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返回金陵之前。

朱雄英千叮咛万嘱咐,也让朱棣等人认识到了这个船坞在朱雄英心中的重要性。

朱棣和张谦等人连连保证,一旦有什么问题,会在第一时间告知朱雄英。

带着两人的保证,朱雄英带上一脸不舍的朱英饶返回了金陵。

刚回到金陵,朱雄英就被朱元璋给叫进了宫里。

一同被叫去的还有太子朱标。

朱元璋将一份奏疏递给了朱标,朱标看完后又递给了朱雄英。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没有闲着:

“今年的商税已经全都收上来了。”

“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差距着实是有点大。”

听到朱元璋的 话,朱标率先开口道:

“是不是因为铁路的原因?”

因为铁路是下半年的时候才彻底完工的。

在此之后,北方草原才彻底 被纳入大明的统治当中。

再加上朝廷在草原上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人流量也变多了。

所以税收自然也就变多了。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但是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喜色。

相反眼底还带着淡淡的担忧。

看完奏疏的朱雄英将奏疏一合后说道:

“爷爷是不是在为北方的经济感到担忧?”

朱元璋再次点头道:

“没错,这增长的商税背后,还隐藏着不小的危机。”

因为南北榜案的原因,朱元璋算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所以在看到今年商税的数额后,第一时间并不是欣喜若狂。

而是开始查看这些 商税的来路。

结果也果然不出朱元璋所料。

这些商税,有百分之八十的数额都是来自于江南、几个市舶司还有铁路沿线以及北方草原。

而在黄河以北的西北地区,商税数量和之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大明财政绕着西北画了一个大圈。

将西北诸省给孤立了起来。

长此以往下去,人心必然会产生动荡。

所谓饥寒起盗心,就是这个道理。

“西北苦寒之地,从五代十国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脱离了中原掌控。”

“等到前宋的时候,更是诞生了北汉、西夏等诸多政权。”

“这也导致这些地方的百姓对中原的归属感不强。”

“虽说宋太祖灭了北汉、把太原等地收入汉人麾下。”

“可是仅仅百年之后,便又落入金人之手。”

“随后就是蒙古人,彻底断绝汉嗣。”

“如今大明虽说蒸蒸日上,但是对西北百姓却没有带来什么明显的好处。”

“人不患寡患不均。”

“咱担心瓦剌和帖木儿帝国会瞅准这个空子,策反一些别有用心的 人。”

“给咱带来麻烦!”

朱元璋一脸担忧的说道。

朱雄英闻言点了点头,朱元璋的担心不无道理。

从宋朝的时候 ,西北的百姓就开始结社自保。

跟中原的联系就不怎么紧密。

虽然后来也在对抗金蒙的 战斗中拼死效力。

但究其原因还是为了自己。

包括到现在,能够臣服大明也是因为蒙古人实在是太 不得人心。

而非大明老朱家对西北诸省真的有多好。

否则也不会闹出南北榜那么难看的事情。

逼得朱元璋不得 不杀了同榜南方士子以安人心。

还不是因为朱元璋只能吃定 南方诸省。

否则北方士子有几颗脑袋够砍的。

现在的情况要比之前南北榜的时候还要严重。

南北榜的时候顶多就是那些士人闹闹脾气。

老百姓没人敢煽动,否则就是造反。

自己必须要出兵。

现在的情况是,眼瞅着其余诸省都日渐 富足起来。

但是西北诸省依然贫困异常。

好比是一家几房兄弟中,其余人都有钱,就自己没钱。

即便是再好脾气的人,心中多少也会产生点异样的情绪。

为什么朝廷专不使我们过好日子?

为什么当初铁路不从我们这里走?

为什么我们就活该吃糠咽菜?

此时再有个外人出来撩拨一下。

无论是瓦剌还是帖木儿帝国。

只要暗中给那些有心人一部分好处。

很容易就煽动一场民变。

说到底还是大明立国时间太短,对地方的辐射还不够。

所以朱元璋才会这么担忧。

想到这里,朱雄英便开口说道:

“爷爷,父王。”

“这件事倒也不必过于担忧。”

“船坞修好,需要水泥的地方就不多了。”

“接下来就可以全力修建水泥路。”

“虽然 水泥路在效率上不如铁路。”

“但是胜在普适性强,并且修的也快,修起来没有那么麻烦。”

这次前往船坞考察的时候。

船坞所有的路都是用水泥修的。

所以才会给朱雄英一种后世的恍惚感。

“咱们这一次先在北方修。”

“争取把北方给先连通起来。”

“改善那里百姓的生活。”

“然后再考虑别的事情。”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标的脸上顿时露出赞同之色:

“父皇,这件事情其实早就已经有论断了。”

“只不过当时为了修建铁路和船坞。”

“所有的水泥全都供应了这两个大工程。”

“甚至连各项水利工程都暂时停工了。”

“如今这两样大工程已经彻底完工。”

“是该着手安排这件事了。”

然而朱元璋在听到朱标的这番话之后。

脸上的担忧却没有丝毫消退。

而是对朱雄英说道:

“雄英,你可知道你手里拿着的奏疏上的商税。”

“有多少是现银,又有多少是朝廷发行的银票?”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雄英顿时就明白过来了。

这段时间朝廷超发的货币实在是太多了。

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之前预想中的数量。

而这些银票之所以还能够接着用。

完全是因为此时朝廷财政在上行。

这种繁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景象将这些隐患给掩盖住了。

一旦遇到什么问题,朝廷拿不出银子来应对。

那大明的财政会瞬间崩盘。

元朝的财政在历史上是 出了名的一塌糊涂。

但是这个隐患不解决,将来爆出来的话。

要远比元朝的财政还要崩溃。

这才是朱元璋感到两难的地方。

一方面是西北诸省百姓的生活水平急需提高。

另一方面是整个大明已经隐隐要出现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