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父亲的崮时代 > 第36章 医务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医务室,是安家母亲常去的地方。

三线厂的职工,有个头疼脑热,就到医务室挂号看病,开单子拿药。实在看不了的病,医务室会开单子,派救护车,带职工去军工医院检查。

医务室里的月桂阿姨,是安家母亲进厂的好闺蜜,她俩是小学同学。月桂阿姨嫁给了母亲那个车间的主任张叔叔,说起来,两家也是世交了。

月桂阿姨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静,小女儿叫动(音同动),取自动静相宜的意思。

月桂阿姨当年的一句话,安沪出生了。月桂阿姨喜欢安沪,总叫他的小名,大海。东东跟安沪是同年,两家在娃娃们小的时候,还开玩笑的定了娃娃亲。静静长得像月桂阿姨,泼泼辣辣不讲究。东东像张叔叔,文文静静,细皮嫩肉。东东跟安沪还是小学一个班的同学。

两个小朋友一直玩的不错,每年过年,两家都要聚一聚。静静怕放鞭炮,只要看到放鞭,静静一边大叫,一边一手拽着东东,一手捂着耳朵跑。东东反而胆子大,跟着安沪跳来跳去。看放鞭。静静和东东姐俩就差一岁。

长大后,东东和安沪,太熟悉了,俩人并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成为一家人。静静比安沪大一岁,俩人更没有什么接触。静静跟安家接触比较多,安家在重点学校上学的时候,静静也去了那所学校,两姐妹互相有个照应。

静静的姑姑在那所重点学校当校医,安家跟静静周末,还一起去姑姑家玩。姑姑有个可爱的儿子叫冲冲,看孩子的小阿姨,常抱着娃娃在学校操场玩,看学生做操,跑来跑去,冲冲则开心的呼扇两个胖胳膊,跟着一起加油。

月桂阿姨跟安家母亲,都属于心直口快的人。只是月桂阿姨有文化,又学过医,对静静东东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两姐妹从小不喜欢学习,都害怕月桂阿姨。

相反,张叔叔跟安家爸爸一样,脾气温和,对两个女儿很宽容。

“学习这东西是天生,别太说孩子”

张叔叔退伍军人,招工进的三线厂。刚建厂时,还是安家母亲那个连的连长,很有号召力。带队伍是个好领导,思想工作做得也到位。

月桂阿姨工作的医务室,就在厂办公大楼的后面,是一大排平房,所有门窗全刷成了草绿色,还安着绿色的纱窗,给人祥和平稳的感觉。

医生诊室是向南开的,一进门有并排的两组桌子,一组两张。一般月桂阿姨坐在一进门的两张桌子西侧,对着大门。还有一位李阿姨,坐在靠近拿药交费那个窗口的一张桌子。李阿姨的女儿坤,跟安家是一个班的同学。李阿姨曾是县妇幼保健院的骨干,为了跟坤同学父亲解决两地分居,拖家带口来到三线军工的。

这两个阿姨,跟安家一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母亲在四十岁左右时,因为年轻时干车床,出现了颈椎疼,胳膊疼的毛病,不舒服的时候,常去医务室找两位阿姨开药,什么谷维素,什么感冒药,vc。安家母亲还有一个眩晕的毛病,这点是遗传的姥姥,二姨三姨有时候也会如此。有一次,安家父亲出差了,母亲犯了晕,月桂阿姨到家里来给她输得液。

医务室的药房阿姨,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从青岛分配来的蓝阿姨,是小鹰姐姐的母亲。蓝阿姨说话声音好听,一口青岛话。蓝阿姨注重孩子教育,小鹰姐姐的姐姐比安家她们高两三级,一直是班里学习委员,后来考上军工技校,分回青岛工作了。

小鹰姐姐经过努力,则考上了青岛大学。

三线厂的教育氛围浓厚,医务室的医生都有文化。医务室主任天成伯伯,受人尊敬,他对医生们的孩子像对自家孩子一样。他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他们这代人肩负使命来到军工。

“孩子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医生李阿姨的大女儿,也就是安家同学坤的姐姐健,是一位大方平和的姐姐,白白胖胖,人踏实靠谱,跟安家在同一所重点学校,比她高两级。

高考后,上了地区医专,后来分回医务室,跟母亲成了同事。子一辈父一辈,代代相承。

安家小学同学婷,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就住在安家前边那座楼,她跟安家母亲的徒弟陈阿姨是邻居,她的父亲又是陈阿姨丈夫罗叔叔的师傅。婷在三线厂初中毕业后,考到了沂水卫校,毕业也回了厂医务室。

时光飞逝。年纪大的医生阿姨退休了,健跟婷接过上一辈的接力棒,继续前行。安家刚分回三线子弟学校当老师的时候,跟健和婷常常一起出去玩。同时代的一群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那是一段对于她们来说,幸福快乐的桃花源三线生活。她们也热爱生活。

那一段平和的日子一天天滑过,她们没有意识到,三线厂即将面临搬迁转型,即将到来的阵痛,已经在三线人的上空徘徊,山雨欲来风满楼。

1993年的暮春,安家提前到了沂蒙市工作,离开了三线厂。那一天,也是好朋友娟的父亲,民生伯伯从西班牙出差回来的日子。民生伯看着安家长大,听说安家要调走,民生伯伯没有阻拦,他对小安家是爱护的,他知道,孩子要拯救她的家庭,不得已而为之。民生伯一直对安家好,他觉得这个孩子有上进心。相比他的女儿娟更有一股韧劲。娟从小跟安家长大,相比安家学习踏实,娟更小聪明一些。娟天生丽质,老天给了她美貌,她后来到技校到老师,再后来也离开三线,去了丝绸公司。

轻轻的来,轻轻的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果。等她再次见到李阿姨,已经是三线厂搬到沂蒙,在田庄小区家里,她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看到医务室李阿姨,在她家里帮她输液。原来,她跟同学不小心吃了有毒的食品,同学竟然没事。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安家母亲发现她时,她已经浑身冒汗,叫也叫不醒。母亲发现不对劲,赶紧请李阿姨到家里,给她输液和洗胃。搬迁后的医务室,正好就在安家新家的南侧。

李阿姨做着这一切非常淡定,她轻轻地说,“孩子,一切都会过去的”。

安家对李阿姨充满了感激,李阿姨身上有着少见的从容。三姨因为也是医生,认识李阿姨,三姨说,“李阿姨大夫,在原来的医院,医术很棒的。”

安家知道,李阿姨经历的痛苦,也不少。因为她总上夜班,难免家里会有一些年轻女人趁虚而入。李阿姨的老公很帅,也曾有过不小心擦枪走火。上一代人的故事,安家并不太了解,只知道,李阿姨真的很棒。为了丈夫和女儿,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来到三线。为了女儿们的幸福,她尽心尽力。难得的好母亲,情意绵绵的老母亲。

感谢李阿姨妙手回春,经过那一次折腾,安家突然对沂蒙这个地方失去了眷恋,从那以后,安家和她的家庭也相继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