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3章 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章 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中)

李儇今年已经二十三,说起来倒是和李业同岁

但当初,正是因为他在诸多皇子中,最无威胁,不通世事,才会被太监们相中,拥立为帝。

事实上,李儇和田令孜之间,当然也不只是单纯的宠幸关系。

毕竟也是成年人,哪里真的愿意事事都听他人摆布?

关键还是田令孜在李儇即位之初,就已经逐渐收拢了禁中兵权,这也是他之所以得罪内外如此多人,却依旧能屹立不倒的原因。

只要控制了禁中,就能控制皇帝的身家性命,自然也就可以替皇帝发号施令了,这个逻辑,大概和赵高与胡亥之间差不多。

所以,当田令孜面对王重荣、李克用两个此时天下间,一等一的强藩,带来的性命威胁。

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把皇帝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大唐立国二百八十年,已历二十帝,所建立的权威,绝不是轻易能够摧毁的。

别看好像宦官们可以随意拿捏皇帝,但也只有宦官可以。

因为大家知道,作为宦官,无论你怎么闹,也是没办法取代李唐王朝,另开炉灶的。

其他,如外戚、藩镇、大臣,敢动这个心思的人,下场都很惨,盖因立马就会变成众矢之的。

故而,当田令孜趁夜率八百禁中兵马,“入宫随驾”,把皇帝李儇裹挟出宫后,事情的发展一下子就变得复杂起来。

无论是长安城内的朝臣们,还是百余里外,正在快速逼近的李克用、王重荣,都陷入了两难。

李克用、王重荣兴兵而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反意。说不好听的,这二位要是真想反,当年黄巢入长安的时候干嘛不反?怕李儇能不能活着回长安都是问题。

此番作为,无非也就是藩镇兵马的传统艺能,升个官,拨些财帛安抚下,实在不行,纵容对方在关中抢掠,事情也就过去了。

不只是二人,连长安城中的大臣官员们,也是如此看法,甚至直到李王大军逼近长安,城中士民,也少有逃亡。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田令孜居然就跑了!

宰相杜让能,听闻消息,连忙从府中追到皇宫,发现天子已经被田令孜带走,又赶忙单骑策马追上,想要拦回皇帝。

可田令孜依然变成了惊弓之鸟,连剩下的神策军都懒得管,只带着两千多由宦官直接掌握的内宫禁军,一路朝着兴元(汉中)方向逃窜。

城中众多王子皇孙,都还留在长安。

可怜杜让能一介文臣,骑马奔驰三日,才勉强赶上。

但此时,田令孜和天子已经上了栈道南下

李克用和王重荣还是懂事,当收到天子南逃的消息后,立马就停止进兵,不仅不再准备攻打长安,反而大退步回到了同州。

均不愿落人口舌,数日后,大掠同、华二州,东还河中。

只不过,李克用、王重荣看得明白,有人却抑制不住自己的野心。

很快,才刚刚倒戈没多久的泾原节度使朱玫,就打着清君侧旗号追击南逃的天子队伍,并率部入长安。

如果只是如此也就算了

关键这厮没逮到田令孜,却是动了些胆大包天的心思。

此时,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萧遘,尚还留在长安。

朱玫于城中抄掠府库,萧遘派人阻止,朱玫倒也没有恼羞成怒,而是主动带兵拜访萧遘,言道

“自今上登基以来,国家多事,屡遭丧乱,究根结底,还是田令孜弄权之故,擅用神器。然今上多宠于斯,难以摇动,士民百姓多有怨望,相公为国家柱石,难道没有振作之志吗?”

萧遘立马就听出了对方言外之意,直接正襟危坐,严词拒绝道

“鄙人无有伊尹、霍光之才,想必当世之时,也无人能有,还望将军自重!”

朱玫闻言恼怒,拍案而走,派兵封锁了萧遘府邸,并且封了中书门下衙门。

两日后,朱玫直接率人入住都省,矫诏为司空兼署平章事

随后私自召开朝议,按剑上殿

如此作为,其目的已经显而易见,城中没有几个官员愿意出朝参与,但朱玫还是强自抓了十几个大员,充了门面。

然后立马就在朝会上,以圣人南幸,关中无主为名,要求从长安现在的众多王子皇孙中,找一人作为“监国”,暂代国事。

说是监国,但谁都知道,这其实就是废立皇帝的流程。

这立马就在城中引发轩然大波,两日后,数百京中士子叩阙,满朝官吏俱皆罢朝。

反应比以前太监们换皇帝激烈十倍不止,毕竟太监换来换去,又不能自己当,而你朱玫身为外将,如此行径,和董、曹何异?

但刀把子握在人家手里,这点抗议根本没啥用

很快,朱玫就强行给留在长安的唐肃宗李亨玄孙,才十几岁的伊吾郡王李煴,加封为襄王,然后监国朝政。

宰相萧遘,拒绝给朱玫拟写监国诏书,被罢免,然后李煴就以监国身份,“加封”朱玫为侍中,佐理军国事。

任命裴澈为门下侍郎,郑昌图为中书侍郎皆平章事,都是被朱玫胁迫的长安官员。

如此,朱玫得偿所愿,掌控朝政,紧接着,满朝文武就开始在朱玫率领下,向李煴第一次劝进,请奉南逃的皇帝李儇为太上皇,在长安登基继承皇统。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京中为朱玫兵锋所摄,不敢反对。

而消息传到南面,已经逃到兴元的李儇和田令孜那,更是让一众人提心吊胆,李儇日夜哭泣,生怕为朱玫所杀。

凤翔节度李昌符倒向朱玫,还有蜀中的许多将领,看田令孜也不爽,便纷纷在对方南行路上为难。

导致一行人宛如丧家之犬,连天子李儇也只得弃了车马,步行跋涉

好在蜀中忠武军将领王建,忠心耿耿主动护驾,还有宋文通率部保护,才得以安全。

逃难之中的两千多人,饥一顿饱一顿,可谓穷途末路,就连田令孜和李儇,也觉得绝望,尤其是在知道李煴即将登基以后。

届时他身上这唯一能够保命的皇帝身份,便也要没了。

李克用、王重荣等部,虽然没有承认长安的伪政权,但也不愿意主动攻击朱玫,而是在河中按兵不动。

田令孜这边派了好几拨使者安抚,漫天许诺,只望李克用能够出兵,但李克用虽然口头上许诺,身体却相当诚实,一动不动。

此时还忠于朝廷的藩镇倒也不是没有,比如岭南、江陵,还有东川的陈敬瑄,就是田令孜的兄长。

可远水不解近渴啊,朱玫和李昌符的武力威胁就在眼前,长安、凤翔距离兴元也不过几百里。

正在这一片凄风苦雨,朝内外俱皆胆战心惊,一个不小心,大唐三百年社稷,恐怕真就得因为一出可笑的闹剧而玩完了。

一直沉默的天水郡王,李业出现了

李业率领三千骑兵,从灵州经由邠宁南下,半路上就接到了天子南逃,朱玫裹挟李煴,在长安监国的消息。

二话不说,丝毫不用考虑,立马就让随军掌书记韦庄,洋洋洒洒,写了一封《讨逆檄文》,让朱玫马上退出长安,自去矫诏之命,交还李煴,并废监国,或可保全性命。

否则,自己大兵一至,绝无宽恕之理!

檄文抄写百份,在所经过的州县告示,很快就传到长安,朱玫大惊,还以为李业要找自己打。

却没成想对方反而是连忙掉头南下,先去兴元寻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