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圣旨的地方选在了周氏祠堂,整个周家村的人基本上都到齐了。
他们都换上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衣裳,自觉的跪在赵婉禾的身后静静的等着宣旨的官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周妻赵氏婉禾,淑慎性成、勤勉柔顺,……滋以覃恩封尔为三品郡夫人,赏金千两、京城住宅一座。赵氏之子周宏轩,上承母恩,封为永宁伯……通告海外,简使闻之,钦此。”
接着就是封赏何敬垚的圣旨,宣旨的太监念完圣旨后,恭恭敬敬的把圣旨递到赵婉禾还有何敬垚面前。
“郡夫人、何大人,接旨吧!”
一群人高呼谢主荣恩后,赵婉禾起身接过圣旨。
看着手里的圣旨赵婉禾觉得不可思议,自己这就有了诰命,连带着小家伙也被封了个伯爵。虽然小家伙的伯爵只是个虚职,是享受伯爵待遇,有一定的食邑,也不用上朝参与政务,但是能封爵已经算是很大的恩赏了。
如果小家伙以后争气些,考上了功名,那他的伯爵之位就更有份量了!
赵婉禾让严福禄给了宣旨的太监红包,宣旨的太监收下红包后笑着说道:“郡夫人,按照惯例收到圣旨的两个月内要亲自谢恩,您要准备着启程去京城了。圣上赏赐您的千两黄金等您到了京城谢过皇恩后,会送到京城的永宁伯府。”
赵婉禾笑着说道:“多谢公公指点!我在家中备下了薄酒,请各位大人不要嫌弃。”
宣旨的太监笑着说道:“郡夫人客气了。”
吃过午饭后,宣旨的太监官员就离开了周家村。
等他们走后,村长对赵婉禾说道:“宏轩他娘,你可真是太有本事了!”
族长立马纠正道:“以后要改口称郡夫人了,如今宏轩他娘可是正正经经的三品诰命夫人了,还有宏轩也要称他永宁伯了!”
赵婉禾笑着说道:“族长,我们之间就不用那么见外了。”
几人说了一会话后,就离开了。等他们走后,何敬垚笑着说道:“赵娘子,这次我可是沾你的光了。”
这次他被提拔为吏部郎中正四品,这可是很多人求都求不来的官职。虽然自己能被提拔背后少不了家族的助力,可是如果没有蜡烛这项功绩,恐怕自己想留在京城任要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赵婉禾笑着说道:“这都是何大人慧眼识珠,算起来你我是互相成就。”
虽然自己会做蜡烛,但是如果没有何敬垚的帮衬,自己也不会有今天的荣耀。
如果何敬垚是个贪官,知道自己手里有制作蜡烛的方法,他肯定会不择手段把这方子占为己有,而自己一个普通百姓最终的结果估计也不会好到哪去!
何敬垚接着说道:“赵娘子,不知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启程去京城?我准备十日后启程,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一同上京。”
赵婉禾想了想说道:“那我就和何大人一起启程吧,路上要麻烦何大人多多照顾可!”
何敬垚说道:“赵娘子客气了,那我们十日后在县衙门口见。”
何敬垚走后,赵婉禾让严福禄他们开始收拾家当,准备举家搬迁到京城。
严福禄他们几个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居然还能去京城,而且还成了官宦人家的仆人。
虽说都是做下人,可是官宦人家的下人和普通富户的下人还是不同的!
赵婉禾回到房间进入密室,把自己的的家当清点了一遍。
现在自己手里还有一万八千多两银子,在太古县这些银子已经算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了。可是到了京城那种世家云集的地方,只怕是连人家的零头都比不上。
不过还好后面还有一千两黄金的赏赐,一两黄金就是十两白银,一千两黄金就是一万两白银!
接着就是作坊的事了,自己离开周家村后估计也没什么机会再回来了,那自己在作坊的两成股份该怎么办呢。
考虑了半天,赵婉禾做了一个决定。
她找到族长和村长,对他们说道:“族长、村长,我马上就要离开周家村了,走之前我想为村里最后再做一点事。我打算给村里捐两百两银子,用来开办族学。”
族长听后激动的问道:“宏轩他娘,你说的是真的吗?”
开办族学,那可是有利于整个周家村的事呀!
赵婉禾笑着说道:“族长,我说的自然是真的了。而且以后我在作坊的分红也不用再给我了,就用来当做族学的开支。”
这也算是自己为周家村做的最后一件事吧,其实她也是经过反复思量才做出这个决定的。
现在整个周家村,乃至是整个太古县都知道自己得了圣上的恩赏。在他们眼里,自己马上就要飞黄腾达了,如果不为族人做一点贡献,只怕要被他们骂是白眼狼了!
至于作坊的分红,自己就更加不能继续要了。自己在作坊一年的分红还不到三十两,这笔银子在普通百姓眼里的确很多,但是在他们眼里自己已经被圣上赏赐了千两黄金,如果还抓着作坊区区几十两的分红,恐怕是要惹来闲言碎语的。
村长听后激动的说道:“宏轩他娘,我代表所有的周氏族人谢谢你。”
村里这些年也有不少有出息的人,可是他们就从来没有人主动提出来要帮助族人。
知识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有出头之日。可是送孩子去私塾花费太大了,连族长和村长送自家孩子去都觉得有些吃力,何况是村里其他人家了!
如果村里有了自己的族学,那就完全不同了。赵婉禾留下的作坊分红可以用来支付先生的束修,不用交束修也能让更多的孩子读书了。
毕竟书本还有笔墨纸砚这些,只要咬咬牙还是可以凑出来的。而且那些书本只要不损坏就可以重复利用,这样买书本的银子也可以省下了!
赵婉禾捐赠的两百两银子,盖完族学后剩下的银子足够买二十套书本了,这样算来第一批进入族学的孩子,连书本都不用买了。
如果村里那些人,连给孩子买笔墨纸砚的银子都不愿意出,那就不能怪他们当族长和村长的不给他们孩子出人头地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