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往生酒馆,灵篇 > 第50章 炽蝶(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屋外传来阵阵丝竹之音,透过门窗传到两人耳中。

黑衣人轻嗤了一声:“秋后的蚂蚱。”

七娘闻言,心中大震,只言语了什么,黑衣人便松开了她。

前院里,画秋刚想着自家姑娘去书房那么久,便想着去寻。

却见七娘匆匆的走了回来,隔着帷帽,却看不出什么,只是步履间踉跄了些。

“姑娘,你这是怎么了?”

七娘扶着桌案坐下,明明艳阳高照,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温度,连着画秋询问了好几遍,才喃喃一句“没事。”

比起偏院的萧条,苏府花苑里,却是热闹一片。

不出意料,花神之首被苏四娘收入囊中,苏五娘与苏六娘亦是出尽了风头,更有甚者传言,苏家莫不是要再出一位皇妃。

可花神会的热度还没有过去,苏家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

据说是苏家二房常年怨恨总被大房抢了风头,便设计陷害苏家二娘的夫婿,在河坝修缮一事上大做文章,试图将苏家大房一众拉下水中,且还寻出了一概物证,二房院子里的婆子更是作证,说二房怨愤许久,埋了许多写了八字的人偶。

一通翻找,果然找了出来,俱是苏家大房的八字。

此间又有人报,河坝修缮一事本不严重,只需稍加修补便好,可硬是被苏言描述的岌岌可危一般,为的便是让风光无两的段榜眼失去圣心。

一时间,众人哗然,辱骂之声将苏家二房淹没。

圣上见状,一边安抚了段榜眼,接连许了好多赏赐,一边又处置了苏言,只说毕竟是苏氏大族,只削了官职,贬到黔地做个九品小官。

苏家两世荣耀,一朝被苏家二房蒙上了灰尘。

苏家大房正义凛然,以容不下此等奸恶之辈为由,请回了郊边寺庙里潜修苏家祖母,在嫡系一众长老的见证之下,将苏家二房逐出家谱,更是放言,此后苏家荣辱与否,与二房再无干系。

此等大义灭亲之作,皆被都城的文人称赞不已,直言跗骨之蛆虫,不赶何为?

紧接着,又传出苏四娘入宫为嫔,创下了初时入宫,便做了一宫之主的先例。要知道,苏贵妃当年入宫之时,也不过一介贵人罢了。

苏四娘入宫的时候,苏家二房在被驱往黔地,已经赶了半个月了路。

此间七娘只一身粗布麻衣,在溪边打水。

自父亲被贬,家中下人指指点点,又被赶出家门,黔地偏远,赶路艰辛,母亲终是病倒了。

苏言一路都沉默不语,只无言的守着妻子。

一行不过五人,除去一家三口,只有画秋和苏言随身跟了几十年的小厮。

七娘只带着画秋一路上精心照顾着。

一个月后,终于到了黔地,荒凉入眼,便知道那些人幸灾乐祸的缘由。

黔地偏僻,常年冰雪,农作物便长不出来,百姓饥饱都成了问题,只靠着上山打猎换些皮毛为生。

苏言赶到之后,对着栖身的官衙里“清正严明”的牌匾枯坐了一夜。

第二天,便集合了衙门里师爷,了解当地的情况。

七娘与画秋将简陋的后院打扫了,又铺上自己带的棉褥,将母亲安置好。

又将能用的食材做了简单的饭食,一家人便算是在黔地安了家。

之前还担心黔地穷苦,唯恐民风不正,在几天的了解后,才知道是多想了。

这里民风淳朴,家家户户皆是互相帮扶,往年暴雪之时,民户们便自发将家里的青壮劳力赶到山上修建挡雪。

即便如此,只因黔地又穷又苦,并没有人愿意来此。是以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年迈的师爷维持着官衙,有段时间好悬月例都发不出来。

而苏言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欠给官衙里任职之人的月银全部结清,尔后又跟着师爷四处寻走,查访民情。

众人以为新来的官老爷会嫌弃这里,或者是个贪官之列,一度忐忑了许久。可见苏言一身粗布麻衣,几天里四处奔走,甚至跟着众人一般,拿着块干饼坐在路边嚼。

众人心安,渐渐的便有妇女寻过来,时不时的送些皮毛,肉干。

时间久了,便熟识了七娘。

却都不在意七娘额上的胎记,只说身体发肤皆是天赐。自己又挑不得,何必再以这些去将好好的姑娘框住了。

虽是疾苦,但七娘却过的很开心。

终于不用再守着那一方院落,犹如井底之蛙一般。

苏母见丈夫每日忙碌,脸上却丝毫不见倦意,连着女儿都开朗了许多,终是想开了,只说荣华富贵又如何,苏府之时虽不愁吃喝,却也不曾想如此这般,用七娘的话说,便是活的像自己了。

苏言是有才在身的,只因着苏府于朝堂之中不能太过冒头,便隐下了,如今到了黔地,似是满身的本事终于有地方可用一般,干劲十足。

在被贬黔地之时,打听了黔地苦寒,七娘便建议多买些种子,甚至去寻了胡商,买了好些耐寒的农作种子,如今也悉数派上了用场。

黔地四季寒冷,屋外的气候大多都活不了。苏言便在家寻了些罐子,将种子种在罐子里,放在屋内养活,不出几天便发了芽。

见能行的通,苏言又比较了几种耐寒最佳的,号召了愿意种菜的农户,制了木架,每家都发了些种子,教会养殖方法,靠近在屋子里取暖的地方,只在白日里有阳光的时候拿出去晒一会。几天过后,大半的人家皆种出来绿叶菜来。

黔地的农户大多都以捕猎为生,可到了极寒之际,空手而归的也不在少数。

七娘有一日见农户家的孩童把玩着刚抓回来的野兔,便询问为何不养些活物。

那妇人闻言摇头,山上的动物都是野性难驯,也有人家养过,不出几日便死了。

七娘便买了那只野兔,观察了几日后,在一次饭间将自己的想法悉数说了,得了苏言的首肯后,寻了一处空旷开阔之地,四周打上高高的围栏,里面设了几处木质的围窝,放了十只野兔进去。

七天之后,野兔依然活蹦乱跳。

众人皆是询问,七娘是怎么做到的。七娘只说这野兔不喜拘束,最好是宽敞的地方,供它们跑跳,没了束缚,野兔自然欢脱,只需要保证野兔的吃食和卫生,野兔也可驯化成家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