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想着第二日就回村,哪曾想遇到了第二个意料之外的人。
林秀才突然造访,李宁安在他一露面就跑了过来,拱手笑道:“不知林先生怎么来了?”
李宁安也是捡好听的说,称为“先生”,是有意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
《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阙者。”
喊林秀才先生比喊他秀才更能让他高兴。
“哈哈,今天县学休沐,我问了你的学兄赵玉吉才寻了你的住处。”
李宁安:“先生令府上知会一声学生自会去拜访,怎敢劳烦您亲自来”
看着李宁安一脸认真,林秀才更加满意了。
李明溪则在旁边有些拘谨,打了声招呼就张罗着去后院拿壶茶来。
林秀才是关注李宁安前几场红榜成绩之后才决定过来的,从李明礼带他来家中时接触过几次后,从他对李宁安的几番接触下来还是比较欣赏李宁安的。
李宁安并不喜欢在闲谈中只讲他自己,这小子言语很会投机喜欢谈对方所关心的事。
他这种察言观色拉近双方距离的方式并没有引起自己的反感,林秀才反而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
不过这确实如此,李宁安前世好歹也是在单位里混了几年揣摩领导心意,规规矩矩的做好自己,这方面的分寸他还是知道的。
大雍朝不缺天才,少年中举者也不是没有,可是光会学习却无法在官场上,可进可退,进退自如,那还不如找个安稳的活计,避免使自己陷入窘境。
虽说林贺义自己仍然在坚持举业,可是他自己知道他最多也就是个举人了。
这些年他也是想着多发展些在读书人之间的关系,有个好名声,到时好为自己的子女做些准备。
要知道古代社会的阶级是天堑,没有谁愿意世世代代为奴为仆,若只是个良家子倒还罢了,既然已经实现了咸鱼翻身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又怎么舍得失掉秀才给予他的特权呢!
因此他更重视子女的教育,要维护自身阶级不会跌落,为了家族地位的永久,在对书籍的占有和对知识的掠夺上是不敢放手的。
等到李明溪回来,林秀才看向二人,说道:“走吧,我请你们吃饭。”
李宁安却有些愕然,在礼法特权上秀才是不可以和百姓坐在一起吃饭,百姓还必须尊重秀才以高规格接待秀才,庶民见了士绅要用官礼谒见。
看着李宁安婉言谢绝,林秀才就不再多说什么起身告辞了。
等到人离开,李明溪才松了口气,“这林秀才看着真是神采飞扬呀!这秀才老爷就是不一样,你俩聊天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爹,那我要是考上了秀才岂不是说你啥事都得听我的。”
李宁安冲着自顾自喝着茶水的李明溪笑着说。
谁知李明溪摆了摆手,埋怨了一句,“去你丫的,你就是考上了状元我也是你老子,你还想骑我头上。”
把东西都收拾完,看见李宁安倒头就想睡,李明溪上前给了他一脚,“都是啥天呀?赶紧洗个脚,锅里熬了姜汤喝一碗再睡,要是染上了风寒,那可不得了。”
次日一早,出了客栈想着赶紧回去可看着热闹的的大街,却也没了前几日蔫蔫的状态。
街边突兀横出的飞檐,还有那飘扬的商铺旗帜和粼粼而来的马车以及川流不息的行人,让两人有些不舍得离开。
在三河村哪有这景象呀!一望无际的都是田。
想着玩上一圈,在这样的想法促使下,俩人倒是闲逛了起来。
从前街走是百多丈长的一条宽敞的大街,地上铺着石板马车在上面走过,虽有些颠簸,但大体平稳。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不仅仅是道路两边的店铺琳琅满目,还有地上的农户摆摊卖着自家产的农家物事,走街串巷挑着扁担的小贩四处吆喝着,每一个人都是笑着招揽着生意。
这倒是让李宁安看傻了眼,心里还觉着县城的人就是与村上的不一样。
从村里去镇上赶集的农户基本上就没人扯着个嗓子在那叫嚷售卖,等着客人临门,县里的情况倒是好些,细细一瞧从事着不同行业的人,并不显得杂乱。
卖粮食的、卖菜的、卖鸡鸭鱼以及各种肉的、还有卖日用杂货、各种布、针头线脑、糖瓜蜜饯零食……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听旁人一说才晓得今日县城有庙会,各家趁着卖东西的人多,今天便宜些,都疯狂买着东西。
百姓疯狂的一幕,让李宁安十分激动,谁说古代人生活不那么精细什么都缺,现在看来只要生活在和平年代,过些小日子还是可行的。
李宁安兴冲冲地跟着李明溪去赶庙会,要想自己逛也行,可是摸了摸自己的挎兜发现除了上次考场买炭剩的20文没还给老爹,身上也就没什么钱了,只能把自己去逛的想法作罢。
进了里巷才发现哪有这么大的庙会呀!简直就是整一个桃源县集会,怕不是全县城百姓都聚集到这里来了。
有人丢了鞋子,有人丢了帽子,七七八八的丢什么都有。
要是往回一张望,怕是衣服都得被别人扒下来。
将马车寄存在客栈没有赶出来,李明溪又紧了紧钱袋赶紧用一只手护着就怕丢了。
李宁安揪着老爹的腰带,偏着头看着卖糖葫芦的小商贩,杵在旁边给迷住了走不动道。
“爹,要不咱们回去带点吃的给小妹他们,其他东西买多了,家里不够分我看不如就买些糖葫芦吧!”
李宁安保证不是他想吃,只是想带些回去分给自己馋嘴的妹妹。
里巷边上,小商贩抱着插糖葫芦的木棍子靠在破旧而古朴的长满青苔的院落墙边。
他倒是不急着去抢位置,按照每年的惯例自己拎着平常一年都少见的零嘴,抱着棍子举得老高,每次庙会都没有剩下的。
长棍子上头紧紧缠着结结实实的稻草,用麻布牢牢的包起来。
穿糖葫芦的长仟子就直接插在上面,一串串的,红彤彤的,即使街上卖的货物不少,但始终是分外显眼。
那商贩在嘈杂的人声里卖力地吆喝,“糖葫芦嘞,酸酸甜甜,好吃的糖葫芦!”
李明溪有些不舍得花钱,想着买串给儿子尝尝就算了,家里可不老少人,可想着家里的女儿,还是决定松松钱袋多买点。
那卖糖葫芦的还在使劲吆喝,本着对女儿好些的想法,买了不少。
糖葫芦用的山楂倒是不贵,三四文钱文钱就可以买不少,但是用的其他原料就不便宜,像糖就是个好东西。
寻常人想买还买不到,县城倒是不知道怎样,反正在三河村只能在镇上赶集时,有些行商会售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