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众朝静静看着这一刻,没有人说话,更没人出言嘲讽。
他们都感受到了压抑。
辱国丧权的二十一条,像一座大山一样,重重压在众朝皇帝的心头,无法呼吸。
可同样的,他们也感受到了一抹虚无缥缈的希望。
这抹希望还没出现,压迫、耻辱,太重了,最终会衍生成反抗。
而希望,就藏在反抗中。
“这个民国,更加乱了……”
良久,才由孔子率先叹息一声,眼神复杂空洞的看着。
“希望与绝望竟然同时出现在同一片土地上……”
“民国的这场闹剧,到底该什么时候结束?”
“这巍峨大国,又该什么时候建立?”
一切,都随着孔子的低语声落下,随风而散。
天空中盘点继续。
【袁氏最终还是没有让段其瑞与东倭开战,而是派陆征祥采取‘拖延计策’,尽可能往后拖延时间,另一方面将消息泄露给忙于首次世界战争的西方列强们,列强们带给东倭极大的压力。】
【而国内反抗、抵制倭货的游行声讨也没有停止,声势反而愈演愈烈,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中华大地。】
【四月一日,于魔都掀起震惊全国的储金救国运动。】
画面浮现。
这几天的报纸,全是丧国辱权的新闻。
终于,在四月一日这一天,迎来了顶峰。
核心主题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储金救国!
一向繁华的魔都,这一日变得一场安静。
仿佛成了一座死城!
此刻天还没亮,来往行人撑着雨伞,行色匆匆,举目四顾,不论男女老少全部面色压抑。
好多人眼眶红红的,彻夜未眠,不约而同,全部走进了银行门口。
最后,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他们都是来捐款的,这便是储金,救国。
民众自发捐款,意味着备战。
即将战争的压抑感,几乎快把这座城给碾碎了。
终于,银行终于开门了。
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位还穿着工服的女人。
女人背后还放着一个背篓,里面装着襁褓中的婴儿。
婴儿探头探脑的探出脑袋,想看看这个世界,可是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天,和母亲那含着泪的眼眸。
国破家亡的情绪,终于蔓延到了魔都每一位黎民百姓的身上。
妇女颤巍巍拿出一个小黑子,里面全是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财、首饰,递给了银行的工作人员。
“这是我全部家当了,国都快没了,还要这些钱干什么?”
“这个仗,得打!”
银行收钱的工作人员手上一颤,这盒子很轻,可是落到手里,却是无比沉重。
背着背篓的妇女走了之后,又一位穿着补丁衣服的老人一瘸一拐的走来了。
他的左臂,空荡荡的。
他神情激动的表明身份:“我是个退伍兵,一次战场上被炮弹炸掉了一条腿,一只手,没办法继续上战场了,但是那袁大头马上就要签什么二十一条了,不能签啊!!签了国就没了!我恨不得我四肢健全,再上战场,只剩我一人了也没事!”
“这是我所有的军饷、积蓄,还有地契,我把我的一切都全捐了,给我开战!!”
年仅十岁的幼童也来了。
他小脸脏兮兮的。
但是一双眼睛却很清澈,跟黑宝石似的。
“我只有几块钱。”
说完,将手中的零碎银元全扔了,就跑了。
幼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他看到了这么多大人都在捐款,也感觉到了危机。
他也想出一份力。
老弱妇孺,都在捐款。
这一刻,他们万众一心。
二十一条想夺走他们赖以生存的疆土,泱泱中华沦为弹丸东倭的附属国,他们得团结起来。
唯有这样,中华才有希望。
谩骂声、声讨声、反抗声,响彻全国各地,魔都是这样,京城是这样。
现在,来到了东北。
街道上,游行学潮狂热,无数东北汉子眼里带着怒火,放声大喊。
其中一人,叫张学亮。
他大喊着口号,略显稚嫩的声音,在众多人群中却是最显眼的。
“我父亲说过,民国不是大清,二十一条就是开战也不能签,东倭想开战那就开!怕个球!”
