没有地方可去,可否与我同住?也可以一起探讨学问?”
见顾千帆诚意满满,言语也不似做伪,看上去显得光明磊落,李玉也顺势同意了下来。
“那就叨扰了!”
跟着顾千帆去了家里,李玉和其也是相谈甚欢,同时也对其有了些了解。
这顾千帆如今十八岁,学识不凡,李玉看来,此次有很大机会可以高中进士。
而且顾千帆显得大义凛然,对于朝堂也有自己的见解,直言如今奸臣萧钦言起势,蒙蔽皇帝,而话里行间,又十分推崇柯政和齐牧。
李玉对此不置可否,他也算看出来了,因为自己考中进士几率很大,所以顾千帆这才愿意结交,也想找寻盟友,在官场上互为依靠的样子。
不过李玉并没有无视顾千帆的善意,也不反感。
一时间,两人相谈甚欢。
而李玉也已经知道,顾千帆对于考中进士的渴望。
他想给自己的母亲挣一个诰命。
很快,随着时间流逝,科举也正式开始。
又是三天时间,李玉不像别的学子那般,心中紧张不已,这毕竟是关乎他们命运和前途的一场考试。
而对李玉来说,科举嘛,不是有手就行。
无论是经义还是策论,又或者诗赋等等,对李玉来说,都不在话下。
同样没有提前交卷,等考完后,他与顾千帆两人便开始等待成绩的公布。
很快,再次不出意外,李玉考了第一名,而顾千帆也考中贡士,只是名次已经接近百名。
接下来,便是殿试。
只是李玉看到,顾千帆好像并不是很开心。
对于学子们来说,只要能够考中省试,那么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官场,看其样子,应该是很开心才对。
不过李玉问了,顾千帆却是没说,显得心事重重。
很快,这一天,两百多名贡士进入皇宫。
而李玉也再一次见到了宋真宗赵恒。
与泰山封禅那会偷偷见得不一样,那会的他意气风发。
然而如今的宋真宗却显得有些摆烂,李玉也有所耳闻,从大中祥符元年开始,赵恒开始信奉玄学,对于政事也有所懈怠。
同时,又有些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有了昏君迹象。
如果皇帝有昏庸的迹象,那必然也会伴随着奸臣。
顾千帆之前所说的萧钦言便是那所谓奸臣。
不过这一切跟李玉关系还没那么大。
不说李玉也打算摆烂,就算他决定好好辅助宋真宗,那么也要很久以后,才有可能获取高位。
如今李玉年纪轻轻,哪怕他有着治理天下的能力和经验,朝廷也不会立刻给他高位。
所以李玉才懒得搭理,先在基础慢慢熬资历吧,等他熬到大官,只怕已经换了皇帝了都。
如今到了殿试这一步,在座的各位基本上都已经算是士大夫的一员了,也即将步入官场。
殿试也不是要罢黜考生,更多的是考验考生们做官的能力,更擅长哪一方面。
皇帝会给出大概十个问题,让考生们选择一个,来区分大家擅长的地方。
一切没有波澜,李玉和考生们考完试后,便离开了大殿。
李玉没有故意藏拙,也没有露出锋芒,而是很中规中矩,有什么就说什么。
这宋真宗虽然不是什么明君,加上朝堂还有柯政等人,所以也从几百份卷子里挑中了李玉的试卷,然后宋真宗钦点了状元。
鉴于李玉仪表不凡且又才华横溢,年纪也只有他所报的二十五岁,上至皇帝,下至权贵,都想将其招为女婿。
不过这些都被李玉已有婚约为由给拒绝。
虽然也有人不甘心,觉得李玉还没有成亲,应该取消婚约,娶个更好的。
可李玉又怎么可能答应。
如此,有一部分人认为李玉人品很好,无愧于君子如玉,也有些人认为李玉不知好歹,心生龌蹉。
而顾千帆考的也还算可以,二甲进士。
可是顾千帆却不开心。
考中了进士,庆祝以后,那么接下来就是授官了。
顾千帆并没有选择做一名文官,而是选择进入了皇城司,做了一名武官,准确来说,乃是天子爪牙,为士大夫们所不齿。
顾家,李玉和顾千帆喝着酒,谈着心。
“子圭兄,你不知道,我如果是状元,或者哪怕是榜眼探花,我都不会选择这条路,可是我没有办法,一个二甲进士,升官太慢,我要到多少年,才有可能成为大官,又要多少年,才有可能给我母亲挣得诰命,我现在只能选择皇城司,这样以进士之身,做一名武官,才会升迁很快,才可以尽快为亡母取得诰命!”
还有一个理由顾千帆没说,那就是这一切也是齐牧的安排,就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情报,扳倒萧钦言。
对于顾千帆的理由,李玉没有说什么,只是举起酒杯。
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宋无数士大夫,只怕只有顾千帆选择了这条路,对于他的勇气,李玉还是很佩服的。
第二天,李玉的任命也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