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曹操赞道:“公台知己知彼,曹某定将百战不殆。”
哈哈哈哈!
陈宫受到曹操表扬,得意地大笑起来。
~~
曹操心里还有数。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袁术麾下孙坚又曾帮陶谦共讨黄巾,加上曹操在兖州、青州大力发展势力,对徐州的陶谦构成威胁。
只不过,陶谦此人,亦是奸雄,但隐藏的好。
一般事,他不出面,以和为贵,表面待民也不苛刻。
实则徐州境内,税赋颇重。
只是,这一带暂无战火,百姓也不愿意离开。
~~
为了尽快消灭曹操,陶谦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方式。
因为刘备替他分析了天下群雄性格及心胸。
所以,陶谦此时是满满自信,感觉打败曹操,绝不成问题。
此人虽是隐藏在角落里的奸雄,却擅于防守,不善进攻。
陶谦不凭借彭城的高墙坚壁和充足的粮草作持久防守,却把彭城主力放到了城外,与士气高涨的曹军进行大战。
刘备把陶谦坑苦了。
~~
彭城属于丘陵地带。
其东有子房、骆驼二山,南有云龙、凤凰二山,还有无数岗峦起伏。
这些自然条件,形成拱卫徐州的天然屏障。
陶谦将徐州精锐全部放在彭城一线,而且彭城墙坚粮足。
曹操若是直接进攻,肯定需要付出很惨重代价方能攻克。
但曹操很聪明,军旅多年,征伐经验丰富。
他并没有直接进攻彭城,而是对彭城四周城池,进行逐一攻击,以此消灭可能支援彭城的有生力量。曹操麾下智勇双全之将于禁攻克广威,沿泗水直至彭城。
曹军前锋曹仁率部大败陶谦部将吕由。
~~
彭城周边城池全部飘扬起“曹”字军旗。
而后,曹军诸将与曹操合兵一处,抵达彭城。
曹操集中了优势兵力,开始对彭城进行进攻。
陶谦军队全线溃败,为此付出了数万名将士的生命。
尸首遍布于整个战场。
尸体塞满了泗水,堵塞河道。
~~
陶谦率残部逃离彭城,退守东海郡的治所郯县。
他派人找到山贼张闿,令张闿劫杀曹操父亲曹嵩。
陶谦并且指出,若张闿能劫杀曹嵩,此生富贵。
张飞不经意偷听到消息,向刘备禀报。
刘备平静地说很好!
他又说曹操就是一个屠夫。
他说此战,曹操杀败陶谦就算了,还杀了许多无辜百姓。
~~
关羽手捋美髯须,沉默不语,低头看“春秋”。
他一边看书,一边思考战略战术。
看“春秋”看多了,关羽也终于明白过来:
为将者,不在勇,而在谋。勇只是个人,谋利全军。
只要有谋略,文人也可以指挥大军作战,一样可以打败勇猛无比的悍将。
尤其是要设伏得当。
~~
“春秋”是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其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一些经典战例。
~~
关羽读“春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研究其中的战例。
但此书晦涩难懂,所以,关羽需反复阅读。
此书也有儒家的“忠义仁勇信”等精神精髓,这也是关羽所爱,并一生为之践行。
~~
张飞想吼几句,但是,见关羽不语,便也忍着。
他怒气冲冲地走开。回房之后,喝令亲兵拿二十坛酒来。
当夜,他喝得酩酊大醉。
一醉解千愁。
他现在感觉到了刘备的极深的城府。
~~
曹操与其父曹嵩关系不好。
因为曹操一直混在袁绍的士族圈子里,并总是扬言要杀宦官。
恰恰曹嵩是原来的大宦官曹腾抱养的养子。
如此,算起来,曹操也属于宦官之后。
宦官后人要杀宦官,所以,宦官也极恨曹操。
曹嵩无可奈何,只好总是替年轻的曹操擦屁。
而曹嵩告老还乡之后,也一直生活在徐州境内的琅琊国。
~~
此时,听说曹操与陶谦的徐州血战,并杀了陶谦数万将士之后,曹嵩慌了。
他赶紧让家仆收拾巨额财产。
他的家资家财装了几十辆马车。
曹嵩准备逃跑,但张闿却率部冲杀而来,竟杀曹嵩满门百余口,劫走了曹嵩的亿万贯家财。
曹嵩当年曾花亿钱买官。
所以,他极是有钱之人。
张闿此战,获益甚丰,心里甚是感激陶谦。
~~
曹操杀败陶谦之后,也想起了李白曾经的神预言:陶谦会杀其父曹嵩。
所以,曹操急派泰山郡太守应勋,接应曹嵩。
泰山郡靠近琅琊国。
按速度计,应勋接应曹嵩一行,应该没问题。
但是,曹操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陶谦兵败后会即刻向其父曹嵩下毒手的。
应勋还没赶到琅琊国,便传来了张闿杀害曹嵩的消息。
曹操这才明白李白的预言确实是神预言。
~~
曹操闻讯,失声痛哭。
他于军中设灵堂,摆灵位,跪祭其父在天之灵,竟数天不思茶饭。
或许,男人思想成熟之后,才会懂得父亲,才会懂得父爱如山。
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父爱,即便拥有数雄兵数万,猛将无数,地盘诸多,但是,曹操此时,仍然感觉到了心灵的空虚。
他反复回忆,从小到大,父亲对他如何。
他的人生,如果不是因为出身这么优越,又何来今日自己于乱世崛起?
