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徐太太不由分说命三儿媳姚氏接管家中账务。姚氏家境平平, 陪嫁里头只有一座小庄子算是产业,这一两年替秦可卿翻译梵文资料赚了几个钱。她说不会管账是真心的。只是账册子堆在案头跟座小山似的,不看也不成。强打着精神看了片刻, 厢房里孩子忽然哭了起来。姚氏如同得了大赦一般,丢下账册子撒欢儿跑去隔壁。两个丫鬟哑然失笑。当晚,姚氏仗着孩子的粘人, 再没看账册子一眼。
次日一早,媳妇子们纷纷来姚氏院中回话,徐太太还打发了两个得用的管事婆子帮衬她。姚氏听得云里雾里, 末了干脆将诸事推给那两个管事婆子。才说了不足一炷香的功夫,乳母抱着孩子进来说“小爷要找母亲”, 姚氏登时撇下旁人。喜笑颜开抱着孩子走了。管事婆子在后头喊了数声,她只做没听见。两个婆子无奈, 只得帮她处置了事物。姚氏当真厚着脸皮一直没回堂中。
婆子回去回徐太太道:“三奶奶半分不愿管账,寻个借口就跑了。”
徐太太闭目捻了半日念珠, 道:“管家理事素来辛苦, 她不愿意劳顿也不奇怪。这才头一日,过两个月便好了。”婆子互视一眼, 应“是”而退。
那头姚氏好容易等到那些人走了,松了口气。丫鬟笑了会子, 道:“奶奶,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啊。”
“可不么。”姚氏愁道,“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遂回到屋中,提笔给闺蜜“聂姑娘”写封信求助。她已帮故宫博物馆做了一年多的梵文翻译, 与研究员聂春多有书信往来,甚是熟络。纸笔之间,感觉此人颇为稳重大度,年岁也当比自己大些。聂春曾提到他家中唯有一老父,可知还未嫁人。姚氏想着,这聂姑娘大概是沉迷学问耽搁了亲事。今遇上管账这等既烦心又难甩掉之事,姚氏登时想到了聂姑娘。
打发人把信送出门,姚氏便心安理得等人家帮她出主意,自己哄着儿子玩儿。约莫一个半时辰之后,平素帮她送资料的小姑娘贺小南又送资料来了。姚氏翻了翻,里头夹了一张笺子,便是聂春回信。
聂春之意颇为简单。大家族之内管账,一怕胡乱花钱,二怕不知根究之人胡乱传口舌。既有入不敷出之传闻,大约少不得要蠲些名目。只是若胡乱蠲除一气,恐人猜疑。不若就公开账目。每月进项是多少银子、眼下花销是多少,数目比着一目了然。要蠲哪项要留哪项,皆与徐太太及妯娌小姑子商议。既是姚氏自己不愿管账,说不得能在小姑子里头挑出个感兴趣有天赋的呢?趁势丢给她便完了。
这主意实在不靠谱,姚氏拿着笺子发愣:依着聂春平素的书信,不像是如此胡行乱闹的主儿。贺小南问道:“姚女士做什么发呆?”
姚氏道:“没什么。”又想了想,道,“小南,你觉得,平日里行事惯来稳妥之人忽然离谱起来,会是个什么缘故?”
贺小南随口道:“不想做那件事了呗。”
姚氏双目一亮:“原来是因为这个!”不觉笑道,“我说么。”遂收拾起资料来,又与贺小南说了些闲话,送她走了。
姚氏便命丫鬟去弄块大木板来。丫鬟道:“奶奶难为我呢?白眉赤眼的又不打家具,上哪儿弄木板去?”
姚氏道:“若是府里没有便打去。寻个木匠铺子,让他拿最便宜的杉木打块木板,下头给我打个架子。”
“架子也用杉木的?”
