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愈这番言论一出,有心人立刻就想到了另外的一个时间节点。

“不是安史之乱,那自然就是泾原兵变了。”

这些东西全都是小而精的贵重物品,怎么看都不像随手一埋。

有人开始开发脑洞。

“估计埋这些东西的人是一个贪官,他原本就习惯将一些宝贝放在瓦罐里,积攒多了之后,没想到泾原兵变了。

现在我们知道泾原兵变没能彻底闹起来,当时的人可不知道。

他们一看兵变,恐怕会是又一个安史之乱,当时就卷铺盖逃跑,顺便将自己这么多年贪污来的东西埋在了地下。

至于为什么后来没挖?

估计就是全家都死了。”

这个说法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言之有理,在逻辑上也算是形成了闭环。

“逻辑”这个词还是听唐晓说的,现在已经快成很多人的口头禅了。

用这个词来表示思维上的规律,感觉好像深刻很多。

“这到底是谁埋的?在的话吱个声儿呗。”

有人不想再猜来猜去,直接了当的问。

“前面的你是不是傻?

这人要真承认那还不立刻要去牢里一趟。”

哈哈哈,也是,直接将税银弄进了自己口袋里,就算这事情还没发生,他一生这官途也怕是到了尽头了。

【关于何家村宝藏的主人到底是谁?这几十年来也一直众说纷纭。

经过专家的研究,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这批宝藏是在唐德宗的年代里埋下来的。

刚才有人猜的八九不离十,埋这些东西的人确实是一位官员,关于他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因为这确实没有确定,只是一个猜测罢了。

这位官员在泾原兵变发生的时候,在库房里拿了不少东西,当时他没跑脱,被困在长安城里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他将那些物品整理好之后埋在了地下。

在长安城里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服软,投降了叛军,估计是真的不对大唐抱什么期望了。

没想到后来大唐挺过去了,这位仁兄也就死了。】

嘿,前面那位还真的猜的差不多。

要说这个人确实也挺倒霉的,现在无论真假,可以确定的是,埋这宝贝的人绝对没来得及告诉别人,然后就死了。

把东西埋到地下,这就是赤裸裸的暴殄天物。

朱厚照以前从没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有的百姓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存的钱被偷,大都会选择将钱埋在一个地方。

这种情况多了,难免有人忘了埋钱之地,让后来人捡了漏子。

坊间流传的故事里不乏遇到奇遇,然后一夜暴富的人。

看了与经济有关的书,朱厚照这才明白,这种行为是妥妥的浪费。

货币的意义在于流通,不在于储藏。

你埋一点,我埋一点,世上的钱就会越来越少。

幸好如今的铜钱都是有价值的,埋在地下也不怕腐坏,这才没弄出什么大乱子。

不然搞出一个经济危机,可有得那些人受的。

……

唐晓慢慢随着人流往外走,大家也都不再想七想八了,都想看看这最后一个展览。

有人可注意着呢,唐晓在买票的时候,虽然大家没有仔细看清楚门票,但价格还是看出来了。

在这个巨大的博物馆里,270块钱的门票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天价了,之前看了那么多东西都是不要钱的。

他们倒是要看看,这个所谓的大唐壁画有多好看?

苏轼父子三人安静的在房间里看天幕。

说起这大唐壁画,那就不得不提起吴道子。

作为吴道子的忠实迷弟,苏轼觉得只有吴道子的壁画才能称得上是大唐珍品。

门票这么贵,估计也就只有画圣的画才配。

眼看着唐晓慢慢走,下了台阶,在中间竟然还有工作人员提醒要换鞋套。

这一下子就将大家的兴致拉到了最高。

别的展馆是没人管的,只有这个进去竟然还得套鞋套,管的这么严,那里面绝对就是最重要的宝贝了。

一进去,这个展馆相比于别的展馆就大不一样了。

黑漆漆又空荡荡。

唐晓快速的走过了序厅,赶紧往后去。

序厅里有几座陪葬墓的地上模型,这要是被有心人看到,这些墓恐怕都得提前被扒的一干二净。

还是别让他们注意到。

这些壁画全都被封在了玻璃柜里,参观的人只能顺着微暗的灯光,透过玻璃观看这些壁画。

一幅又一幅的欣赏过去,很多人觉得这些东西看着很乏味。

无非就是一些普通的画罢了,远没有那些金银器物好看。

有点艺术鉴赏的人也有些迷惑不解。

这些画虽然技艺不错,但也称不上是绝顶之作,花那么多钱就看这些,有些不太值得吧。

因为年代久远,这些画的颜色远没有最初那么鲜艳,不懂的人看着只觉得破破旧旧。

有一位老画工越看越觉得这画有点眼熟,很像是早些年他给师傅帮工的时候,给一位王爷画的墓道画。

当时他刚刚学画没几年,只能给师傅打打下手。

没想到这画被放在了这里。

何德何能啊?

