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74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下)

朵思麻并不是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族群的名字

而是对吐蕃,在河湟一带分布区域的统称。

九世纪中叶后,吐蕃陷入内乱,原本世袭的吐蕃赞普,分裂成了数个互不相让的政权,分别形成了盘踞拉萨的拉萨王系,盘踞西藏西部的阿里系,还有亚泽王、雅隆王等。

而其中一支,迁移到河陇的吐蕃本部,称为青唐部,属于雅隆系所辖。

只是他们比起其他吐蕃本部稍显特殊,因为河湟吐蕃,事实上是一个民族大杂烩。

昔日大量吐蕃奴部,尤其是以河西汉人为主,胡化为部落民,称为“嗢末”成为了其主要组成部分。

民族混杂,使整个河湟地区陷入无主状态,山头林立,各方势力不相上下。

不过此时吐蕃虽倒,但雅隆王系,还是很有威望的。

吐蕃末代赞普之孙,赤穹,据雅隆秦昂达则城,在吐蕃东部(四川、青海这一边)重整旗鼓。

李业一开始光复会州时,还没有反应

但等兰州也相继被攻下,河湟地区的各蕃部惶恐之下,自然是向雅隆王寻求庇护。

于是乎,赤穹便让自己的次子,赤德率领一万本部精锐,外加五千嗢末部族,作为压阵之兵,约束河湟蕃部迎战,驱逐唐军。

赤德是雅隆王赤穹几个子嗣中,能力最出众的一个,年方三十,正值青壮,当即领命。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吐蕃已经分裂衰亡不假,但作为立国三百五十年,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和大唐互殴了近两百年的存在。

全盛之时,有千万之民,五十万兵甲。

它的残余影响力,一直到宋元都还有影子。

雅隆王是不会轻易放弃河湟、河陇之地的。

因为随着气候渐冷,河湟谷地,是吐蕃高原地带,周边为数不多,适宜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区。

这里直到宋代,都还是西夏和北宋之间互相争夺的战略要地,宋哲宗时“河湟开边”,便是指此处。

同样的,李业当然也不会放过。

陇右道旧地看着大,但真正能作为钱粮腹地经营的地方不多

在李业眼里,大概就是灵州、银夏一带;秦州、渭州的天水地区;凉州、河西走廊一带;归义军的沙州、甘、肃一带。

还有更遥远的安西都护府旧地

除此之外,便是眼前的河湟了。

所谓河湟,就是当年被大唐灭掉的吐谷浑旧地,这里不仅适宜耕牧,而且战略位置紧要,可以直接俯瞰蜀中,后世所言“茶马古道”,这里是必经之路。

届时,只要蜀中生乱,自己就可以借机直接南下。

故而,李业得到情报后,立马召集随军的将领和幕僚们商议。

度支司判官李振就明确表态

“无论如何,河湟绝不可弃!若无河湟,我军西征,便是徒劳。”

李业颔首认同,直接定下了这一点

但既然必战,又该如何应敌呢?

所有人把目光看向袁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得知道对方实力大体如何吧?

虽说侍从右司的职务,并未对外公布,但对于效节军文武高层而言,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袁袭也不避让,向李业拱手行礼后,对众人沉声道

“雅隆王一系,本为吐蕃东翼旧部,又兼吞并岷山以西的吐蕃杂部,户口估计不下数十万。”

“其间有兵三万,此番领军者,为雅隆王赤穹次子,到底有多少人马不好估计,但恐怕不下万人。”

“且关键在于,吐蕃本部绝非河陇杂部可比,甲胄、器械、训练都尤甚之,从以往来看,不比内地寻常藩镇稍差。”

“蕃贼便以此精锐压阵,聚拢河湟其他蕃部,为其前驱,这些杂蕃,共有十数部,兵力不下两万。”