“嗯。若有更便宜的木料也成,横竖最便宜。”丫鬟笑嘻嘻走了。姚氏便寻出算盘、翻动账册子算起数目来。
一时丫鬟回来,道:“回奶奶,那木匠师傅说了,委实是杉木最便宜。若是奶奶还要更便宜的,他拿边角料给你做。我便答应了。”
“做的好。”姚氏查着账册子道。
丫鬟道:“奶奶,只是这般做出来的东西不结实。”
姚氏道:“横竖只为了糊几张纸上去,再不结实糊张纸总成的。使过一回大约不会再使了。”
“原来如此。奶奶早这么说我早明白了。”姚氏心情好,嗔了她一眼。
三日后,姚氏去给徐太太请了安,垂手道:“承蒙太太看得起媳妇,委以管家重任。媳妇这几日寝食难安,犹如头顶悬了把刀似的。”
徐太太含笑道:“我已听说了,你这几日账册子不离手,还不吝跟人请教,很好。”
姚氏垂低了头:“不过是查看些数目罢了。今媳妇遇上了件大.麻烦,实在不知如何处置才好,求太太指点、并与二嫂子和几位姑娘商议。”
徐太太道:“你是管家之人,与旁人商议作甚。”
姚氏道:“非与大伙儿商议不可。不然,媳妇全然没法子处置。”
徐太太皱眉,半晌才道:“既这么着,你且说说我们听听。”
姚氏大喜,行了个礼:“谢太太!”乃向众人道,“我空口白牙说不明白,故此这几日做了个图表,大伙儿看看。”遂命人抬架子进来。
她身边的两个丫鬟合力抬了一个杉木架子进来摆在堂前,又在上头架了块极大的木牌。二奶奶笑道:“好大的架子!好新鲜牌子!”姚氏望着她嫣然一笑。
木牌上糊了张大白纸,纸上有字。姑娘奶奶们都伸头去瞧,还有喃喃念出来的。姚氏指着那纸道:“咱们家眼下有个大难题,便是入不敷出得相当厉害。上个月进账总数是三百——”
徐太太立时重重拍案,厉声喝到:“闭嘴!”
姚氏一愣:“太太?”
徐太太手臂发颤指着她:“我以为你是个明白人,你竟糊涂至此?府里的账目也能说与人听的?”
姚氏扭头张望了妯娌小姑子两眼道:“这不都是自家人么?”徐太太又拍案,比方才还重些。姚氏又说,“若不与大伙儿说清楚,如何商议?”
徐太太喝道:“本是让你管家,商议什么?”
姚氏道:“入不敷出如此厉害,自然要蠲去许多名目,否则难以平账。若不与大伙儿商议,蠲哪些不蠲哪些?太太你不知道,咱们府里眼下这般花钱法,绝非蠲除三五项不痛不痒之处能收支持平的,非得蠲了许多去才行。”
徐太太再拍案,比前两次更重了:“管家媳妇是做什么使的?不就是让你理顺这些事?”
姚氏急了:“我再怎么理,进账少出账多也顺不了啊!难道天上会掉银子下来么?”
徐太太狠狠丢出手中拐杖,“砰”的砸在姚氏脚边。姚氏吓了一跳,抬目望她婆母已好悬气背过气去,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茫然朝二奶奶以目求助。二奶奶把头一缩,唯恐有人瞧见自己。
徐家有四位姑娘,已出阁了两位嫡小姐,余下两位都是庶出。那三姑娘今年已有十四岁了,上前道:“太太,事既至此,瞒已瞒不住了。三嫂子所言也不无道理。既是府中艰难,不如全家上下齐心协力过此难关。”
徐太太身边两个丫鬟正帮她揉胸口。半晌,叹道:“你们哪里知道……早些年你祖父还在朝任吏部侍郎,家境殷实。他说,你老子乃是读书人,不擅经营,故此分家时分的多半是田庄给咱们,收租子度日。自打前两年从外洋回来了那个什么女丞相,不顾民怨沸腾、一意孤行,改了田税之策。非但咱们府上的庄子悉数要收税,空闲不种的还要罚。又逃走了许多奴才。咱们纵然减租子也寻不着那么多佃户。谁知……朝廷半点情面不给,当真罚了税。没奈何,只得卖了许多田地。”乃垂下泪来,“徐家怎么就落到如此光景。”她一哭,满屋子媳妇、庶女、孙女、丫鬟婆子都跟着哭。
徐三姑娘少不得陪着落了会子泪,乃道:“家业如此艰难,皆是太太一人扛着,苦了太太了。”姚氏也立在木牌旁假装拿帕子拭泪,心中暗想:这几年管账的皆是大嫂子,与太太什么相干……
徐太太叹道:“你们都是孩子,天真烂漫,这些事哪里好让你们知道。”
徐三姑娘道:“太太心疼我们,乃我们的福分。只是……太太何苦来自己受着,巴巴儿招人抱怨。如今大家都知道了,不若商议商议。坐吃山空不是个法子,委实当开源节流才是。”
徐太太点头道:“很是。”乃盯着姚氏瞧,“你只知道蠲出花销,殊不知能蠲的都蠲了,余下这些如何蠲得了?唯有开源。”
姚氏忙道:“明年就是春闱。三爷文章写的最好,定能高中。到时候府上便多了一份俸禄了。”
徐太太哼道:“依着我儿之学,进士及第不在话下。只是你当中了便没事了?每科那么些进士,没官做的多了去了。不拿些银钱去买通关节,哪里就轮得到他。”
姚氏赶忙闭了嘴,垂手兼垂头。徐太太只看着她,她眼观地鼻观地口观地。倒是徐三姑娘轻声道:“三嫂子,听说你在慈善会上认得了什么极有本事的女东家?”
