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这一战绩,震惊整个中国拍卖界,几乎所有港媒都在报道这件事,互联网的消息同样铺天盖地。
柳总她们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楚健没有出席,不太喜欢那种场合。
经此一役,木棉花拍卖公司算是彻底在实际上露了脸,崭露头角。而在中国,它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拍卖巨头之一了。
毫无争议,这俨然是国内顶尖的拍卖公司。
楚健和沈世杰没有继续在港待下去,返回了内地,过了一段时间,周氏珠宝的周若琳联系楚健,问有没有空去缅国参加翡翠公盘。
既然周若琳约到,那肯定要去的。
最近,东南亚国家好像很危险,经常传出游客失踪的新闻,但楚健并不担心。
说句口气大点的话,到那边即便惹上某些园区的人,他也有信心一窝端了那些存在。不说自己是超人吧!但普通的炮火确实对他构不成威胁。
于是,他跟周若琳约好三天后出发。
“好久不见!这大半年来,你在收藏界可是出了名呀!”周若琳一见面就感叹道。
楚健笑了笑:“好久不见!我这点名气,不说了也罢。”
双方寒暄了几句,正式出发。
“我还以为你们会吓怕了呢!”周若琳又说道。
楚健和沈世杰都知道她的意思。
沈世杰笑道:“怕?我们在墨西哥都没怕,东南亚能比那边还乱?”
东南亚虽然经常有新闻爆出什么失踪案,被绑架、诈骗、拐卖,甚至被杀等等,但起码还是暗地里的,墨西哥那边是明面上的乱,卖粉的敢光明正大杀人。
而东南亚国家,起码得遮遮掩掩,不会太明目张胆来。
“那倒是。”周若琳点头。
楚健:“你一个女流之辈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周若琳哭笑不得,解释:“我们一般都认识当地的政权,有关系,有人脉,不会出事的。”
就拿她的家族来说,在缅国跟一位将军有点关系,不说横着走,但确实没有多少不长眼的人招惹。
其实,在她看来,只要在那边不要随便相信别人,不要乱跑,一般也不会出事。
飞机落地后,周若琳首先带楚健和沈世杰去见一见那位将军,带了一尊金佛过去,据说很快就是那位将军的生日。
“不要乱想,陈将军和其他军阀不一样,他是远征军的后代,对我们祖国这边还是有感情的,不会做伤害中国人的事情,他也不玩园区那一套,跟国内的关系不错。”周若琳解释。
当然了,不搞园区,主要是陈将军有自己的收入渠道,那就是翡翠矿。
翡翠矿每年都能给他带来好几十亿人民币的收入,真没必要搞那些,惹中国不痛快,成为中国清理的目标。
楚健和沈世杰听后,态度也转变了不少。
单单是“远征军”三个字,就应该给予适当的尊重。
“你不早说?我们也准备份礼物呀!”沈世杰埋怨道。
“你们初来乍到,不用的。我家跟陈将军有合作,带礼物上门很正常。”
他们一行人来到陈将军的住所,周围全是武装,守卫庄严,沈世杰甚至看到几辆装甲车,里面却传来中国话,而且还挺标准的。
刚才周若琳跟楚健他们说过,陈将军的辖区,推行中文教育,还保留了很多国内的传统习俗等,教育后代,不要忘记自己来自哪里。
这些,都很难不让楚健和沈世杰对素面未谋的陈将军产生一点敬重。
“楚哥,你看那尊佛像。”沈世杰的手一指。
别人都是用狮子之类摆在门口镇宅,而这位将军,门口竟然摆着一尊佛像。准确来说,是一尊罗汉。
佛像在东南亚国家很常见,但罗汉就不多见了。
虽然这边信佛的很多,但他们的佛和咱们国内的不太一样,比如什么四面佛之类。
“难得呀!这也是我们国内风格的罗汉。”
周若琳:“罗汉不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吗?”
楚健摇头:“不是,罗汉,全称阿罗汉,是佛教中达到最高境界的修行者,他们通常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在印度,罗汉的概念主要与小乘佛教相关,但在传入中国后,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罗汉的形象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在中国,罗汉的形象和故事逐渐丰富和演变。最初的罗汉形象是十六罗汉,但在唐代末年出现了十八罗汉的说法,并在宋代开始盛行。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佛教界也以十八罗汉为主要绘画和雕塑对象。自此,十六罗汉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
“不过,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是中国才有的。”沈世杰强调。
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是后面才加上去的,国外没有这两尊罗汉。
“十六罗汉、十八罗汉?我怎么还听过五百罗汉这个说法的?”周若琳其实一直搞不懂,到底罗汉有多少个。
这问题一出,也难倒了沈世杰。
楚健解释,五百罗汉,一般指佛释迦去世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首。
至于五百比丘的其他人,除知名的十大弟子外,一般没有名号的记载。然而,在我国流传的五百罗汉却都有名号,这在佛经中是找不到的根据的,是宋人的附会之说。
关于多罗汉的来历,除了参加第一次佛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之说外,还有说为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的。
还有些比较离奇的说法。
比如《大唐西域记》卷三记载一大枯树穴中住有五百蝙蝠,有一队商人在此停留歇息。他们点火取暖,烧到枯树,正巧一位商人手捧佛经诵念,蝙蝠虽被火围住,因爱乐法音,忍耐不去,终被烧死。这五百只蝙蝠转生为人,普证圣果,成为五百罗汉。
周若琳告诉楚健和沈世杰,门口的这尊罗汉像是陈将军的祖辈从国内弄过来的。
楚健微微点头,他看出来了,这尊罗汉像是清代的物件,具体来自什么寺庙,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