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兰麝天下 > 第二百三十章 旧事重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偏生漠北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出了个幺蛾子,不仅没有抗议,反而上书拥护,让整个满蒙贵族阶层都着实大吃了一惊。一时猜疑四起,舆论乱成一团,正巧那段时间英法威胁再次发动战争,太平军又如破竹之势北上,这件事情便耽搁了下来。

载垣其实在心里有些幸灾乐祸,他很有兴致地想看看,普宁皇帝和皇后会怎么给这出戏收场?

今天廷议的题目一说出来,载垣刚开始以为,普宁皇帝和皇后是因为这件事情想给漠北蒙古解禁,给其他蒙古部落带上枷锁,没想到浑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今天在朝堂之上,普宁皇帝亲自解释了漠北蒙古的安抚策略。说来话长,还是要追溯到那一年归化将军陆机横死一事。众朝臣都听说过这件事情,当时是还是咸丰皇帝刚登基不久,陆机竟然胆敢伙同漠北右后旗首领济齐哈,勾结沙俄做起了鸦片走私生意!咸丰皇帝很果断地便把这件事情处理了,以陆机通敌,全家连坐三代杀头论罪!但是此案迷雾重重,留有许多疑点。

载垣是接替穆扬阿的理藩院大臣之职,只是兼管,却一兼就是好几年,就好像咸丰皇帝和普宁皇帝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宁愿放在载垣头上,毕竟载垣很好说话。但是如今旧话重提,载垣不得不当即站出来说出了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实:“启禀皇上!可是据老臣所知,沙俄人似乎从来不碰鸦片生意的呀!”

难得提出一个反对意见,载垣态度特别恭敬。他注意到普宁皇帝并无恼怒,反而点了点头,解释道,“这便是陆机的可恶之处!他知道济齐哈被沙俄收买了,却不告发济齐哈。而是威胁济齐哈从沙俄处以鸦片来交换,最后起了内讧。身为戍边将领却通敌卖国,走私鸦片戕害大清百姓,陆机死有余辜!那个济齐哈倒逃得一条性命,不过奉前朝咸丰帝的旨意,被交给土谢图汗部落处罚,被贬为奴。”

土谢图汗部落便是博尔济吉特氏的部族,当年济齐哈与陆机事发之时,济齐哈被韩子介押送至土谢图汗部落牙帐,人赃俱获!土谢图汗部落诸长老立即连夜商议。最后达成协议,向咸丰皇帝发誓,将整顿整个漠北蒙古。发誓决不再会发生小部落与沙俄勾结这类丑事!当然,条件是咸丰皇帝不再追究此事,否则漠北蒙古可能因此招来灭族大祸!

其实,土谢图汗部落的态度正中咸丰皇帝下怀,因为朝廷完全无力追究他们的责任。更不要说兴兵讨伐!那时候兵既不壮,也无银钱粮草,再说还有洋人环伺在侧!

奕欣登基之后,一表率推崇一夫一妻制,土谢图汗部落却是最开心的。他们有重大把柄握在皇帝手上,博尔济吉特氏岂敢再奢望能有女子入宫侍奉?眼看着一旦大选秀女。博尔济吉特氏的脸面便会丢尽,要在天下人面前出乖露丑,正不知如何掩饰。谁料到蒙古贵族却突然都失去了这个机会!博尔济吉特氏简直要大呼侥幸了!

想起便是那年的归绥之行,奕欣不由得会心一笑。正是那次追随九儿北上,第一次知道了精英军的存在,第一次痛快地行军打仗,不仅将陆机嫡系全歼。而且将济齐哈的抢掠队扫平,那个酣畅淋漓啊!大丈夫当如此快意江湖! 不过这些事情却不好说出来。只能自己偷着乐了!

今天在朝堂上议论的漠北蒙古安抚事宜,其实是根据惠征和韩子介的有一本联名上书开展的讨论。如今惠征身份大不一样,他虽然身为国丈,却仍然苦守在大清北疆操劳,声誉大振,他的上书都会引起充分的重视。

他与韩子介在上书中说道,军户屯田政策进展顺利,归绥周边建立了好几座发电厂,电线也铺设起来了,又开设了一些新式蒸汽机动力的棉纺厂,其它各种门类的新型工厂正在大量兴办中,生活生产用品日渐丰富。所以,他们建议,由各军屯出面,分别向漠北蒙古派出各自的商队,由军屯自己派兵护送,商队中不止出售归绥和大清的出产,而且设立医疗站、启蒙学堂、驿站,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为牧民服务,甚至于医疗和蒙学可以免费。这种商队和军队的混合队伍一旦派出之后,便尽量在各部落集中的区域固定下来。他们已经向漠北蒙古势力最强大的土谢图汗部落试探过,此时的土谢图汗部落虽然不情愿,却不敢落下半分不利的嫌疑,便干脆当着使者的面,直接邀请漠北四十二个大小部落首领聚集商议,当场以匿名投羊骨头的方式表决,没想到竟然通过了惠征与韩子介的提议!土谢图汗部落首领没想到影响力衰微至斯,当场弄得灰头土脸,却只能打落牙齿往自己独立吞!