【这些玻璃展柜可不便宜,壁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里面都是恒温恒湿的,就是防止壁画出问题,再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

唐晓越介绍,很多人越迷茫。

有人已经看出来了,这些壁画不像是出自名家,论价值,实在不算太高。

有些土夫子嗤笑一声,这些东西他都不稀得要,亏得后世之人还将这当做宝贝。

等唐晓继续往后走,新出现的这些画可以看出技艺确实有了提升,可在一些大家看来,却还是称不上上品之作。

能称得上绝对兴奋的人也只有那些认出自己画作的画工了。

大家的反应不高,唐晓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我明白你们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些画能被当成珍品,能受到这么周全的保护。

在你们那个时代,有名的画家的画作虽然难求,但看的人也不少。

可在现在却不是这样。

像是顾恺之吴道子的真迹,传到现在数量已经很少了,最多也总共不过几十幅。

就这几十幅,好些在早年都流落在了海外,要不就是收藏在了博物馆里。

画作不像瓷器、金银器。

瓷器、金银器可以放在博物馆里展示,时间长了也不会有大的损耗。

画作可就不一样了。

本身这些画作就已经很脆弱了,在外面放的时间长了,只会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

所以一些大画家的真迹是很难被看到的,除非是有什么大型的专门的展览。

很多博物馆里面放着的都是一些临摹品,还有很多大画家的代表作早就失传了,也只有一些临摹品传了下来。】

文人墨客表示理解,他们这些人愿意耗费钱财千辛万苦的去各处遍寻古籍和古画,就是因为古籍和古画难得又珍贵。

想想壁画也是这个道理,汉人和唐人都爱在墙壁上画画,可那些画大都随着建筑消散了。

装裱好的话还可能被人收藏,流传下来的几率反而会更大一些。

【如今保存完好的壁画大都是墓里的。

也庆幸你们有这个习惯,才让我们现在能看到那个时期的风采。

这个展馆里所有的壁画都是大唐王公贵族墓道里的,大部分出自乾陵的陪葬墓。

就算是墓里的,保存的也相当不易。

一些盗墓贼是真的不做人,他们盗墓的时候心虚,总感觉那些壁画上的人物好似盯着他们。

他们偷东西的时候就会故意将壁画上的人物眼睛戳烂。】

好一个做贼心虚呀!

天杀的盗墓贼,竟然还有害怕的东西。

物少而稀这个道理大家不难理解,自认为画功不错的人,也收起了高高在上的态度,开始用纯艺术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画。

艺术这一方面很容易被名利裹挟,不懂装懂的人可太多了。

他们看画不看这画好不好,只看是不是大家出品。

这种想法绝对就是落了下乘。

一幅一幅看过去,很快就到了中间。

展馆看画的人本来就三三两两,大部分人都聚集在了这里。

可以看出来,这幅画原本画幅很长,现在摆放在这里被切割成了好几块。

画面的内容好似是王公贵族出行图,最远方是山,再往前一点是高耸的阙楼,最前面那些人全都被画的惟妙惟肖,可以看出画这画的人必定是一位大家,技艺不凡。

这么看来,墓道里的话还是有精品的,不知道这是何人所画?

如果不是什么大家的话,那只能说明高手在民间。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阙楼仪仗图,是壁画馆的镇馆之宝也是禁止出国展览的宝物之一。

这画总共有两幅,被画在了懿德太子墓的墓道两边。

关于唐代的建筑以及一些礼仪,后世之人都知之甚少,就算是书上有记载,也只是干巴巴的文字,不像这画。

画就摆在这里,画上的任何东西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都有研究的价值。

像是那上面的阙楼,还有人们的装束,以及王公贵族出行时的礼仪。

这都是书上很少记载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在这幅画里面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有些看不懂的百姓,眼看着好几个后世之人站在这里目光痴迷的细细观摩着壁画。看着这些人沉浸在其中的神情,他们好似感受到了壁画的魔力,也真心明白了这些东西的珍贵之处和价值所在。

他们这些粗人就只适合看那些金银器物,之所以觉得没意思,不是这东西不好,而是以他们现在的文化素养来说,看不懂这些东西。

李显有些伤心,他和皇后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可怜儿子死的惨呀!

先前他刚刚重临帝位之时,就已经下令要把儿子的灵柩从洛阳迁到乾陵,想来现在还在路上呢。

墓还没有完全建好,没想到却直接看到了墓上的壁画。

后面陈列的壁画上画的全都是唐代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

大家欣赏了狩猎图和打马球图,也算是对大唐王公贵族的生活有了基本概念。

侍女们那飘逸的衣裙、唐宫巍峨的楼台、骏马奔驰的身姿,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画面都至少算是中上之作。

想到到处散佚的名画,米芾有一种心痛之感。

他痴迷于画,为此不惜耗费多年时间精力做了一本画史,不知上面提到的画有几幅流传到了后世?

数量想必不多吧,可惜后世的人们不能欣赏到绝顶的画作了。

【这些壁画原本的主人不是公主就是王爷,最不济也都和李唐皇室沾亲带故。

这么多年以来,乾陵没啥事,这些墓可没能逃脱的了。

早就一一被盗墓贼光顾了。

说起盗墓贼,我个人是有些火大。

有的人是真的没素质,你拿东西就拿,你还爱破坏,还爱拿人家的尸体泄愤。

这种人是纯纯的畜生不如。】

谁说不是呢。

那些盗墓贼自诩为土夫子,其实就和阴沟里的老鼠差不多,整天干着为人所不齿的勾当,被骂也是应当的。

壁画馆虽大,参观起来时间过得也很快。

唐晓出了门,也算是初步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可能很多人不懂这些壁画的含义,但是她本人站在底下观看的时候,那种冲击感可以称之为震撼。

有人常说看画就得去画展去看真迹,印刷的再像也和原作不一样。

那种纹理那种手法无论怎样印刷都体现不出来。

这话放在这里也能适用,透过镜头看,肯定不如身临其境好。

看了一眼时间,已经差不多11点多了。

这次出来唐晓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体力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最开始的时候身体虚弱,每次直播过后都只觉得困倦,身体明显有些负担不起。

这次走走停停将近三个小时,她完全没有觉得累。

回过头来看,每次直播过后,她那孱弱的身体其实都有变化,只是比较细微,当时没有注意到。

直到积累到了现在,与以前相比,现在完全就是质的变化了。

看来是时候考虑长途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