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宛芸已经从下人口中提前得知父亲临阳侯苏昌明要来看她。
于是,当临阳侯走到女儿房门口,就看到了这样一副情景。
女儿苏宛芸双手抱膝,泪水沿着她白皙的脸颊流下,长发散乱地披在身后,身影缩成了一团。
临阳侯看着心爱的女儿,劝慰道。
“芸儿,你这几天都没怎么吃饭,瘦了好多,为父看了真是心疼。”
临阳侯缓步走到床边,伸出手轻轻抚摸女儿的头发。
苏宛芸抬起泪汪汪的眼睛看向父亲,呜咽道。
“父亲,我真的没有胃口,什么也吃不下去。
求您不要把我嫁给病重的太子!”
她话音刚落,便听见父亲轻轻叹了口气,脸上满是难堪和无奈。
她了解父亲,知道父亲心里也十分犹豫。
这门亲事是圣上赐下的,实在难以推却。
然而,她后悔了,不想嫁给病入膏肓的太子了。
哪怕这桩婚事当初是她自己苦苦求来的。
哪怕太子当时英武非凡,是大周的战神。
如今也不过是个病弱之躯,命不久矣。
她还那样年轻,还有那么漫长的人生,怎能就这样葬送在一个将死之人的身上。
想到嫁给太子,未来可能要度过无数个寂寞难耐的日子。
她抓住父亲的手,用哀求的目光望着临阳侯。
“芸儿,你也知道,这是皇上的旨意。
太子虽然身体欠佳,但他毕竟曾经是我们大周的战神。
你嫁给他,就是嫁给天家了。
若是能为太子生下一儿半女,就是皇长孙了。”
临阳侯还在劝说。
“我不要当太子妃,我不要!”
苏宛芸哭着喊道,泪水模糊了视线。
“父亲,您只想着侯府的荣耀,却不考虑我的一生幸福。”
侯夫人杨氏见女儿这样,终于忍不住走过去,轻轻拍着苏宛芸的背。
“芸儿,母亲理解你的心情。
你放心,你父亲和我都在为你想对策,一定会想出好办法来。”
苏宛芸听了母亲的话,心中一动,抬起头来望向父母。
她看到母亲正目光灼灼地看着父亲,父亲的脸上也透着些许心事。
“父亲,您是想出什么办法了吗?”
苏宛芸小心翼翼地问道。
临阳侯面露难色,沉吟了一会,才轻声说。
“今日暂且不要再提此事。你先好好吃饭。
父亲自会为你设想。”
苏宛芸心中一喜,看来母亲没有诓他,父亲的确有对策。
也许真的有转机,她可以不用嫁给将死的太子了!
幽静的小院落里,苏婉宁独自坐在廊下的石凳上。
她已经在这个偏远的乡间住了有一段时日了。
作为被临阳侯休弃的妻子李氏所生的女儿,她只带着一个奶妈和一个侍女,住在这里过着没人打扰的清净日子。
不过,她知道,这清静的日子注定不会太长久。
生子系统已经告诉她。
这一次的目标是大周国的太子裴衍,为他生下子嗣。
皇帝为临阳侯之女和太子裴衍赐婚。
据说,太子病了许久。
皇后着急极了,数次催促临阳侯府赶紧选定日子,将太子妃送入府中,好为太子冲喜,早日完婚,尽快生下皇子。
可是临阳侯府却一直在故意拖延。
听到这些消息,苏婉宁不禁微微一笑。
她知道,自己不需要着急。
迟早,临阳侯会想起这个被他扔在乡下的女儿。
苏婉宁抬头看了看空中飞过的大雁,又低头整理了一下自己淡黄的裙裾。
她相信,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的。
果然,这日,苏婉宁带着贴身侍女去外面散了一会步,快走到所住的院落了,就看见奶娘匆匆找了过来。
“姑娘,你可回来了。
侯爷派人来了,说要接你回侯府。”
苏婉宁轻快的步伐一顿,眼睛一亮,她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她却假装诧异地问着奶娘。
“侯府来人了?他们说要接我回去?”
奶娘点点头,一边用手帕擦着汗,一边说。
“是啊!姑娘,侯爷终于想起您来了。
我看这次侯爷是要把您接回府中,给您议定婚事了。”
“夫人去世前,曾给侯爷捎了封信。
信中说自己一直守着诺言,没有再嫁。
还请侯爷为姑娘慎重挑选一门好婚事。
看来侯爷这次是上心了。
也是,姑娘今年已十八岁了,是该议婚了。
作为侯府长女,姑娘还是该回府里,以侯府小姐的身份出嫁,那对姑娘才更好。”
奶娘一边猜测着,一边自言自语。
奶娘还在絮絮叨叨,苏婉宁听着,心却像是被什么扎了一下,又酸又涩。
这侯爷父亲的确是要为她谋划一门“好婚事” 。
却未必是奶娘和过世的母亲心中的好婚事 。
院门口已站着几名侯府的家丁。
少女缓步走进了院落。
领头的孙嬷嬷看到苏婉宁的那一刻,不禁心中一颤。
她暗自感叹,这位小姐长得真是好啊!
难怪侯爷念念不忘前头那位夫人,
休了,也不许她再嫁。
孙嬷嬷朝她微笑致礼。
“大姑娘,我是奉侯爷和夫人之命来请您回府的。”
孙嬷嬷说着话,却仔细观察着面前的少女。
她以为大姑娘听到可以回侯府的消息,必定会欣喜异常。
哪里知道苏婉宁却只是淡淡地瞥了她一眼。
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平静地说着。
“我不回去,这里住着挺好的。”
孙嬷嬷心里暗叫不好,若是搞不定大姑娘,让她同意回府,那后面的计划就难以实施了。
毕竟,不回府的话,怎么让这位大姑娘替嫁到太子府上去冲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