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牛说要卖孩子的话当场震慑住了邓招娣夫妇,想去看热闹的两人愣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看着两人这进退不是的样子,我心里忍不住的就想笑。
“大牛,不要拿人家小心肝开玩笑了,小心把人小心肝给吓没了。”
“走,我们也去元家祠堂看看,看看这元家的婚礼和别人家的婚礼到底有什么不同。”
见到我和周大牛从自己的屋子走了出来,邓招娣两人小心翼翼的将门窗都锁好了之后,这才跟了出来。
走在两边都是豪华别墅的乡间小道上,周大牛望着后面跟上来的邓招娣,突然又冒出了一句杀人诛心的话:“为啥你们村子别人都住豪宅,就你两口子家里这么穷酸,是不是不够努力?”
“你,你,你……”邓招娣气的满脸通红,指着周大牛破口大骂道:“你知道什么,要不是元三妹,我们家早就住上别墅了。”
“你还说你不认识元三妹?”我瞅准时机,瞪着邓招娣,骂道:“天底下怎么会有你这么狠心的母亲,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
谁知邓招娣将脸皮厚发挥到了极致,说道:“元三妹是我生我养的,我愿意认就认,我不愿意认,关你屁事!”
“你!!!”
我被这毫无人性的邓招娣气的无话可说,我知道,元三妹的死肯定和她的这个无情的母亲脱不了关系。
咚咚咚咚……
锵锵锵……
就在这时,一阵杂乱有序的喜庆乐器声从祠堂的方向响了起来,听的出来,祠堂结婚的气氛已经搞了起来。
“媳妇,别理这两个乡巴佬,新郎快到了,我们走快点!”
说完,元木水拉着邓招娣就快步的甩开了我们。
“小武哥,为啥邓招娣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啊?”
周大牛也是十分的不解,望着我,忍不住的开口问道。
我耸了耸肩说道:“我也不知道……”
顿了顿,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眼珠子不由自主的直勾勾的盯着周大牛。
我就这样一直盯着周大牛看着,直到发现周大牛有些不好意思了,准备开口说话时,伸出手拦住了他,说道:“大牛,你想不想知道元三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当然想知道了!”
我点了点头:“好,你去找元小苟!”
“找他,他不是把知道的都告诉我们了吗?”
“你再去和元小苟把关系搞好一些,然后让元小苟去问他爸妈关于元三妹的事情!”
“对啊!”在我的注视下,周大牛双眼放光的拍了一下脑袋,激动的说道:“小武哥还是小武哥,我怎么就没想到呢,邓招娣不肯告诉我们元三妹的事情,难道还不肯告诉他儿子吗?”
“小苟人呢?”
说着,周大牛回头朝元小苟刚刚在的地方望了过去,此时元小苟已经不见了。
“应该是去找附近的小伙伴玩了,大牛,你找找,我先去祠堂看看情况!”
“好!”
目送着周大牛离开以后,我顺着那敲锣打鼓的声音来到了位于村子东边的元家祠堂。
元家祠堂前面已经立起了红色的气体拱门,拱门中间贴着一个大大的“囍”字,“囍”字两边写着新郎林嘉豪,新娘元有爱的名字。
祠堂里三圈外三圈,早已围满了前来参加婚礼的人群。
我正要靠近祠堂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窜出了两个穿着棉袄,戴着红袖章的中年。
袖章上面写着“元家村委会”五个黄色的大字。
知道两人是村委会的后,我稍稍安心了几分,望着两人不解的问道:“怎么了,干嘛拦我的路?”
“你去哪里?”
“还能去哪里啊,当然去前面参加婚礼,凑凑热闹了。”
听到我说要去前面参加婚礼,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我注意到他们的表情开始变得有些警惕了起来。
“怎么,外人还不可以去参加你们的婚礼啊?”
“可是可以,不过来我们元家参加婚礼,需要有请帖,否则的话,恕不接待……”
“不是,你们误会了,我不是去喝喜酒的,我就是看看热闹……”
那人摇了摇头说道:“没请帖的话,看热闹也不行。”
“这是什么规矩,人家结婚巴不得看热闹的人越多越好,怎么到了你们这里,没请帖看个热闹也不行呢?”
两人有些不耐烦了,说道:“你要是没请帖的话,就哪里来回哪里去吧,我不会放你进去的。”
我环顾着四周,很快就发现,其他几条进祠堂的路也都有戴着袖章的人。
怎么办?
我脑海快速的转动着,强龙难压地头蛇,硬闯肯定不行……
要说请帖的话,我口袋中倒是有一张,只不过是半年前元三妹的请帖。
只是不知道这前朝的剑,能不能斩现朝的官呢?
不管,先试试!
“谁说我没有请帖,这不是请帖吗,你看看,是不是你们元家村的请帖!”
就在两人准备轰我走的时候,我从口袋中将元三妹那张请帖掏了出来,快速的再两人眼前晃了一下后,又塞进了口袋中。
两人愣了一下,说道:“你再把请帖给我看看,刚刚晃动的太快,我们没看清楚。”
“你们他妈的是真没长眼,我可是你们村长请来的,你们再不让我进去,小心我找村长告你们两人!”
我突然提高了嗓门,冲着两人大声的吼道。
这两个村干部当即就被我吓唬住了,其中一个人向我确认道:“你既然是我们村长请来的,你知道我们村长叫什么名字吗?”
“废话,元海滨我还能不认识?我和他可是忘年之交!”
两人顿时沉默了下来,一番讨论过后,他们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满脸堆笑的看着我:“小哥,是我们的工作失误,你可以进去了。”
“这还差不多!”
我一边继续假装着不满,一边快速的从两人身边掠过,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元家祠堂。
此刻,元家祠堂的外面已经围满了人,相比于拥挤不堪的外面,祠堂里面则显得宽松的多。
只见祠堂里面布置的十分的喜庆,一条条红色大气的字联从祠堂的天花吊顶垂直落下,看数量,足足有百条之余。
头顶红盖头,披着凤冠霞帔的新娘此刻正端坐在喜联下方的正位上,正位两旁坐着新娘的父母。
在他们的身后,是一排排被红布盖住了的祖先牌位。
祠堂之中,除了正位端坐着的这三人外,在祠堂的左右两边的长板凳上还坐着八个人,左右共四条板凳,每条板凳上各坐着两个人。
这八个人全都穿着红色的绸子,无一例外手中都拿着乐器,只是每个人手中的乐器都不相同,分别是鼓、板、锣、镣、唢呐、笙、钗、梆。
这八种乐器是民间比较常见的乐器,在农村的喜事上比较常见。
起初我并没有在意这只乐队,后来不经意间听到身边有个光头说:“奇怪,这乐队的这八个人怎么看起来这么的面生,好像不是我们本地的。”
由于习俗不同的原因,一般办喜事请的乐队都是本村的,再不济也会请本地的,很少请外地的。
光头身边一个耳夹香烟的少年说道:“叔叔,你没听说吗,这次的乐队是从省城请来的!”
光头当即露出了不屑之色:说道“吃饱了撑的,一支乐队还要去省城请,哪里请不到?”
少年脸上露出了几分得意之色,说道“叔叔,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里面有名堂……”
我下意识的问了出来:“有什么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