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别问,我科举 > 第220章 担任同考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了担任同考官,李宁安不得不缺席接下来得日讲课。

太子经筵由内阁负责,虽然会试由礼部主办,但主考是阁臣,同考官则是来自词臣、言道和六部,单靠礼部无法完全协调,因此最终决策权仍在阁臣手中。

所以李宁安请假找的是内阁,顺便告知了自己的新上司詹事府詹事萧烨。

刚开始听时,李宁安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萧烨“宵夜”。

谭彦霖现在兼任礼部左侍郎,秦义康则是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负责掌管院事。

其实秦义康自己也没想到,前几年还为前途担忧,如今升职竟然这么快。

这一天,太子兴致勃勃地等待李宁安讲课,《尚书》这一讲的内容太子已经背得非常熟悉,只等李宁安来测试他。

然而听课前,太子才被告知李宁安请了假。

\"李先生去哪儿了?\"

太子可是已经习惯了李宁安按照章程讲课的方式,自从他担任东宫日讲官以来,一直非常勤勉,除了他的儿子出生那几天不在,其他时间都没有缺席过。

太子已经习惯了李宁安的讲课方式,相较于其他讲官无疑显得别出心裁。

在太子看来这位年长自己几岁的李先生对于经学完全是知之甚深,非常深厚。

并且对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即使是市面上的话本,太子听到宫中内侍闲聊时提到的,闲来时李宁安也能说上一两句。

但李宁安平时不爱多说,只有太子在学业上取得重大进展时说上几句,太子能够理解,若是说多了怕是以后想见李宁安就难了。

不过李宁安说的几句话往往比小太监们讲得更有趣,汪温都忍不住侧耳听着。

经过对李宁安的逐渐了解,太子也听说了他并不擅长作诗。

这是太子之前不知道的事情,他只觉得李宁安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甚至在太子觉得困扰的算学方面,李宁安也能无所难倒,甚至能预测太子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李宁安担任东宫日讲之后,太子与他逐渐熟悉起来。

太子了解到他是一位精通《诗经》的儒士,并且了解到李三元常常因为作诗而感到困惑,以至于同僚们常常拿这个问题开玩笑,太子常拿此事打趣,“怪不得李先生平素只是引用名人诗词,却从不下场自己作诗。”

“李中允入了贡院,任此次会试的同考官了。”汪温略显讶异的出声说道。

太子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有些失望,因为李宁安的性格与他最为契合。

他总觉得李宁安和他有些相似,太子当着父皇和母后面前时总是装得乖巧,但私底下对有趣的事情很感兴趣,李宁安提供的新鲜劲让他开心的很。

但是,李先生不仅仅只是有趣,他的学问和对文学的研究也让太子非常钦佩。

李宁安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解释问题,考虑问题时也能设身处地的为太子着想。

知道李宁安去当考官了,太子心里自然有些失望。

但他清楚地知道,李宁安不可能永远做他的老师,但至少李宁安曾经担任过他的老师,有一个有趣的老师在太子看来就已经让他感到很开心。

......

会试进入倒计时了,各位考官一起集思广益,制定出题目。

对于四书和诗赋各三道的题目,由主考和副主考共同拟定,而对于五经的题目,则由其他同考官按照分房制度每个人至少出一道,主考再从中挑选。

《诗经》作为一经的同考官最多,一共出了九道题目,然后由赵登禹和谈召海来选出其中的三道,最终确定为会试的命题。

此时,李宁安也明白为什么廖贺再次担任同考了,原因在于他是翰林院中治《春秋》的翰林少,《春秋》被视为孤经之一。

而能够被选为同考的人都是翰林院中表现出色的人才,可是经过一番筛选,最终还是由廖贺担任了这个职责。

廖贺对科试非常熟悉,毕竟连乡试的主考都做过,他在众人之中是最有经验的。

出题和收卷的流程他都处理得非常快速。

出完题之后,所有的同考官都走到自己的考房等待分卷。

李宁安手下也有几位阅卷官,都是白发白须的老者,比李宁安这位房官经验更加丰富。

庆宁七年的会试共有近五千名考生,只录取了三百人成为贡士,比上一届少了十五人,竞争非常激烈。

李宁安这一房分到了近六百份考卷,堆在桌上让人惊叹不已。

\"我们尽快评阅吧,总裁催得很紧,若是迟了我们可承受不起责任。\"

李宁安与几位阅卷官一起将一些明显有错漏的考卷筛选出来,在将考卷均匀分配给其他阅卷官之前,他也自己看了一部分考卷。

然后,其他阅卷官挑选的考卷也会汇总到李宁安这边,由他来决定优劣。

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宁安完全可以决定一房考生的生死。

但若是落卷中存在遗漏,责任也是落在了他的头上。

考卷数量众多,但给考官们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幸好李宁安阅卷速度比常人快很多。

他能迅速看完一份考卷,然后进行评价。

治《诗经》一经的考生数量众多,因此他们的文章水平相对要高一些。

李宁安迅速浏览了近十份考卷,留出几份作备选。

之后他又仔细研读了几位阅卷官呈交上来的考卷。

他对待工作的专注程度非比寻常,一旦投入,效率比常人高得多。

几位阅卷官只感觉到李宁安在飞速地读卷评点,结果就是过滤掉了大部分考卷。

这可是李宁安第一次参与会试的阅卷工作,其他几位阅卷官比他更有经验的多。

李宁安一通光速阅卷直接把他们看呆了,转而开始担心李宁安不懂得阅卷规则,导致优秀的考卷被错过了。

然而,当几位阅卷官再次查看被黜落的落卷后,他们才发现被李宁安挑选的考卷确实有其错点原因,看到这他们才稍稍放心了下来。

毕竟若阅卷时出了纰漏,李宁安是房官负主要责任,他们这群人同样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