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惊讶的想摸却不敢摸:“真的是金叶子啊,我在娘家时候,村长的闺女出嫁的时候,戴着一副金耳环,我们那一辈最有牌面的姑娘,真漂亮啊。”
回想起过去场景,姜氏眼里满是羡慕。
“这有什么”楚连翘抓出几片金叶子塞进姜氏的手里:“你先拿着,等过一阵也去打一副金耳环。”
姜氏拿着金叶子摸了又摸,最终还是塞回了楚连翘的手里:“我不是不想要,我的命我知道,我不是那抓财的手,这么大一笔钱,我怕拿不住,一转眼要是没了,那可不行。既然是你拿回来的,你一定能抓住这份财。”
说是那么说,眼睛还还是不断的往金叶子上瞟。
她这继母有点意思,楚连翘把荷包收了起来:“那以后,我亲自给娘打一副金耳环,也让你有牌面”
姜氏笑着点点头:“那我可就等着你孝顺我了,给我撑牌面。”
三人忙活半宿,龙凤胎早就睡了,姜氏将温在锅里的麦麸糊糊端出来吃了。
“对了,豆芽忘记换水了。”楚连翘吃饭时候想起来自己忙昏头了。
“换了,你回来时候前,我就换了”姜氏将站起来的楚连翘按了回去:“指望着你啊,豆子就要烂光了。”
“嘿嘿”楚连翘讨好咧嘴一笑:“还得是娘靠谱。”
“少给我打马虎眼”姜氏嗔怪道。
楚大山喝完糊糊:“你娘说,这豆子是生芽子吃的?”
楚连翘艰难咽下一口糊糊,点点头:“对,绿豆芽,好吃不贵,对了,我今日碰到张婶子了。”
“那个张婶子?”楚大山问。
“豆腐坊家的二媳妇”楚连翘答了一句,继续和糊糊奋斗。
“那家人倒是不错”楚大山如是说道:“做买卖也实诚。”
“张婶子人不错,镇上的满月楼订了她家豆腐”楚连翘放下空碗:“我想让她给咱搭个线,把绿豆芽卖进满月楼。”
“哈哈,你倒是敢想敢干,有气魄”楚大山话锋一转:“不过,丫头啊,不是爹,小瞧你,这生了芽的豆子,它能吃吗?”语气里充满了怀疑。
楚连翘不客气的翻了个白眼:“你就是小瞧我,放心豆芽长成我先吃。”
“哈哈,爹真没那个意思,到时候先给爹尝尝”楚大山打着哈哈说。
“我谢谢你”楚连翘撇撇嘴,掏出荷包推给楚大山:“这是那个人身的荷包,三十六片金叶子,七八十两银子。”
“这么多”楚大山非常的震惊:“这钱拿着烧手啊,孩子这钱咱不能拿,备不住是人家的救命钱。”
姜氏不抬头,只管喝糊糊,仿佛没听到两人的对话。
楚连翘迅速将荷包给夺了回来:“我拿着,我不怕烧手,爹你不要有奇怪的想法,想我也不同意,这钱是我的,是我的。”
楚大山已经接受了自己家闺女胆子的事实,只是没想到大到如此地步:“丫头啊,你知道这三片金叶子,你绣花得绣一百多年。”
楚连翘当然知道这对普通人家来说是一笔巨款,老百姓家中最多的是铜板,也喜欢用铜板。
楚大山壮劳力每日不过十五文,一年不过5000多个钱,五根麻绳一穿也了事。
何况一大家子吃喝,开销那么大,一年到头有两个余钱平头百姓就算是日子不错的人家,根本用不着银子何况是金子。
所以私铸钱币一但泛滥,首先破产的就是以铜钱为主要货币的普通百姓。
“爹,账不是这么算,大户人家一顿饭,就够你忙一年,这钱看着多,对他们来说就是九牛一毛”楚连翘真没想到楚大山面对这么一大笔钱,竟然能挡住诱惑:“爹,我可是救了他命啊,他给我钱不是应当应分的吗?。”
“你以前,还给爹说什么,施恩不图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还有那不是人家给你的,你自己拿的”楚大山挪愉道:“这怎么掉钱眼里了,总之,不义之财不能拿,不然爹成什么人了,你也不行,听话,咱穷也要穷的有志气。”
姜氏看了眼楚连翘目光灼灼:能不能拿的住,看你的本事了,还有我的金耳环。
楚连翘也没想到她财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是她亲爹,可是你也不能说他不对,总不能将亲爹斩了吧:“爹,有了这笔钱,就可以拖人打听一下大哥的去出。”
提到楚雄楚大山沉默良久:“你大哥也不会用的。”
感情牌都不好使。
楚连翘都想龇牙了,使了眼色让姜氏说两句,谁知道姜氏直接装死,谁都指望不上,只能自己来:“爹,你要是当官真的是大大清官,这思想,这觉悟,女儿佩服。”
“不如,这样,等他醒了咱问问,说不定人家愿意花钱了了这救命之恩呢。”
他了乐意最好,不乐意大不了就背回去,扔在那儿等死了,在拿钱。
楚大山也看出来了,她这闺女铁了心:“不能强要啊”这是他最大的让步。
“好的呢,爹”楚连翘笑的眉开眼笑。
“少阴阳怪气的,你以为爹大老粗听不出来吗?”楚大山没好气道。
吃完糊糊,三人各自睡去,第二天楚连翘起来个大早,早餐都没吃,就带着个硕大背篓就坐车去县城,谁爱吃那鬼糊糊谁吃,她要去吃大肉包子。
“连翘丫头,这里坐,怎么今日也要进县城?”张氏早就看到楚连翘,远远就喊。
“婶子好”楚连翘连忙打招呼,见其他人好奇的看过来,干脆一起问好:“各位伯娘,婶子好。”
“哎呀,这大山家的闺女,真是标致啊,水灵灵的好看。”张氏一旁一个妇人夸道。
她对面女子年轻些,斜眼打量楚连翘:“好看是好看就是长的不像楚大山。”说的似乎话中有话。
旁边的女子捅了她一下,她无所谓的冷哼了一声。
楚连翘挨着张氏坐下,付了一文车钱:“我爹说我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像有的孩子好的不随,就捡那不好的地方长,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