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高祥、姚成林送到农庄场院,舒桐便匆匆返回船厂。
符思南听姚成林说出大哥遭遇,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事是办成了,人却陷在河口难以动弹,跟一群无法无天的沙民待在一处,生死确实难以预料。
好在还有赏金一说,那帮沙民只要不傻,短期内应该不会对姚成惠妄动杀机。
思来想去,符思南只好放下手头工作,领着二人前往临兴,找梁继盛等人商量对策。
......
管委会办公区的院子里,除了中间建成一处宽广木棚之外,四周又搭出不少或大或小的木棚、竹棚。
遇到开会、谈事,大家都喜欢到棚中交流,主打一个阳光明媚、心情敞亮。
对于享受过现代明亮灯光的华兴人来说,待在屋里,光线暗淡,实在有些憋气。
听符思南说起姚家困境,梁继盛、孟庆祥同样感到苦恼。
云南河口地处燕朝、安南交界,又是土司的地盘,基本不受律法约束,更不是个讲道理的地方。
像这种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想靠武力实施营救,基本和送死没啥区别。
细思良久,孟庆祥给出两项建议,供姚成林参考。
一是找木帮的人前去说合,将赏金的接收方直接转给沙家,至于树木养护,雇几个识字的山民,由姚成惠亲自讲授,应该很快就能出师。
姚成惠自己不也是自学成才的嘛。
之后由沙家与华兴对接,每年来拿银子即可。
由此一来,姚成惠便可抽身离开。
至于姚家辛苦,华兴自会给予回报,和种植成功与否不作关联。
二是同样找木帮,或者其他人前往河口,与姚成惠取得联系,搞清楚相关境况,然后再作决策。
若是没啥风险的话,华兴这边倒是建议姚成惠能长期居留,直至金鸡纳树最终长成,进而持续扩大种植规模。
考虑到姚成惠付出代价巨大,华兴这边亦会加码回报。
首先在其自身,可按五到七年时间制定计划,一切花费俱由华兴给付,涉及到人财物方面的需求,均会足量供应。
假以时日,若是能成为一方势力,那就最好了。
其次,在商业方面,惠林聚可与华兴广州办、福瑞昌紧密合作,由此获得丰厚利润。
总之,姚成惠在河口开拓,绝不会影响广州生意。
当然啦,若是风险实在太大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孟庆祥讲过建议之后,梁继盛又略作补充。
短期之内,华兴确实无法影响河口局势,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华兴势力向各处拓展,总会找到对付沙家的办法。
敢对姚成惠不利,就得做好全族被灭的准备。
相关讯息,最好能及时传给河口沙民首领,以作警示。
随着梁继盛说出兜底策略,高祥、姚成林顿时心生感动,言语中尽是感谢之词。
姚成林是第一次与华兴首领接触,没想到人家如此豪爽,尽管有些鞭长莫及,但还是最大限度地拿出诚意,保全姚家利益。
感动之余,姚成林很是困惑发声询问,那些树种固然珍奇,但首长们所付代价亦是巨大,如此作为,真的值得吗?
三人听后哈哈大笑,梁继盛随即作出回应。
我等返乡定居,总要为这方百姓做些实事,才能收获大众认可。
无论是给北方京城送去玉米、土豆种子,还是南方的油橄榄、金鸡纳树种植,俱是有利万民的大善事,一旦有所成功,口碑自会流传开来,对我等定居一事,助力必然巨大。
按照梁继盛的说法,民意才是华兴能否长久立足的最大变量。
若是大部分燕朝人,都能从华兴返乡之举中获益,即便是朝廷有所责难,甚至大加诽谤,亦不会影响民众对华兴的感激之情。
若是姚成惠能在河口完成金鸡纳树种植,他的名字,同样会被百姓牢记,进而载入史册,都是有可能的。
像这样的大功德,哪怕是再多花些银钱,也是值得的。
一席话下来,姚成林才知华兴志向高远,绝非蝼蚁鼠辈之徒。
有钱有势力,竟然还有理想情怀,像这样的人群,若是不能成功,真是没天理了。
惠林聚与华兴合作,定会一飞冲天。
有梁、孟二位首领兜底承诺,姚成林原本忐忑的心情,再次坚定起来,给这样的势力跑腿,肯定不会吃亏。
与高祥对视一眼,姚成林随即作出表态,孟总提出的两项建议,他都会尽快传给大哥,然后再根据形势需要,作出最终决定。
最后,孟庆祥告诉姚成林,一切以你大哥安全为要,凡事切莫强求。
另外,既然金鸡纳树已经入地,相关赏金,这次一并由你带回去,以示华兴诚意。
......
说完姚家事宜,梁继盛又问起高家船场的情况。
得知其受木料限制,很难做到大规模造船后,梁继盛给出了和陆冠南同样的建议,那就是不必强行扩张,多找找其他路子,也能大发其财。
孟庆祥则让二人不必急着离开,先在三亚、榆林两地转转,看看这边的变化,定会增强合作信心。
符思南笑着告诉二人,农业部急需种地能手,你们在广东大陆行走,务必多做宣传,吸引更多农民前来务工。
当下的崖东,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只要是愿意来的,都能有所收获。
听着三位首领的慷慨之言,高祥、姚成林连连点头,原本忧虑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
......
各自散去之后,孟庆祥进到另一处木棚,见棚中众人还在吵闹不休,连忙坐回位置,看向旁边的姚玉翠,询问进展情况。
随着人员不断增加,管委会面临的问题,也变的愈发复杂起来。
其中最为紧要的一件事,便是银子的兑换问题。
华兴人的银子,与燕朝本地的银子,区别还是蛮大的。
由此带来的混乱,已经到了管委会不得不出手的地步。
说白了,现在的商户,拿到华兴的银币后,直接收藏起来,而给付归义民,或者华兴各部的,基本都是燕朝白银。
原因倒也简单,华兴九九纯度以上的银币,显然要比燕朝成色不一的白银更加值钱。
如果算上收藏价值,差距就更大了。
最近,管委会委托工业部进行化学测量,才发现同样是白银,燕朝这边的纯度最高仅为八十,最低的竟然只有五十,若是放到现代社会,肯定会被当作假冒伪劣产品,予以重罚。
关键是当下事务繁忙,工业部实在分不出人手来,专职负责白银鉴定。
华兴银币虽多,但也不能任由燕朝商人这么薅羊毛吧?
如何解决白银问题,便成了发展事务部当下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