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河问:“这是为了尽快发起对半岛地区的攻势吗?”
李肇基微微点头,说道:“你可以这样理解,但也没有那么简单。”
按照陆军的编制,商社一个步兵营有六个连,合计八百四十人,而每个团拥有三个步兵营,每个旅拥有两个步兵团。
除了步兵之外,步兵旅还下辖一个炮兵连和一个勤务分队。
如此,一个满编的步兵旅就有五千五百人左右。
而如果按照原本的计划,一个步兵师除了拥有两个步兵旅之外,还要多一个掷弹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骑兵团,一个辎重营,一个工兵营,以及野战医院、卫生勤务分队等辅助单位。
那么这个步兵师的规模就达到了一万六千人,马匹三千二百匹。
如果以两个步兵师组成一个军,再配属上其他的辅助单位,那么这个军可能就拥有四万,上万匹战马。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臃肿的编制,如果这样一支军队在中原、江南这类人口稠密区作战,也就罢了,若是在人口稀少的辽东和山地密布的朝,鲜半岛,光是补给就会让全军头疼。
而且,这一个军,要对付什么目标呢?
与满清进行国战级别的决战吗?那这个军的规模还小了一些,毕竟满清现在拥有了半岛,经过充分动员,其军队规模会超过十五万,可能达到二十万。
考虑到满清在辽西走廊和辽南承受的军事压力,在宁古塔和半岛要部署军队进行弹压,还要留下足够的男丁留守和维持生产和生活,能投入半岛的机动兵力也就在六万上下。
以这支十九世纪水平的四万军队对付满清六万热冷兵器混杂的军队,又过于大材小用了。
但如果拆分成两个步兵师,任何一个又不足以维持一个战略方向。
而如果减少一个步兵旅,相应的减少其他配属部队,就可以把一个军的规模缩小到两万五千人左右。
这样一支军队,哪怕与清军野战军团决战,也不会落入下风,又通过减少军队规模,降低补给的困难度。
在理论上,步兵师是有资格进行独立作战的最小单位,虽然叫步兵师,但内部已经包含了马步炮三种兵种,而且还有勤务分队,可以进行自主的保障和支持。
而在李肇基要求的军直辖旅的编制之中,只有军一级才拥有独立的作战能力,步兵旅没有炮兵,缺乏补给能力。
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之中,负责指挥的杨彦迪经常把军属的部队向下配置,为步兵旅配属骑兵,增强炮兵,增加工兵这类单位,让一个旅也可以单独执行作战,而这个时候,这个旅就拥有七千到八千人。
这恰恰就是拿破仑时代,一个拥有独立作战能力师级单位的规模。
“如果三个旅补充其他部队变成一个军,这个军是由杨长官亲自来带的吧。”赵大河略微有些失望,沉声问道。
李肇基点头:“是的,他渴望建立战功,而且在这次半岛战事筹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只能给他一个机会,但相信我,真正的恶仗在后面呢,而你,赵大河,也不能闲着,我授权你建立陆军第二军。”
“那岂不是让我白手起家?”赵大河笑了。
李肇基立刻摇头:“当然不是,我知道,平辽旅是你一手创建的,这里面的军官你可以抽调一半去筹备第二军的建立。另外,三个步兵旅各自抽调两个步兵营作为第二军的骨干部队。
今年和明年,讲武堂毕业和进修过的军官也让你优先挑选。
佐渡、济州、台湾、琉球和旅顺,五地驻扎的军队,炮台人员,也在你挑选范围内,但每个地方不许抽调超过五分之二。
最后,是我对你的个人支持,我的近卫团,会参与半岛战争,结束之后,你可以从里面抽调三分之一的人加入你的第二军。
最重要的是时间,你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这件事,两年不够可以三年,而第二军的士兵来援不受限制,不论是朝,鲜人还是日本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而资金和武备等资源,我也会倾全力支持你。
第一军和第二军,则是一同作为我们陆军的常备部队存在,不会再被精简。”
“第二军不是为半岛战争准备的?”赵大河疑惑。
李肇基摊开手:“我甚至不认为接下来发生在半岛的战事是一场战场,我更愿意称之为一场武装游行。”
实际上,情况并不是李肇基想象的那么平淡,但这场半岛战争确实并不激烈。
整个弘光四年的上半年,李肇基都在为半岛战争与大顺进行外交谈判。
李肇基自然希望大顺可以出兵,最好是在辽西走廊发起足够强有力的进攻,把更多的清军吸引在那个战略方向,商社陆军才好在半岛攻城略地。
但很显然的是,大顺方面对这场战争兴趣缺缺,这主要是因为,大顺此时的军队虽多,但仍旧是新旧军队混编的,而且在南北两个方向都要部署防御力量。
在南面,从连云港向内陆一直延伸到汉中,大顺需要防备大明和大西两个方向的进攻,而在北面,则是需要进行长城防御,拥有骑兵优势的清军对漠南的控制加强,并且长期驻军归化城,让大顺不得不在大同、宣府布置重兵。
大顺的军事战略是,以旧军守卫南北,以新军充当战略机动力量,布置于京畿和南阳、徐州两个方向,同时不断的整编旧军为新军。
从弘光元年到弘光四年,大顺一共编练了六万新军,但旅顺、徐州、南阳、关中三个方向分去了两万,其余四万新军和一万骑兵则在京畿作为机动兵力。
这样一支规模的军队,是无法打开满清重兵防御的辽西走廊的。
因此,在双方谈判之中,李自成还是想仿照当年北征的例子,双方合军,在辽东半岛登陆,迫使清军从辽西走廊和朝,鲜半岛收缩兵力,通过一两次关键战役,彻底歼灭清军。
但很显然,这是对大顺有利的战略,虽然李自成答应四百万两饷银,并且愿意割让朝,鲜南四道给东方商社,但李肇基仍然果断拒绝了。
北征期间,为了赏金,双方就有了龌龊,这一次李自成这么大方,那赏金肯定不好拿。而且事成之后,大顺是否履约,尚未可知。
若是不履约,只有两个结果。
其一,东方商社为大顺火中取栗,此次覆灭满清,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二,李肇基不服,强索自己应得的利益,极有可能与大顺陷入持久战中,而东方商社可打不起持久战。没有了满清,三足鼎立变成双雄争锋,继续作战,那边是大明与商社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顺结盟,人家是强强联合,自己则是弱弱联合,如何能敌?
