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睡了一觉了,这随从也还没有来,他只好动了动他那只受伤的脚继续闭上眼睛睡觉。
不过他知道这随从一定会出现,这么多年他到哪里这人就会到哪里,除非这人出远门了。
就在这万籁俱寂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已经贴着熟睡中毫无知觉的万敛行坐了下来。
不过万敛行还是醒了。
“来啦。”他是嗓音还带着刚刚醒来时的沙哑。
随从把一个蝈蝈罐子往万敛行的身上一扔,“你的宝贝给你拿来了。”
万敛行正了正已经睡的歪扭的身子,人也精神了不少,他打开蝈蝈罐子看了一眼,还真是那只蝈蝈,他从地上捡起一根草棍逗弄了两下蝈蝈,“怎么不叫了呢?”
随从说:“跟着我一路就没听它叫过一声,没死吧?”
万敛行说:“欢实着呢。”
这时万敛行用鼻子嗅了嗅说:“带了什么这么香?”大牢的那口饭,他是一口也吃不下,白日就靠两个枣饼撑了一天,就等着随从给他送饭呢。
随从说:“烧鸡。”
“老管家怎么可能给我带烧鸡呢,他不应该给我带点管饱的点心饼子,再来一点肉干吗?”
随从说:“都被你说中了,他给你带的东西没有几样是正用的,还非说你爱吃,你看都在这里呢。”
“那这烧鸡是从哪里来的。”此时万敛行把蝈蝈罐子放在了一边,伸手扯下一个鸡腿吃上了。
随从说:“你吃这烧鸡的味道怎么样?”
万敛行说:“不错呀,挺好吃的。”
随从嘿嘿嘿一乐:“御膳房的,给,这酒也是皇上喝的御酒。”
万敛行喝了一口酒说:“这吃点东西还至于你去一趟御膳房吗?”
随从说:“我去都去了,还能空着手回来吗,那好东西还能都给那忘恩负义的人吃吗,给他都吃瞎了。”
“灼阳公主怎么样了?”
“还那副死样子,要死不死的,要死了就趁早,我们好救你出来,在这里受他的这份罪呢。”
万敛行说:“那皇上怎么样了?”
随从说:“一副愁眉苦脸的死样子,不分青红皂白,我看他一次烦一次,心情不顺就祸及他人,傻逼昏君,这次出去你就不要再伺候他那个孙子了。”
万敛行笑了笑,他这些年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到最后无缘无故地被关在了这里,他这心里能不凄凉吗,他在真心叹息了一声,“小心他治你个大不敬。”
随从说:“别惹我,惹我我站在他面前指着他鼻子骂,想治我的罪,我让他连我影子都有找不到。”
万敛行说:“行了,别逞能了。”
随从说:“我杀他都是分分钟的事情,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第一个杀的就是他。”
万敛行说:“你可要给我管住自己,别做过激的事情,我还不至于从这里走不出去。”
随从说:“那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昏君身上,再给他点时间,他再不放你我们可就动手了。”
万敛行说:“他还不算个昏君。”
随从说:“敢抓你的人,就是昏君。”
万敛行看了看吃肉的随从说:“你今天来的这么晚,你不会是进宫干了什么吧。”
随从喝了一口酒说:“我什么都没干,就是看看灼阳那个女人死了没。”
万敛行说:“你到底干什么了?”
随从见瞒不住,他也不装了,“我把做阳公主的头发给剃了。”
万敛行愣了一下,笑了起来:“变态。”
随从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我每晚都会去剃一个人的头,直到他们把你放出来为止。”
万敛行笑着说:“神经病。”
随从把酒递给万敛行说:“喝酒。”
万敛行壶口放在嘴边,然后扑哧一声又笑了起来。
“怎么了?”
万敛行说:“这灼阳公主醒来以后发现自己的头发没了,不得想寻死呀。”
随从又扯下一块肉递给了万敛行:“吃,管她呢,我不给他们点教训,我咽不下这口气。”
等万敛行躺在地上准备睡觉的时候,他对随从随口说了一句:“明晚不要去给人剃头了。”
此事还没有等到天亮,伺候灼阳公主的灵儿就发现她们公主的头发没了,她被吓的坐在了地上,然后连滚带爬地出去喊人。
“来人呀,不好了,公主出事了。”
很快这事就惊扰到了皇上,正在睡觉的皇上起身走了出来。
“灼阳怎么了?”
老太监李公公说:“皇上您还是自己去看看吧。”
“灼阳到底是怎么了?”
老太监吭吃瘪肚地说:“皇上,灼阳公主被鬼剃头了。”
“什么?”
民间倒是有鬼剃头这么一说,但是宫里至今都没有发生过此事,为何这样的事情能出现在昏迷不醒的灼阳公主的身上呢?
此时正是深夜,皇上直接去灼阳公主的寝殿一看究竟。
灵儿正守着灼阳公主大哭。
皇上走过去一看,一根头发都没有了,这可是邪门了。
来的御医也看过了,灼阳公主的身体没有出现什么异样,除了头发没了以外。
皇上无心在回自己的寝宫睡觉,就在灼阳公主的房间走来走去。
他问李公公说:“这事情该如何是好。”
太监李公公说:“皇上,这民间的鬼剃头也没见给剃的这么干净的呀,人家都是缺少一块头发,这……公主这一根头发都没给留呀,这事得罪了哪路神仙了呀。”
“李公公的意思是?”
“皇上,这一定是触怒了神灵,此非吉兆呀。”
皇上这心里也知道这不是吉兆,他想知道怎么办。
“李公公,如何破解呢?”此时无人可问,皇上只能问身边的李公公。
李公公说:“请寺院里面的和尚和尼姑作法为灼阳公主祈福吧,保佑灼阳公主平平安安,早日醒来。”
皇上一听,也就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李公公,派人去安排吧。”
李公公迈着小碎步就去给安排此事了。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这些和尚和尼姑就来了。
太后也知道了此事,此事被大家都看作是不祥,大家为此都一脸愁容,又不可走漏半点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