“中华的兵不是孬种,我们只认一个理,那就是不离开奉天,谁要有本事就吞了我们,但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说完,还往东边的大山看了一眼,年仅十四岁的张学亮喃喃自语。
“打不过也得打,如果真的打不过,那就往东边的大山里跑。”
“土匪进了深山,就像龙归了大海,不怕有一天打不回深山。”
他记得,这是他父亲张作林对他说的话。
文字浮现。
【他深爱着国家,也深爱着东北的土地。】
【可既然深爱着,为什么要亲手放弃你的东三省呢?】
……
文字的盘点,还在继续。
河口,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
二十一条的风波,都传到了这里。
村子口,有一群七八岁的小孩子在奔跑、玩耍。
可其中小孩子跑的非常快,远超同龄孩子一大截。
他叫刘长春,本来是很普通的一个孩子,但是因为他跑得快,又让他看起来与众不同了起来。
跑累了,他便回到家。
可是一推门进来,就听到他的父亲在两眼通红的痛骂‘东倭欺我中华无人’!
“还有大头要是敢卖国,那我们就敢反他!”
家里悲痛一片。
刘长春愣住了。
年幼的他,并不知道大人们在说什么。
他来到依旧很生气的父亲面前,小声说道:“爹,我想跑步,跑的比谁都快。”
父亲本该更加生气的,可是看着孩子那认真的眼神,他笑了。
笑着摸摸刘长春的头,鼓励道:“好,好,去跑吧,去跑。”
“跑得越快越好。”
“最好跑过东倭、还有那些西方列强,去夺下一块金牌回来,让那些异族洋人看看,我们中华,也能跑得飞快。”
刘长春听不懂这些,但是他笑了,重重点了点头。
“嗯!”
从此,乡野之间就多了一位少年,迈开双腿不知疲倦跑着,越跑越快……
跑过自己的童年,跑过自己的青春,跑过中华民族一整段黑暗漆黑的路。
【民国的前路依旧黯淡无光,但是希望总是有的。】
【山河飘零,窃国者枯坐孤城。祖国虽破,却处处见星光。】
【那些坚定了道路的人,正在坚定不移的向前走着。】
【国内虽然反抗声激烈,但是谁都清楚,最终二十一条是肯定要签的,真的没希望了吗?】
【不,已经有人开始为这个民族开拓道路了,找到真正适合这个国家壮大的道路。】
【也许是现在,也许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伴随着文字落下,下一刻,画面开始飞速倒转,回到了1914年的那个夏天。
这是在东瀛。
彼时,《甲寅》杂志越做越大,越来越进步之士来担任《甲寅》的主编主笔。
一条静谧的河边树下,南陈北李相遇了。
像是受到某种莫名力量的洗礼,二人并没有擦肩而过,而是互相驻足,向对方望去。
一个穿着一身中山装,还略显青涩,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可遮不住的,却是一双明亮夺目的眼睛。
视线碰撞的一刹那,也是思想文化的碰撞。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两人见面的那片丛林,葱郁极了。
二人同时相视一笑,接着默契坐下。
随后两人思想开始碰撞。
中华是什么样的国?中华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国的出路在哪里?
他们都争论了一个遍。
李守长年纪比陈仲甫还要小十岁,可争论起来,他特别认真,那股较真劲儿,使陈仲甫笑了。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认死理儿,但是现在中华土地上最缺的就是认死理的真汉子。”仲甫笑道。
对于陈仲甫说自己‘认死理’,李守长浑然不在意,只是笑笑。
随后就继续问道:“照您这么说,我们中华岂不是没有出路了?”
“有,但出路不是老路,只有找到一条新的路,中华才不会亡。”
李守长问:“那何为新路呢?”
仲甫却沉默了,目光深邃。
声音低沉的道:“我不知道。”
但随后又接着说:“我正在找。”
“你愿意跟我一起吗?”
仲甫目光落在李守长身上,出声问道。
这一刻,留着胡子的守长笑了。
身躯还因此微微挺直,如标枪一般。
他一直以为寻找这条路是孤独的,没有志同道合之人。
以前有老师,可是老师为了大义走了,他做好了一个人走完这条路的准备。
可是前方,出现了一位和自己一样,在寻找这条路的人。
吾道不孤!
“为中华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乃守长毕生之所求。”
“我愿意!”
二人的手紧紧相握,一同浮起的,还有嘴角微微扬起的笑容。
文字浮现。
【为国找出路,将一国之责任扛在肩上前行,何等风骨?何等伟绩?】
【国家兴亡,心里何等焦灼?国家强盛,心里何等欢喜?】
【思想的萌芽,开始逐渐成长成为参天巨树。事实上,过去不是没有人尝试过。】
【革命者努力了,他们创立了君主立宪,行不通;逸仙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共和,仍然失败。在国外顺风顺水的那一套,到了他们中华,为什么就行不通了?】
【陈仲甫开始思考,李守长也开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