再者,因为和大明的关系,李肇基也不想和大顺合作太深。因此,半岛战争必然是一场局部战争,李肇基只求占据更多的地盘,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覆灭满清。
最终,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和妥协,按照李肇基的方略进行战争。
大顺把手中的朝,鲜王李淏拿出来,派遣李来亨率领两千新军,前往济州岛,与第一军一起行动,登陆半岛,以为朝,鲜复国的名义,对满清发起战争,尽可能的把清军从辽东和辽西向朝,鲜半岛吸引,而大顺视情况在辽西走廊发起进攻,或者由商社出海军,协助大顺在辽东登陆。
只不过,这个方略完全就是大顺方面的一厢情愿。
原因很简单,李肇基的并未完全按照双方商议好的方略进攻,其在这场战争中的野心也是有限的。
弘光四月六月,随着顺军和朝,鲜王李淏抵达济州,半岛战争正式开始。
从一开始,大顺方面就察觉出了味道不对。
按照双方约定的计划,东方商社应该是从济州岛出发,直接在汉江口登陆,直取汉城,直接把半岛拦腰斩断,在站稳脚跟之后,继续北上,一直打过鸭绿江,进入辽东,迫使清军东援。
只不过,第一步,就在李肇基的授意下走错了。
海军确实在汉江口发起了登陆作战,只不过却是登陆了汉江口的觉华岛,然后再对半岛进行登陆,因为拖延和传说中的天气因素,几次登陆都宣布失败,就连协助登陆的舰队都遭遇了一定的损失。
最终,陆军选择就近在群山一带登陆,这已经是避开半岛西南诸多岛礁后,最靠南的一座天然良港了。
陆军的登陆非常迅速,两天内就有两个步兵旅登陆,因为第一军下辖的骑兵等附属部队比较多,因此完全的登陆持续了二十天,从济州岛出发的船队连续运输了三次才成功。
一直到完全登陆后,第一军才发起了进攻,在此期间,杨彦迪只是利用朝,鲜王李淏的名义,向朝,鲜各地派出使者,要求各地的官员、将领归附,而所有人只要来归,即可官升三级,若是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也可原职叙任,承认满清所封的一切官职,甚至连辫子都可以暂时不剪。
这样的政策直接导致了半岛之上陷入了死一般的安静,各级官吏照常留任,各地驻军也不移动,就等着东方商社与满清拼个胜负出来,大家才会表达态度。
第一军唯一的军事行动就是抽调了两个步兵营和一个骠骑兵团,前往釜山,对付驻扎那里的满洲八旗,但满洲八旗在听闻有敌军靠近之后,立刻收拾东西跑路,毕竟他们只有四百人。
在确定八旗撤退之后,这支混编部队并未入城,甚至连城内被遗弃的满洲亲眷和包衣奴都没有索要,反而告诉当地朝,鲜八旗和地方官员,安堵地方,勿要造乱是,随即便是撤军而去。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清军和各地驻军也并非相安无事,在吞并朝,鲜过程中造反的那些人,听闻有大军登陆,复国在望,纷纷出山相助,自发的袭击满清的官衙和驻军,但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得到帮助,而死伤惨重。
有些义军前来光州投附李淏,按照李肇基的命令,李淏拣选其中精锐,交由李来亨训练,编为朝,鲜禁军,但规模依旧有限,能做的也就是充当辎重兵而已。
半岛上的安静一直持续到了九月,双方一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只有探马和细作在双方之间来来回回的穿梭。
东方商社是摆明了赖着不走,而满清方面也实在不敢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