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头村比起大溪沟村来,人口也不少,且村里还有大片山地,每年种出来的粮食都够指标,因此村民生活还算凑合。
能吃得起饭就能养得起娃,这里家家户户基本上四个孩子打底,主打就是一个人多力量大,直接暴力覆盖了农村生产力低下这一短板。
在这村里从小长到大,对这片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再加上家里兄弟几个感情向来不错,闺女嫁到这里背靠舅家想必不能吃亏,钱大娘心动了。
甭管谁上门来说她都十分认真的招待,细细询问人家男方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条件,一点儿也不敢放松。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生怕再跟钱庆春那时候一样,招来一个佟家那样的黑心肝,一家子可再经不住折腾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更何况还是能挣钱的,没一会儿于家的院子里就坐满了人。
大家保媒都很敬业,为了给钱家留下个好印象,啥话好听说啥话,夸的秦小妹比天上的仙女还要完美无缺。
相亲是双向选择,要搁别的小闺女自然没那么多可挑的,可秦小妹不一样,单她有手艺这一点就击败了这村儿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女同志。
再说她个人条件也不差,未嫁的闺女却已经置办好缝纫机、戴上手表、蹬上自行车了,到哪儿她都算头一份儿。
已经有这么好的个人条件,家里还没有拖累,又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子加分,秦小妹几乎可以在相亲市场横着走。
如果她真打算找个男人嫁了,那这的确是好事一桩。
说不出心里是啥滋味儿,秦小妹不想让别人瞎忙活,多次暗示、明示自己不想结婚。
可这些带着任务来的婶子大娘哪儿肯听她的,不仅对她“幼稚”的个人想法表示嗤之以鼻,还捂着嘴笑话她。
“十八啦~不小啦!今年处对象、明年年底结婚、后年抱上娃,时间正正好,刚够打结婚证的,一点儿不耽搁!”
合着先生孩子后扯证啊!秦小妹一愣,看向钱大娘,“娘,你们镐头村就这风气?”
好在后者也是一脸不认同,连带着语气也冷下来。
“闺女大了,该考虑的是要考虑,有合适的咱就相看,没有就再等等。
就是处上对象了也叫他们多熟悉两年,够年纪了再结婚,先生娃后领证这种事儿我们家可不干的。”
别说什么大家都这样,好人家的姑娘谁这么干?
还不是看不起秦小妹,觉得她是个孤女被钱家收养,身边没有亲爹亲娘把关,就想糊弄她。
如果是真心实意来介绍对象,奔着两好搁一好的目标来诚心相看的,钱大娘当然欢迎。
可如果心思不对,既要姑娘有本事能挣钱;又要姑娘性格软好拿捏,那就别怪她说话直、不中听了。
果然,一听钱大娘这话里话外意思坚决,一点儿机会都不给,来找她说话的几个妇女全都面露难色。
她们保媒的男娃子基本上二十出头,年纪倒是不大,可这好对象就跟地里的大白菜是一样的,哪儿哪儿都好的当然招人惦记,早点定下来不也省的夜长梦多嘛。
她们都是男方那边请来的,自然和男方统一战线,都想花最小的力气、最少的钱办成好事。
处对象的时间长对男方来说可没有好处,一来费钱更费力;二来也不稳定,但凡有脑子的肯定不能干。
可只有亲眼见过秦小妹,跟她说过话的人才会知道她这样通透明白的姑娘有多难得,能挣钱还不端着,有些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
钱大娘的话成功刷下去几个舍不得出钱出力的,可还有三四个依旧坚持着。
她们表示上头规定有结婚的年龄,听话照做是应该的,只要姑娘好,男方愿意等。
这样还算有诚意,钱大娘和钱老太对视一眼,两个人又细细的过问男方是啥情况?家里都有啥人?爹娘好相处否?
在七十年代,不论男女,谁说自己不想结婚处对象,只想光棍一条打到老,估计都会被当成神经病、失心疯来对待。
因此老钱一家并不觉得自己在做多余的事,在她们看来,早早的为小妹着想,帮她铺平前方的路才是父母之爱的至高体现。
正因为她们完全是出于好心,是充满爱意在做这件事情,秦小妹才不知道该怎么说。
应该说她说了也没用,之前在家秦小妹也明里暗里表示过自己不想结婚,只愿意一辈子待在家里陪伴爹娘。
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明显钱大娘和钱老太谁也没把秦小妹当时说的话当一回事儿,
毕竟十几岁的女娃子,原生的家庭又不幸福,逃避婚姻是很正常的,她们总觉着等秦小妹再大一些就会改变主意。
好的对象不论男女都一样抢手,等她大了改变主意,到时候身边却没有好男人可怎么办?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发生,先留意着,将资源抓在手里总是没错的。
不管将来孩子走哪条路,时刻给她预备着让她有退路,这也不失为一种兜底。
父母之爱子,当为其计深远,秦小妹没办法控制家人对她的爱,只能自己蹲在墙角烦恼,闷闷不乐。
似乎总和她兴趣相反,李树这会儿倒是活泛起来,蹲在人家媒人面前,两眼直勾勾盯着人家的嘴,听的比钱大娘和钱老太还要认真。
时不时还发出两句灵魂质问。
“不对呀~你说男方老实认干,除了干活就是干活,从来不扯犊子,那他家咋还能这么穷?一屋子壮劳力没有吃闲饭的,家里连大门儿都没有,像话吗?”
都说媒人的嘴骗人的鬼,所谓说媒,真心话只有一半,其中道道还得自己分辨。
毕竟为了成好事儿拿介绍费,大家肯定都挑着好听话说,这也算是约定俗成的,倒不是谁有坏心眼儿。
被李树问住,那妇女脸色有些尴尬,但见他是个半大小孩儿,很快就又挺起腰杆,摆摆手道:
“哎呀,这有啥?主要还得是人好,会过日子!反正咱闺女这手艺够用,人也勤快心善,条件上就别要求太多了。
等结了婚,你们家有钱,他们家有人,瞧瞧!多般配呀!”妇女一笑,露出一口大黄牙。
可李树却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