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孔子之所以能回鲁国,主要靠了一个徒弟,这位就是孔子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冉求。

冉求年轻的时候在季氏当过门客,后来跟着孔子学习,再后来就跟着他周游列国了。

应该就是在回到卫国之后,一直留在孔子身边的几个弟子也都分散到各国,寻求自己的前途了。

而冉求跟另外几个人就被季桓子的儿子季康子招揽了过去。

没过多长时间,冉求立了一个大功。

就在公元前484年这一年,齐鲁两国爆发了战争,齐国主动入侵,鲁国有些支撑不住。

全赖冉求率军抵抗身先士卒,他让步兵拿上长矛突击,用了新的战术,最终让鲁国获得了胜利。

他之所以这么卖命,一是为了政治前途,二就是为了立一个功劳,说服季康子将老师孔子迎回来。

弟子都这么厉害,那老师的本事自然是更胜一筹的。

季康子想到这一点,他心动了。

其实迎回孔子,他之前也想过,但还是怕孔子仍旧跟他们家作对,再加上孔子威望甚高,自己又刚刚上位,权力不稳就不好了。

这一次也是因为冉求在中间穿针引线,这才打消了季康子的顾虑,在外漂流了十几年的孔子才终于能够回国。】

早前听唐晓说起后世的学校,他们很多人其实是有些不适应的。

不是女老师的原因,而是师生观念。

自古以来,师徒关系是一种很牢靠的关系,基本上就和父子关系差一点。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知识的匮乏与珍稀。

任何一点技能都是一辈子受用无穷的,这可全都是吃饭的家伙。

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和人生经验倾囊相授,这可真的是了不得的事情。

“天地君亲师”,可不是说说而已。

可后世那种教育模式,很明显,不可能和现在一样。

一个班里差不多四五十个学生,一个老师一般要教好几个班,年年都换新学生,这种体量最终导致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淡薄。

老师教书的行为更像是出卖自己知识,更像是为学生服务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有些皇帝其实是更喜欢这样的。

朱厚照想了想大明。

那些江南出身的官员为什么总是一条心?

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联系太紧密了。

江南那边相较于其他地方算是富贵,宗族们抱团抱得很紧。

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从小就会在宗族里的学堂上学,同窗都是堂兄弟,老师,有可能就是族里的长辈。

一些中了秀才的孩子,会慢慢在外面求学,这时候要拜好老师,第一个讲究的是人脉,第二个看的才是才华。

一个有名的老师和书院,往往就能将当地的权贵人家和有才华之人联系起来,读书一读就是好些年,在没有踏进京城的时候,他们这些人就已经很团结了。

这种情况下,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将宗族打散,以及像后世一样建立学校,人越多,老师的地位也就不那么崇高了。

可要做到这一点,何其难呀!

朱厚照脑子有点儿疼,学校这个可以着手办理,但要动宗族,这就需要好好思量思量,准备准备。

要是一上来蛮干,他可明白那些人能做出什么事,再给自己整一个落水身亡也不是不可能。

【回到鲁国的孔子颇有一种日暮西山之感,不管是从理想上还是从生理上都是如此。

既然理想注定实现不了,如今有了安稳的环境,在余生的时间里,他决定要把一些书籍整理完。

弟子们跟着孔子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和后世所说的五经不一样,因为乐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失传了,之后的科举考的主要就是四书五经,独独缺了《乐经》。】

有些人想起来了,孔子原本教授的就是六艺,如今修订了六经,也算是对照。

旁边有人听到这话,赶紧忙不迭的过来纠正。

这两个不是一个东西,六经和六艺像的部分就只有《礼》、《乐》了,就这还不算完全重合。

其余的东西,关联性也没有特别大。

六艺里面的《书》更多的指的是写字好,还要会写一些公文,函文之类的。

这六经不是孔子写的,他相当于汇总了一下,兴许还融合了自己的理解。

这人听得连连点头,直说自己脑子不好,没记清楚。

【回国之后,他的余生也就只有6年,可这6年里他还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伤痛。

就在他回国的前一年,他的夫人去世了。

回国的第二年,唯一的儿子孔鲤没了,孔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个中酸楚自不必说。

儿子给他留下的也就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孙子,没过多久,儿媳妇改嫁了,他们家就剩他们祖孙两个相依为命。

第四年,一直陪伴在孔子身侧的弟子颜回去世,这位就是一箪食、一瓢饮的那位。

颜回在孔子眼中是一个很好的弟子,安贫乐道又聪明,能静得下心,他是想把颜回当做继承人培养的,只可惜颜回走在了他的前头。

第五年对暮年的孔子打击应该最大,他的弟子子路为了维护《周礼》被人砍成了肉酱。

子路是陪伴孔子最久的人,他只比孔子小九岁,两人虽然名为师徒,但在感情上又比师徒多了一些兄弟情谊。

子路就是死在了那位要抢儿子国君之位的卫国前太子手上。

算是死的冤枉。

这对孔子的打击很大,没过多长时间,孔子在卧床七日之后,就离开了人世间。】

大家愣愣的听着这一字一句,以前从没有人这么仔细算,这么看来,孔老夫子的晚年可以称得上一句全是波澜。

70岁的老人经历了这么多,这每一条都是极为痛苦的。

众人都在斥骂着那位卫国前太子,这真的是太不是东西了。

【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徒弟将生前记载的一言一行编撰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做《论语》。

这本书里面的大多数道理到如今也还适用。

立德、立功、立言,此乃三不朽。

孔子的第32代子孙孔颖达认为,能开创一个良好的先河,而且能很长时间教化影响很多人,这就叫做立德。

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够消除困厄苦难,造福世间,这就叫做立功。

能够发现世间的真理,而且对自然真理进行了总结,并且还传播下来,这就叫做立言。

很明显,孔子完成的只有立言,可能还有一部分立德和立功,但是并不完全。

这样的人就已经算是难得了。

到了后世,孔子的一些理念也会过时,但他的思想仍旧笼罩着中华儿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乃至理解尊重、各司其职,讲仁义、以和为贵等等思想,适用于所有的人类。

这也是孔子这位老先生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的痕迹。

而孔子死在了73岁,他这一生一直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被历史的滚滚车轮推着往前走,死后,没有多少年就到了战国时代,中华大地仍旧一片混乱。

他好像并没有改变什么东西,但他留下的,是自己的学识和理论。】

不少人都有些想哭,孔夫子不愧是孔夫子,他值得人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