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在场的大佬们迟迟不说话,其他人也没有要提问或者质疑的意思,让正在进行直播的记者们有些懵。

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N-S方程是成立了还是没成立啊?

好歹来个人给个回答,这样讲座结束,他们的稿子也好写一些。

林枝站在讲台上,看着下方的人们,他们既不提问也不质疑。

就那样坐着,眼神飘忽的看向周围,像是正在收集周围的情况。

直至坐在前排的大佬们有人鼓掌,他们这才像是确定了消息一般,鼓动着自己的手臂。

听到掌声,全程直播的学术记者们也坐不住了,立马往自己早已经关注好的大佬所在的方向走去。

“皮埃尔先生,邱教授,刚刚我注意到,讲座结束,你们是最先鼓掌的人。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关于这篇论文,你们是什么样的想法。N-S方程,又是否已经被证明?”

记者拿着话筒,最先对准皮埃尔和邱同。

不仅是他们,此时会场内部的其他数学界大佬,也都是同样的状态。

“关于这个问题,我暂时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从我的角度上说,她的证明,说服了我。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会静下心来,继续去研究这篇论文,然后将我对于它的观点发布出去。”

听完整场讲座,皮埃尔认为林枝的证明完全可以将他说服。

只是,有关学术,他给出的答案必须严谨。所以现在他所说的一切,还不能太绝对。

话虽是这么说的,但刚刚那番话,在记者耳里,就是他已经认同了林枝的观点。

至于后面的潜心研究,那不在记者的关心范围之内。

等他将话题转向邱同时,邱同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句:“我跟皮埃尔保持同样的观点,关于对N-S方程的理解,到时候会向外界公布的。”

相比于皮埃尔和邱同这边的记者人数,林枝那边的人数也不少。

她刚刚走到顾老师的身边,准备小小的“吐槽”一下他之前在场上临阵变卦的举动。

没想到刚到他身边,一群学术记者就将他们围了起来。

大概是N-S方程在数学界当中的地位不低,所以此次来到燕京的学术记者们,不仅有国内的记者,也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记者。

密密麻麻的话筒伴随着闪光灯,让人刺眼。

“你好,林枝小姐,我想问一下,对于有可能证明出N-S方程,你现在有什么感想?”

“顾源院士,对于这篇论文的署名,你之前所描述的内容,是真的吗?对于林枝小姐在N-S方程上面的证明,你又是什么感觉?”

“林枝小姐,你现在有信心你的证明能够征服在场的其他数学界前辈吗?”

无数的问题朝林枝和顾源抛了过来。

大概是因为林枝和顾源的师生关系,而讲座刚开始的时候,他又做出了那样的举动。

所以记者对于他们的提问里面,不免就带上了几分猜测。

并且还分成了两种阵营,一方怀疑,对于这篇论文的署名,其实顾教授在一开始就并不愿意,他自己也并不认同这篇论文。今天在场的这些大佬们,之所以没在现场提出反对的意见,只是出于尊重,等回去之后,肯定会提出质疑的地方。

到时候,N-S方程是否被证明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而另一方,则是怀疑,这篇论文可能就是顾源在给他的学生铺路。

毕竟,林枝看起来还这么年轻。在完成庞家莱猜想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又跟自己的老师一起参与N-S方程的证明。

这真的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顾源在为她在学术生涯铺路。

面对这些质疑,顾源毫不犹豫的肯定自己的态度:

“首先,关于林枝在N-S方程上面的证明,我认为她表现的很好。当初,也正是因为她的证明说服了我,我才会替她讲论文发布到《数学新进展》上。

至于你们所说的署名问题,我想,就算你们不懂数学,在林枝讲述论文时,提到我和她一起研究的部分,你们也应该知道,我在里面贡献的地方占比并不多。

所以,这篇论文应该由她来讲。最后,我想陈述一点,林枝她,是我此生遇见过的数学天赋最好,也最令我自豪的学生。”

顾源严肃的语气,让刚刚还在妄加猜测的记者立马意识到,他对于林枝这个学生,真的很看重。

而且,也不存在他不认同这篇论文,只是林枝逼他署名的问题。

至于为林枝铺路,他们现在仔细想一想,林枝在讲述这篇论文时,虽然也提到了两人一起研究的部分。

好像占比的确不是很高,并且从她后续的表现里面,她对于论文的理解,明显是很透彻的。

要不然,也不能够应对台下这么多人的提问和质疑。

这些因素综合下来,跟顾源说的的确没什么区别。

想到这儿,记者们立马变将话题转移到林枝身上:

“林枝小姐,关于署名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但是,你能不能跟我们述说一下你现在的心情。还有,你觉得,像皮埃尔,邱同和里森特这些数学界的前辈们,会不会找出反对你的点?”

“若是真的找到了,你又会怎么样?”

“这些问题,我想只有当事人才能够给你回答。若是他们真的找到了反驳我这篇论文的点,那就只能说,我的证明还不够好。

在学术上面,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既然是错的。那我所想的,应该是如何才能够找到正确证明它的方法,而不是纠结别人为什么来质疑我。”

这个回答,是林枝心里的想法。

对她来说,一个正确的证明,远比是不是自己所证明要重要得多。

所以,别人真的能够找到自己的错误,提出并质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她也是一件好事。

至少,能够让她认识到,自己在这个方面是错的。

并节省自己在这方面试错的时间。

林枝的回答,让这些记者们有些怀疑,这真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能说出来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