原来父爱如此伟大。
~~
曹操难过之极,悲愤之极。
但现在,他也无力彻底消灭陶谦,唯有蓄势。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此仇,是一定要报的。
不过,他现在面临着水灾和蝗虫,收成锐减,得应付眼前的军粮奇缺和各种危机。
~~
曹操和陶谦在彭城血战之时,公孙瓒也率部三万,攻伐袁绍。
公孙瓒认为,曹操去打徐州,袁绍没有后援。
这次,定可灭袁绍。
而且,为灭袁绍,公孙瓒还联合黑山军,请张燕率部袭击邺城。
于是,公孙瓒接连向袁绍发起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等战役,企图彻底消灭袁绍。
~~
张燕也派将杜长领军直接帮助公孙瓒与袁绍争夺冀州。
但袁绍在邺城这个大后方被张燕袭击的情况下,竟然出奇的淡定。
也是他这辈子最淡定的时刻。
袁绍指挥大军,硬是迫退公孙瓒。
不过,袁绍在率部撤退时被公孙瓒派三万步骑追击。
公孙瓒在巨马水杀袁军七八千人。
但总体而言,此战仍是势均力敌。
双方互有伤亡,都未获益。
~~
在南进形势僵持不下之时,公孙瓒急于另图出路,暂回幽州。
幽州牧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怕他成功后不好控制。
于是,刘虞不许公孙瓒再次出兵,并削弱他权限。
~~
公孙瓒大怒,背道而驰,反而屡次违反命令,大肆侵犯百姓,以此刺激刘虞。
刘虞赏赐给牧民的物品,也多次被公孙瓒抢夺。
刘虞不能制止。
于是,他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罪行。
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
两人相互指责。
~~
雒阳。
荀彧收到公孙瓒和刘虞的上表,来到相府,请示李白如何处置此事。
李白阅看奏表之后,冷静反问:“上兵伐谋,文若兄有何高见处置此事?”
他把难题推回给荀彧。
他虽然尊称荀彧为“文若兄”,但又定调:上兵伐谋。
荀彧当知李白心思。
无非就是坐山观虎斗,谋取渔翁之利。
~~
于是,荀彧无奈地说:“刘虞作为皇室宗亲,多年不来朝廷述职,不主动支持朝廷。
其在幽州虽得民心,但也处于独立为王,拥兵自重态势。
公孙瓒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不把刘虞放在眼里,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此二贼皆不得好死。
而且,丞相已派子龙将军率部潜行北上,夺取幽州。
所以,对于公孙瓒和刘虞之事,吾等可以不必理之。
等此二贼斗到两败俱伤,便是丞相收拾他们之时。”
~~
李白点了点头说:“文若兄真乃国之大才也!
汝就对外宣称,朝廷弱小,无力处置此事,并制诰书发布。
另外,给刘虞和公孙瓒添把火,让他们斗的更狠些。
汝去拟诏,增加刘虞封邑,让刘虞执掌北方六州。”
~~
他称赞荀彧一句,又训斥荀彧:“今后,文若兄处事要狠,对凡不归心朝廷之人,一律当斩。
如任放纵,则苦朝廷,更苦你我,还损众将士之命。
另外,即刻募兵十万,交与许禇训练,收复幽州,我大军开始征伐各路诸侯,壮大朝廷实力。
一统天下,时机已至,四海回归,届时,汝吾到泰山立碑刻功。”
“诺!”荀彧激动应令,热泪挥洒,依计照办。
~~
幽州。
因雒阳朝廷“无力处理”,刘虞和公孙瓒也就越斗越狠。
公孙瓒另修城池以防备刘虞。
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见见面,他都称病不来。
于是,刘虞密谋除掉公孙瓒,并纠合十万之众进攻公孙瓒。
临行前,从事程绪好心劝阻,却被刘虞斩首。
刘虞也警告众将士:“不多伤人,不毁房舍,只杀公孙瓒就行。”
他如此行军打仗,安成大业?
~~
刘虞从事公孙纪,因为同姓而被公孙瓒厚待。
他趁夜跑到公孙瓒面前,告发刘虞的计划。
当时,公孙瓒麾下将士,大都驻守在外。
公孙瓒自觉不敌,本想逃走。
岂料,刘虞麾下兵马乃临时聚合,不善作战。
又因刘虞有严令,不敢损毁百姓的房屋,不敢焚烧城池,无法攻克公孙瓒之小城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