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等基地模块的高等级技术产物的最大生产上限为7,集中式产物上限14,基本产物上限28。
现在致远新区的那一座高等水资源模块也就只剩下2个高等空位。
单庆的两座水资源板块建设完成大概还需要三个月时间。
现在有28座【生命之环】需要生产,所以现在分为两个批次进行生产,这28座【生命之环】全部落地需要240天时间。
时间跨度还是挺长的,主要还是因为水资源的生产模块不够用。
之前以为再增加两座水资源的生产板块就已经够用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主要还是高等基地的数量不够多。
一座高等基地落地也需要120天,高等基地的模块落地也需要90天,同时建设的话,则总体只需要120天,在时间跨度都相对变长的同时,成就点能够积累到足够多,但是设备想要建设的快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应该再建三座高等基地...”
何致远思索道。
再建三座高等基地,将水资源的模块数量提升至5~10个,这样才能够满足大量设备生产的需要。
同时高等生态植物养护模块的数量也应该提升至5~10个,用来大规模的产出相应设备,火炬森林和火炬农林两个计划都需要大量的设备。
【森林之眼】和【生态之眼】这样的高等级设备生产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至于垃圾处理设备生产板块?
何致远想到这里就觉得当初真是做了一个错误决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嗨...”
不过随即也就不再多想了,将28座【生命之环】全部投入建设预备列之中。
生物和土壤处理两个板块都还有一些成就点,在高等板块投入运营之前,还不用投投入建设。
衍生技术板块更不用说,点数一共也就只有100点,不堪重用,现在衍生技术正在研发的项目是有很多的。
但有一个至今还未解决的痛点,那就是人造垃圾处理技术。
【行星级发电机组】最开始的研发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人为的垃圾处理中心,主业是处理垃圾,副业才是发电,但后面做着做着就发现自己的研究偏离方向了。
制造出来的设备在理论上无法解决太多的垃圾处理问题,但是却可以用来大规模的发电,甚至其发电效率能够比肩核电站,但是其安全性远超核电站。
所以自然而然从研究垃圾处理问题转到了能源研究上,现在反而研究垃圾处理技术可人造化这件事上遇到了明显的困境。
将垃圾实现完全无害化的处理难度比污水处理要高很多。
污水处理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进行过滤,沉淀,清理,同时还不会消耗太多的能源,但是垃圾处理,想要实现完全无害化处理就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更不要说往其中增加高能粒子束。
这些技术想要实现,对能源的消耗太高了,按照现在的理论预估,单日1wt的人造垃圾处理厂,每小时处理垃圾需要耗费的电能高达8万千瓦时。
堪比年产百亿吨钢铁厂每小时用电量。
比30wt重载无轨悬浮列车每小时的耗电量高一倍不止,同时处理量仅有1wt,其能耗和制造量的性价比太低。
如果是10wt规格,每小时耗电量8万kwh还能接受,1wt太低了,所以在此次商业项目募资之中并没有垃圾处理这个选项。
然后像是拥有25.75w点数的生态植物养护板块,2400点的【丛林级】即便是制造100台也还剩下1.75w成就点。
供应草本育苗可达2000wk。
【森林之眼】6000一台可以建设40台剩余1.75w点,可供应草本植物2800wk和1200wk禾本植物。
【生态之眼】1.5w一台,可以生产17台,剩余2500点。
可提供1700wk草本,1190wk禾本和510wk乔本。
单纯以目前所需的东西来进行计算,还是【生态之眼】更划算,虽然说【森林之眼】似乎看起来性价比更高,但是40台【森林之眼】生产的时效太长。
在只有一座生态植物高等基地的情况下,需要分为6个阶段生产,跨度太长。
17座【生态之眼】反而所需时间会短很多,但很明显,一座生态植物养护基地是肯定不够用的。
所以新建高等基地,增加基地模块的事情迫在眉睫。
单庆的高等基地已经占据了4个空位。
新增水资源模块和生态植物模块各一个,让两个领域的模块分别达到4个和2个。
留下一个空位给接下来可能会打开的空气污染模块。
……
“今日最新消息,致远科技于昨日夜间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最新消息。”
“关系夏江沿岸11地区约4亿民众和周边省市发展关键的致远科技夏江计划,剩余的24座重型水利设施【生命之环】已经全部投入预生产名单。”
“预计将在明年6月前全部投入运营。”
“届时,夏江沿岸的11个省市的44座【生命之环】将为每一个地区提供单日超1.15亿度的额外电力和1000wt的污水处理额度。”
“夏江计划也将正式宣告完成。”
“自夏江计划进行以来,夏江沿岸的各个省市所产生的变化,全大夏都有目共睹。”
“充沛的能源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
“而这,也是周边地区追捧【生命之环】设备的重要原因。”
“现在,夏江水系计划的完成比所有人预料的时间都要短很多,那么接下来计划进行区域,就是在上次投票中获得最多票数的皇河水系,以及特殊的雅藏布江水系。”
“现在,我相信,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两个水系周边的民众一定迫不及待了。”
“另外,致远科技宣称将在明年同期,会将火炬森林和火炬农林两个计划的植物育苗供应量分别提升至最低单日2000wk。”
“在今年即将结束的这个节点上。”
“我们也同样可以期待一下火炬森林今年年初制定的500万公顷绿化目标的完成进度以及中部农业基地的两万吨粮食产量目标能否真正完成?”