这话并非夸张

此时的吐蕃,可不是什么叫花子部队,恰恰相反,作为能和横扫东亚的唐军较量两百年,互有胜负的强大力量。大唐哪怕走到末年,军队依旧强悍,吐蕃同样如此,事实上吐蕃本部分裂后,其中一部分迁移至尼泊尔,照样能把天竺人和中亚部落吊起来揍。

首先,河曲本来就是战马产地,吐蕃控制这里上百年,并不缺乏战马资源,骑兵数量不少。

而吐蕃军队的武器装备,也并不逊色于唐军太多,且他们又适应青甘地区的高原气候,熟悉地形。

如此看来,唐军的胜算,还真是不算大。

若李业手中有如效节军这般的两万精兵,他或许十拿九稳

可现在,只有七千

军帐之内,一时间有些沉默

掌书记韦庄见状,有些迟疑地建议道

“不若,还是先回会州?兰州临近河湟谷地,不宜放手,我军若先退回会州,伺机向北光复凉州后,壮大实力,再行南下,尚未迟啊。”

韦庄这话虽然有些失败主义情绪,但也着实有道理

凉州现在被嗢末部族占据,所谓嗢末,其中许多就是河西汉家旧民,况且,张议潮和张淮深,过去十几年间,都先后两次收复过凉州。

那里的“群众基础”,甚至比会州还要好

而且凉州也是河西大州,汉时的武威郡,人口也多,先拿下,很快就能扩充兵力。

李业心中也有些盘桓不定

如今效节军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兵源补充。

虽然长久来看,夺下河湟,将之经营为陇右的后方,是一件百利无害的事情。

但自己所部不过七千,若是伤亡惨重,又该如何?

亲信们也各有意见

杨师厚、敬翔认为可以暂避锋芒

符存审、李振则坚持要战,秦彦、李弘义、孙胜、张归霸等人也纷纷表态。

就在此时,帐外率亲卫执勤的李唐宾入帐禀报道

“节帅,监军使已至营外!”

李业听闻,知道是张承业押送粮草和补给而来

欣然起身,主动出帐相迎

本来张承业是要留守灵州的,但李业兵发兰州,深入河陇后,他还是不放心,担忧只凭借因粮于敌,和赶着的几千头羊,唐军无法长久支撑。

于是乎便把灵州事务先交给崔舣、张归厚,主动带着临时征发的一千五百青壮,押运粮食军械过来。

见李业主动出来相迎,自然是连连谦让

但李业却是直爽,待入军帐后,直接握住对方手道

“不瞒继元兄,此时军中正有疑难,亟需咨询于兄!”

张承业正色作礼

“请大王吩咐”

李业便将此时面临的情况,具体相告

张承业听完,稍稍思忖,便果断向李业问道

“敢问大王,今我效节军深入河陇异地,孤军而战,最需要的,是何物?未来若欲在河陇立足,最重要的,又是何物?”

“请继元兄明示。”

张承业在帐中,当着众文武面,正色直言道

“人心!”

“会州、兰州刚刚光复,无数汉民才解脱桎梏,重获自由,这些人,都是大王未来的兵源、财源。只有他们的人心安稳了,我军才能在河陇站稳脚跟。”

“若现在我军不战而退,一月间才刚刚兴起的声势便化为乌有,届时就算再反复,河陇军州之民,又怎知大王不会再退呢?”

李业闻言,已然被说动,世间之事,有些是可进可退,有些却是只能进,不能退的。

但韦庄又问道

“可我军不过七千,又该如何应战呢?”

张承业闻言摇头道

“吐蕃有帮手,我军就没有吗?那些刚刚解脱的汉民部落,难道想被蕃贼打过来清算吗?他们前些日子杀了多少吐蕃贵人?已经没有退路了!”

“反而是河陇蕃贼,后面还有西海(青海湖),还有鄯州(西宁),还有地方能跑,能逃,一旦败绩,便再无战心!”

“此外瓜沙的归义军,亦是劲旅,大王何不与之联络,共抗强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