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阿姨!别看了,那些翡翠都是假的。”

听到楚健的话,王妈妈也不留恋,赶紧跟上大家。

逛了一会,楚健他们发现,王妈妈又落在了最后,手里还拿着一把蒲扇在摇着,显然逛这种她体力跟不上年轻人。

如果是逛衣服,那就另说。

女人的体力向来都是不祥的。

“咦!阿姨,你哪里买的火画扇?”楚健诧异道。

因为那柄火画扇也值钱。

“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后来工艺逐步发展,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清秀典丽,永不褪色,是欣赏收藏的精品。

同治末年,诗书画风较盛,新会有位着名画师叫陈晚,他将诗画剪贴于玻璃扇上,但不牢固,一经受潮便会脱落。又发展用墨汁或颜料直接把诗画画在扇上,但也容易褪色,后将画在扇面上的诗画用香火烙焦,以显示出诗画来。

其中的象牙火画扇,装饰华丽、名贵,是欣赏收藏的扇中精品,富豪之家多用之为互相馈赠的礼物,产品扬名中外。

民国初年,刘怡记扇寮又创制出双脊、三脊、五脊火画扇,令火画扇更加坚固耐用,其中的精品,常被富豪大亨及达官贵人所购。

王妈妈惊喜万分:“这扇子还是宝贝?我在那边买的,太热了。”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被她无意间捡到宝。

这搁在任何人身上,都会高兴呀!

“扇柄还是象牙做的,肯定是宝贝啦!”沈世杰说道。

“另外,火画扇还是我国五大名扇之一。”他补充。

我国的五大名扇,包括安徽的真丝扇、江苏的檀香扇、广东的火画扇、四川的竹丝扇,以及浙江的绫绢扇。

其中,绫绢扇的历史最长,是宫扇的一种,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

竹丝扇最精美,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

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惟妙惟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

檀香扇用料最精,通常是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

真丝扇的制作工艺复杂,比纸张柔软,凌娟光滑,制作起来工艺要求极高,扇骨用头青天然高山楠竹制作,经过数次的打磨,刀工,平面处理等方式。

马汉飞:“这应该是清末的火画扇,大概值八万元。”

沈世杰:“不止,那扇柄下面的坠子都值好几万呀!”

没错!扇柄下面还有个坠子。

王妈妈拿起来,问道:“这应该是翡翠了吧?”

楚健笑着点头:“嗯!那是翡翠,冰糯种的苹果绿翡翠,属于高端翡翠之一。”

王妈妈懂了。

关于翡翠的行情,她是有所了解的。

她家里就有三件翡翠,一对镯子,一个玉佛,一个玉观音,都是她去云南旅游买的,还花了不少钱呢!

家里的是糯种,冰糯种比糯种更贵。

苹果绿,这样的翡翠颜色浓绿,离远处看会泛着一点点的黄色,就像还未成熟的绿色苹果。但又似有非有,如同青苹果或者农田中秧苗的颜色。

这正因苹果绿颜色鲜艳明丽,使得苹果绿翡翠在翡翠的分类中算是高档的翡翠。

“楚哥,前面有奏折,要不要看一下?”李智开走在前面,一眼看到前面的情况,汇报道。

他觉得,奏折传到现在,应该挺值钱的吧?

看过历史古装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奏折在明清时期是大臣向皇帝传递的文书。

事实也正如李智开所想。

自明代以后朱元璋废止宰相制度,代以内阁制度,设大学士,到清朝设议政王会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几乎国家全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奏折便成了清代最常见的最高上行文件。

在众多的藏品中,奏折可谓真的是深宫名家出品,具有天生的贵族气息。

“看看先。”

大家往下一个摊子走去。

确实,摊上摆满了奏折,看上去还有点年头的样子。

不过,这时候摊主并不在。

“楚哥,这些奏折怎么样?真的吗?”黄强问道。

楚健点头:“真倒是真的,不过,这种奏折不太值钱,收藏价值不是很高。”

他告诉大家,奏折的种类很多,内容比较广泛,有地方官员用奏折向皇帝请安问候的“安折”、皇帝恩赏了珍宝御书等,大臣向皇上谢恩的“恩折”、有喜庆之事或年节表示庆贺的“贺折”、朝廷重臣临终时留下遗言、由人代呈的“遗折”等。

在众多奏折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涉及军情、民生、钱粮、收成等等事务的“奏事折”。

黄强等人分别拿起一本,打开看了眼,郁闷了。

他们看到的,都是请安问候的“安折”,这种奏折是最廉价的。

“你们可以找一下,有朱红批过的奏折,通常会比较值钱。”楚健指点他们。

在明清时期,皇帝会在奏折上亲自批复,因为其用的是朱红,所以又叫朱批奏折。

朱批奏折之所以珍贵,其实就在于有皇帝亲笔的回复意见,在上面你可以看到皇帝的亲笔字体,有些更为珍贵的会有皇帝的印鉴,如果奏折上有皇帝的印鉴那就显得更为珍贵。

王欣他们一听,立即翻起来。

这时候,不远处正在跟人吹牛的中年人转头一看,发现自己摊子上有人光顾,再也顾不上吹牛了,快步小跑回来。

一边走,他心里还一边想,怎么宰一笔那几个人,今天还没开张呢!

干他们这行的,早就把良心喂了狗。没有良心,能赚更多。

主要是看到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不就是妥妥的水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