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军将军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恨不得直接把刘忠敲晕带走。
可是他不能啊,守城的小兵都在一旁站着,不远处镇北军还在巡逻,只是随意扫了一眼。
并没有人过来,更别提问上一句了,这就是态度啊,要知道他们穿的衣服。
还有身后的车驾就是最好的身份说明,都不需要开口,跟别提非要掏出圣旨了。
将军默了默,心里一阵强烈的恐慌,镇北军和朝廷的纷争他们是清楚的。
但手底下的士兵都只能隐约从气氛中感知,还是在刘忠不掩饰的前提下。
他们一路走过来体会也很深了,北方的老百姓对朝廷是有怨言的,但听说这个诏书是来给镇北王撑腰的。
大多都是欢欣鼓舞的态度,甚至有年纪大的长者,还特意送来了水酒。
一众御林军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尤其看到刘忠得意洋洋,与他们炫耀陛下如何的高瞻远瞩。
如何的得民心,御林军人差点热不住掀了桌下,当他们看不出来吗。
在北方受到的所有优待,都是因为借了镇北王的光,老者赠酒啊,这是文臣武将为官一任最大的期盼了。
他们干了什么?
就只是来宣读一份旨意,但刘忠是皇帝的心腹,他说的任何话,在某种时候都代表了魏无央的态度。
只要他们还没做出最后的选择,没脱离开朝廷跟着镇北王干,就只能听从。
御林军将军以为那就是最难受的时刻,现在才知道,原来还可以更难受。
御北城的人根本不搭理他们,好几道看过来的眼神里,都充满了杀意。
御林军众人心头都是一颤,都是军营的人,可太明白这种情况了。
这不就是要大战之前,主将已经开始引导舆论和士气了吗,所有人脑袋里都闪过一个念头。
镇北王终于忍不住了。
心里早就掀起了惊涛骇浪,但面上还是硬挤出笑容,御林军将军硬着头皮上前。
低声道:“我等是朝廷派来宣旨的,还请通报镇北王一声。”
他已经把姿态摆的很低了,虽然还是按照刘忠德意思,是让陈平出来迎接。
但换了说辞之后就不同了,是迎接圣旨,而不再是一个传旨的太监。
在心里把刘忠骂了个狗血喷头,但不得不帮着找补,不然怎么办呢,大军已经停下了。
总不能再巴巴的走进去,颜面上说不过去啊,这就不是他们的脸而已了,还有身上的圣旨。
牙齿咬的咯吱咯吱响,他们其实都明白,刘忠仗着的就是这个,只要陈平一天还是镇北王,那他就是臣。
刘忠傲然的负手而立,心里半点都不慌,甚至还在脑袋里盘算着,待传旨过后,怎么给陛下写密信回复。
言到他没有丢脸是一定的,这是在将军啊,陈平只要低头了,他就会马上传扬出去。
看他日后还得意什么,如今听来大概不过是唏嘘一番,但要是陈平想要更进一步的时候呢?
给一个太监行过礼,亲自出迎的人,哪个大臣跪拜的下去?
这些都是远的,暂且不去考虑,就说如今,刘忠腮帮子狠狠抖动。
陈平他能如何,他干不出来吗,不尊圣旨就是藐视天威,没有大魏皇帝的认可,这个镇北王就是虚的。
刘忠想到了从前,要不为什么陈平立下了那么多大功,朝中的武将还是无可奈何。
算计来算计去就是想要让陈平袭爵,王太妃更是不间断的上折子,陈情或是以未亡人的身份哀叹。
不就是担心名不正言不顺吗。
这六个字要命啊,刘忠眼中恶意更盛了,镇北王?哪来的镇北王?他自然也看到了一路过来的情景。
但和御林军这些人想的却是不同,他生气之余立刻就是狂喜啊。
北方的老百姓越是爱戴镇北王,就越是不允许他身上有瑕疵,这是捧杀。
哪怕有再多的不满,就算皇帝杀了老王爷又如何,也是君要臣死,臣就不应该再活着。
刘忠冷嗤一声:“北方可没什么镇北王,北方也是大魏的。”
没错,他心里已经开始怀疑了,但之前并没有证据,还是之前给皇帝写密信的时候发现的。
因为御林军将军的一番分析,他突然就明白了,那场仗打的太糊涂了,败的更是莫名巧妙。
就好像当时的镇北王,主动往埋伏里钻一样,要不朝中也不会有那么多质疑的声音。
毕竟老王爷打了一辈子的仗,哪怕老糊涂了都不会犯这种简单的错误。
加之不论他如何想,镇北军还有那么多老将军在呢,都在一起糊涂了?
甚至有人下意识的质问,莫不是镇北王和楚兵有了什么私下的盟约,但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盖因为前去打仗的人都死了,只有陈图生一个人活了下来,刘忠当时就在皇帝身边伺候着。
清楚的看见皇帝失望的表情,心下一颤,陛下的意思是,想要趁机把镇北王打入谷底。
但还是强忍住了,他是想要镇北军的,只要这个念头还在,就必须得保住陈图生。
要是真的打压了镇北王,作为养子的大将军事先能不知情?必然说不过去。
而且郑大风是唯一没帮着镇北王说话的武将,也是没有理会质疑的人。
他直接提出了审,既然有人怀疑那就使劲的查,他还请命亲自负责,并求皇帝给予权利。
用郑大风的话来说,那么多将军都死了,陈图生一个武艺平平的人居然能突围成功。
固然有叔伯们庇护的原因,但是他伤的回来就支撑不住倒地,楚兵为何不派兵去追?
让人就这么把消息堂而皇之的带回来?之后只是几场小输,就拿下什么停战盟约。
郑大风不但不训斥那个挑事的御史大夫,还特意奏请皇帝重赏此人,风闻言事并没有错。
现在是什么时候,陈图生刚刚立下大功,被皇帝奖励,代掌镇北军的时候。
谁敢多话?也就是这位御史说了,郑大风表示,此人果敢:”就算是镇北王的养子,也是大魏之臣,要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