奕欣今天早朝便想把这件事情经朝臣商议后定下来。奕欣是大清历代皇帝中少有的不结盟派,不讲究党争平衡,也不培植自己的心腹大臣,就这么光秃秃一个光杆儿皇帝,纯粹靠就事论事来打理朝政,将古往今来的帝王之术统统抛却!这也是让许多大臣无法理解的地方!

载垣其实很想成为普宁皇帝的心腹,他揣摩圣意,心里慢慢有了主意,见普宁皇帝今天心情奇佳,似乎有意将这件事情摊开来谈,便立即又问了一个藏在心里的疑问,也是抛砖引玉的小花招,知道普宁皇帝的回答必有出人意表之处。

“敢问皇上,不知这个由归绥军屯向漠北蒙古渗透的策略是否还有后招?”

载垣的问题一出,立刻看到了满意的结果,果然普宁皇帝十分满意地看了他一眼,微笑着点点头,笑道,“确实有后招!应该说还有后后招!如果此举在漠北蒙古成功实施,就要在蒙古全面铺开!最终的目的,是汉蒙杂居!”

普宁皇帝此言一出,满堂噤声!连载垣都吓着了!如此明目张胆的汉化政策从一个满清皇帝嘴里说出来,实在是匪夷所思!但是他却再不敢问下去了。他偷眼瞄了瞄左右,见其他大臣无论满汉,都脸色复杂,却谁也不再发言了。

其实不止满蒙世代联姻,历代宫里出身汉军旗的妃嫔难道少了?哪怕是统治阶级,置身中原这个各民族和汉族的大熔炉,难分你我是迟早的事儿!大清发展到道光朝,被洋人强行破门,作为权贵阶层的满族还有何可睥昵世人的资本呢?

普宁皇帝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把这么个意思撩出来了!载垣不敢接茬儿,众大臣也都不敢,如今朝堂上汉大臣倒有一半儿还多,他们更不说话!这个问题居然就这样尴尬至极的晃过去了。

陈孚恩如今在朝堂上极为灵活,他突然站出来,朗声说道,“皇上此计英明!军、商、医、学夹杂的队伍一旦在各种生活条件都极其简陋艰苦的蒙古扎下根来,必然会成为蒙古各部落普通百姓的依仗,各部落内部的普通牧民对于部落首领的依附也必然逐渐减弱!不难想象,假以时日,地域广大的蒙古也会像中原一般稳如磐石!”

一星亮光突然在奕欣的眼中闪现,他的脸上浮现出真正受用的笑容,看着陈孚恩真心点头赞道,“陈爱卿果然高瞻远瞩!”不过,马上又遗憾地叹道,“只是蒙古部落的财产,如牛羊马匹之类大多是部落首领家族的财产,没有牛羊马匹的牧民不得不依附于部落首领,人身不得自由!就像大清二百余年来,许多地方上的良田均被高门大户圈占,没有耕地的农民不得不委身于地主,成为佃农!”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顿时如惊雷滚过,所有大臣都失态地抬头望向登基才两年的普宁皇帝,那张初登基时还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容颜,似乎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得老练而冷峻,潜移默化之间龙威日盛!

正是皇上这话里充满的明显的暗示,让载垣突然把许多零星的消息串联了起来,使他开始无比焦急地期盼着黑子的回来。

黑子其实四十多了,是载垣府里的家生奴才,为人老练机警,对载垣忠心耿耿,多年来一直是载垣的得力跟班,半年前就被派出去了!因为,正是在半年前,载垣听说了那个传言。

“老爷,奴才是黑子!”门外传来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打断了载垣的连篇浮想。

“进来!”载垣立即站起身来,却不动声色地叫了一声,就像黑子来回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事。

书房门“吱呀”一声打开,外面的阳光照射进来,分外耀眼,让载垣的眼睛都眯缝了起来。可是,冬日的艳阳,往往伴随的是干冷的空气。一个人影夹裹着一阵冰冷的白气进来,书房里的温度登时冷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