致远科技预计之中的夏江计划最多到明年的6月就要正式结束,这个效率比众人想象的可要快太多了。
很多地区都认为致远科技可能会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整个夏江计划,但至今为止这才过去多少时间?
差不多也就半年的时间,太短了。
但...非常牛逼!
夏江计划沿岸的城市自然欢呼雀跃,同样的,对于后面的皇河沿岸城市来讲,属于他们的时代也终于要到了!
在这个消息出来以后,紧接着致远科技将要再建东北,西北,东南三座高等基地的消息又引发了一阵不小的骚乱。
原来单庆高等基地只是一个开始,远不是结束。
那么另外三座高等基地会花落谁家呢?
谁也说不准。
但个个都觉得自己有理由。
…………
中部农业基地。
距离第一批秧苗种植下去已经经过了24天的时间,整个中部农业生产基地已经种植下去的培育水稻田已经多达3600亩,这意味着,6000亩地在循环种植之中,还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明显的空置状态。
最开始种植下去的150亩水稻已经基本完成了挂穗,甚至都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成熟阶段。
种植23天,22天的水稻,虽然差距仅一天两天的时间,但是其生长状况却截然不同!
生长24天的水稻已经呈现出了稻叶枯黄,稻穗下垂,灌浆也趋向于饱满的状况,而第23天的水稻还处于刚刚灌浆的阶段,22天的水稻甚至还在开花授粉阶段。
天气晚来秋,如今已是11月,中部农业生产基地的气温已经降低到了不足10摄氏度。
虽然还没有到达零下,但是按照寻常的状况计算,这些水稻是肯定不可能结出饱满的穗米的。
虽然天气温度不算太好,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天气还算不错,并不阴沉,同时后面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虽然没有烈阳高照,但是在下午时段也会有明显的阳光照耀。
天气,对于水稻的收割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如果到时候出现下雨情况的话。
怎么把水稻收上来都还是个问题。
但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们也准备大规模的仓库和烘干通风设备。
即便是冒雨抢收,也得把水稻给收上来。
收上来后立刻进行脱水烘干,只要准备妥当,问题就不算太大,而且目前非常省心的地方在于,他们不用担心水稻淋水过后发芽的问题。
因为致远科技说了,培育苗的种子没有二次繁育的能力,不会因为遇水发芽,只会因为潮湿而腐烂。
所以他们甚至不用考虑水稻快速脱水的问题,只需要保证水稻持续烘干不腐烂就行了。
这个特性也同样给予了培育水稻冒雨收割的条件,比起传统水稻,显然要更让人省心。
中部农业基地的独特人吕正友每天都戴着草帽在农田里面走来走去,一走就是大半天时间。
中部农业基地不是个种水稻的好地方。
但他们现在却种着全世界最受关注的水稻。
今年种水稻以后,明年他们就可以用那五台设备种玉米,现如今,致远科技给他们的消息是,什么大豆,番薯,麦子之类的作物都能种。
只要记住单个设备的不同科目的作物培育量有所不同就行了。
比如大豆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按理每天可以培育100wk,番薯听起来像是藤本植物,但实际上番薯是草质藤本植物,看着像藤,实际是草本植物。
真正的藤本作物更倾向于果业,比如葡萄,西瓜...
不过现在没办法,这些设备每台必须要保证火炬森林每天70wk草本植物的供应。
能够让他们自由发挥的最大只有30wk的额度。
但好在致远科技明年下半年就会完全把五台【森林之眼】批复给他们进行使用,同时还会再给他们批复五台,合计十台,单日最大1000wk供应量。
要是种大豆,每天可以种下去750亩!
要说多...其实也不算太多,一天750亩地,一年也就27万亩地,但是中部农业基地拥有2亿多亩地...
所以也只能说是一般吧,不过致远科技总归是能够大规模生产设备的嘛。
如果他们能有100台,那就是270万亩,1000台,就是2700万亩...
他还是对致远科技有信心的...当然,他可能自己不明白这上千台设备对致远科技来讲究竟有多大压力...
作为合作条件。
每年由致远科技设备产出的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0%属于火炬基金旗下的火炬粮业。
这部分粮食会用于公益免费供应粮以及工业,加工业生产使用。
10%额度听起来不多。
但少说一年两千吨,而且还能随着设备增多而不断提高。
何况致远科技还不只是供应他们一个农业基地设备。
这样下来,火炬粮业每年能够分成的粮食将会多达上万吨。
而他们的粮食产出就更多了。
去年整个大夏年粮食产量为6.9亿吨。
国内四个大型粮食种植基地,南部,中部,北部,西部,西部产量比较少。
6.9亿吨基本北中南平分其中6亿吨。
剩下的9000万吨为西部和其他零散产量,如果三个四个农业基地都用上致远科技的技术。
明年不多说,以后...可能好几年后,产量翻一倍问题不大吧?
到时候,富余的大量的粮食出口海外。
全世界都会迎来“大夏粮时代”!
吕正友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以后可能发生的那一幕,看着眼前生长状况极为良好的水稻秧苗,心情就更爽了。
“期待最终产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