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骄阳似火,阳光穿透山顶的缝隙,映照在鱼泉关上。
这座古老的关卡,此时显得格外静谧。子午道上,空无一人,不见任何往来人马的踪迹。
关口之上,稀稀拉拉的兵卒们慵懒地靠在城门洞内打着盹儿。
突然间,一群身着便衣的青年如鬼魅般迅速从关内逼近关城;
他们手中紧握着驳壳枪,步伐矫健而敏捷,前进的过程中不断交替用树木和墙角做着掩护。
眼看着这群人即将冲入关城,一名警觉的哨兵察觉到异常。他大声呵斥道:“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一声清脆的枪响。
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如同惊雷炸响,打破了关城的宁静。
随着这声枪响,关城内外的朝军陷入一片惊慌失措之中,他们仓促地拿起武器,试图应对眼前的危机。
然而,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已经冲到城内的突击队,还有来自关外山头的密集火力。
随着关内响起了枪声,“哒哒哒……”,对面山头传来两声沉闷的重机枪声。
瞬间有人被子弹击中倒在血泊之中,而更多的朝军纷纷惊恐地抱头匍匐在地。
尽管这些守军与蓝营并未有过多接触,但那传说中碗口粗的大树都被轻易打断的\"快枪\",早已成为了这些守军的噩梦般的存在。
只是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蓝营的“快枪”重达数百斤,需要骡马来牵引才能移动。
如此庞大而笨重的家伙,蓝营的这些士兵究竟是如何将它抬上那陡峭险峻、地势崎岖的山地呢?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经过这几年持续不断地研发;高一鹤及其团队早就成功研制出了导气式结构的重机枪。
导气式的重机枪,以击发时产生的火药燃气作为动力源,可以自动完成供弹、闭锁、击发、退壳等一系列复杂动作。
导气式的马克沁结构相较于加特林那种完全依赖外部力量驱动的重机枪而言,要轻巧灵活许多。
当然,导气式的机构对于机械加工的精度以及枪机所用的材料,都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
不过好在随着冶炼和机械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这些难题对于如今的蓝营来说已经不再是无法攻克的难关。
正因如此,导气式的重机枪目前已经广泛配备至蓝营各主力部队的营连一级。
至于更为轻便灵巧勃朗宁结构的轻机枪,现阶段也已迈入研发测试的关键阶段。
勃朗宁和马克沁机枪虽然都是退管式自动原理,但他们的闭锁有明显区别。
马克沁采用的是肘节式闭锁,它靠那个拉机柄随着枪管枪机一起后坐式触到拉机柄后方的凸榫来改变肘节的角度,并使其弯曲开锁。
勃朗宁采用的是垂直的闭锁闩块起落来实现开闭锁,当枪机带着闩块后退时,闩块下降,解除枪管和枪机的连接,实现开锁。
从结构上来说,勃朗宁的更为简洁可靠,而且缩小了机匣空间以及减轻了整枪重量。
***
话说詹大进率领着第四军一路高歌猛进、摧枯拉朽般地攻占了鱼泉关后,并未有丝毫停歇,而是继续挥师向前,朝着安州进军。
大济的守军们面对这支突如其来的蓝营大军,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根本不敢稍加抵抗,只能狼狈逃窜。
仅仅用了三天时间,第四军的先锋部队——第五师就以惊人的速度狂奔了两百里,如同旋风一般席卷至安州城下。
这种轻步兵长途快速奔袭的作战模式,正是近两年参谋本部重点推崇的战术。为此,各支部队都投入大量精力进行针对性训练。
日常的十里武装越野自然不在话下,每月一次的八十里急行军更是家常便饭。
如今,这种战术终于在战场上得到了应验。
当得知蓝营先锋已兵临城下时,鸠占鹊巢的涪王黄北飞正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他那位于府衙旁边的别院里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再一次出逃。
这位涪王原本的封地在巴州;三年前,当蓝营攻下达州正准备进攻巴州时,南边却燃起了战火。
于是乎,涪王趁机逃离了巴州,躲到了安州。
尽管他属于后来者,但凭借着与黄棣的亲戚关系——他是黄棣的亲叔叔;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他成功地成为了汉中地区实际上的掌权者。
原先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吏以及皇族成员们,如今都不得不看他的脸色行事。
面对先锋五师如疾风骤雨般的百里奔袭,安州的守军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地应对着。
然而,城头上的守军还在仓促之间试图就位时,蓝营已经迫不及待地发起了攻击。
只见 12 门迫击炮整整齐齐地排列开来,以令人咋舌的 2 秒钟一发的速度,向着城头猛烈地投射着密集而致命的炮火。
一轮迫击炮齐射之后,城门楼瞬间垮塌,四处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和飞扬的尘土。
朝军甚至来不及做出反应,五师的官兵们便如猛虎下山一般,展开了凌厉的攻城行动。
伴随着激昂嘹亮的号角声,一排排英勇无畏的士兵担着拴动步枪,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下方。
队伍中间,还有士兵抬着早已准备就绪的竹梯,随时准备攀爬城墙。
这种攻城模式,对于蓝营各部的主力来说,这几年已经不知反复演练过多少次。
因此尽管这些士兵中的大多数都是初次踏上战场,但面对这种熟悉的场面,他们反倒没那么紧张与不安。
就在这时,城头上的几名守军刚刚想要抬起头来观察情况。
只听得一阵\"啪啪啪\"的声响,一轮重机枪的精准点射如暴风骤雨般袭来,将他们狠狠地压了回去。
至于那些反应慢的家伙,瞬间就吃了一大颗“花生米”。
随着梯子靠在城墙上,有士兵登上城墙。
刚开始还有三五个朝军试图反抗,很快随着越来越多的蓝营官兵登上城墙,反抗者被绞杀,守军开始四散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