姚氏想了想:“说的是秦东家吧。我与她只说些梵文之事。咱们家乃是诗书翰林之家,又不事商贾的,我自然也不与她谈论别的。”
徐太太长叹道:“话虽如此……眼下这个境界也没法子了。什么商贾不商贾的,朝廷不是已除去商籍了?商贾亦良民。”
姚氏微微皱眉,道:“只怕……我们三爷不会答应。”徐太太好悬让她噎死!她又接着说,“若是老爷答应,三爷也没法子。太太不如劝劝老爷?”
徐太太恼了,拿起案头的茶盏子往姚氏脚下砸。姚氏又吓了一跳:“太太!”
徐太太指着她喝到:“滚!”姚氏扭头看了看木牌。徐太太又喝,“滚!”姚氏匆匆行了个礼,连架子带木牌统统不要,拔腿便走。才刚跨出门槛,便听后头徐太太喊道,“都给我滚!”
姚氏打了个激灵,低声喊道:“快跑!”领着两个丫鬟一溜烟跑了。等后头那些姑娘奶奶们出来,只望见她们主仆三人的背影入狸猫般闪过转弯口。
屋内已没了旁人,徐太太又狠狠砸了茶壶。半晌才骂道:“又臭又硬!还不如老大家的懂事!”
姚氏回到自家,蒙着被子笑了足有一盏茶的功夫。两个丫鬟都已明白了怎么回事,一个扶着床棱一个扶着椅子,双双笑得肚子疼。三个人好容易止了笑,命乳母抱小爷过来大家瞧着他玩儿,瞧着瞧着又笑起来。
过了会子,有个丫鬟哼道:“又要奶奶帮她们捞银子、又想奶奶背着个商贾的名头,打的好算盘!”
姚氏悠悠的道:“不止。她们还盼着我自己悄悄将此事揽过去,谁也不告诉。门路是我的、力气是我出、黑锅是我背,她们只管享受好处。我像打落门牙肚里吞的人么?”丫鬟们又笑。姚氏出了口长气,“今儿那木牌,凡是认得字的都看明白了。这管账不会再给我了。”
另一个丫鬟道:“奶奶,这一回大约是躲过去了……只怕太太不死心,还有下一回。”
姚氏虚握着儿子软乎乎的爪子道:“多少回也不怕。我只往三爷头上推便是。三爷不答应,我绝不敢做。”
那个道:“三爷若答应了呢?”
姚氏哼道:“你们三爷未必知道我,我却明明白白知道他。他是个君子乐贫的性子。若会答应,除非日头打西边出来!”
话音刚落,有个婆子进来回到:“奶奶,太太打发了两位妈妈来取账册子,说是给二奶奶送去。”
只见两个管事婆子脸儿绷得跟庙里的金刚菩萨似的走了进来。姚氏欢喜道:“都在那儿呢!拿走拿走!都拿走!”
丫鬟笑道:“阿弥陀佛这些东西可算拿走了!咱们奶奶今晚能睡个安生觉了。”
管事婆子瞧了她半日,实在不知说什么好,便黑着脸命后头跟的媳妇子抱走账册子。
有个丫鬟调皮,悄悄跟在后头瞧热闹。过了会子,她蹦跳着跑回来笑道:“奶奶!二奶奶病了!”
另一个丫鬟忙说:“奶奶,咱们可要也装病?”
“不用。”姚氏摆手道,“指定落到三姑娘手里去了。”乃舒舒服服的伸了伸腰,“小孩子家不懂事。人家都缩着、唯有她往前伸,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