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达了一会,刘晓辰看热闹的心也渐渐的息了下去。
就算这边很繁华,也很热闹。
但是,看多了也烦啊。
再说了,这边卖的,不管是铜锣湾也好,还是忠孝东路那边也好。
大部分都有的卖。
而那两个地方没有的,也只是小鬼子现在还算先进的电子设备。
是,当时那个年代,不得不承认,小鬼子的电子设备技术,一度能赶超灯塔国。
可是,别忘了,刘晓辰是后世穿过来的啊。
在他这个后世人眼里,现在的电子设备,也不过如此吧。
而且,在刘晓辰后世小的时候,这些个电子设备,正好是内地正流行的时候。
刘晓辰因为那时候家里条件还算不错,也都用过玩过。
所以弄得现在,刘晓辰是一点新奇感都没有。
逛不下去的刘晓辰,决定还是先填饱肚子吧。
虽然,刘晓辰知道,晚上,刚才翻译说的松田家族,也就是邀请樵老爷子他们过来的那位,肯定会有宴请的。
但是,刘晓辰真的没吃过日料,别管这辈子,还是上辈子,都没吃过。
他也不敢确定,日料,会不会吃的习惯。
再说了,看过视频的刘晓辰,也不敢确定,日料,是不是像视频里面那样,就一小份。
如果真是一小份一小份的话,就刘晓辰现在的饭量,呵呵,来个十份八份的吧。
那样,都磕碜啊,像是没吃过饭似的,丢人也不能丢在国外啊。
刘晓辰跟翻译说了一下找家饭店,先吃饭。
于是,在翻译诧异的眼光中,被带着来到了位于商业街边上的一条巷子。
按小鬼子的话,应该叫几丁目的地方。
“刘桑,这家拉面店,可是由被誉为国宝级大师的,人称拉面仙人的师傅,亲手自作的哟。很是值得品尝。”
“呵呵,好。”
说实话,刘晓辰原先,也是很中二的。
毕竟,谁没年轻过啊,对吧。
再说了,刘晓辰上辈子青春期的时候,正好是赶上了非主流的年代。
各种中二、奇葩的网名,也没少起。
但是,真的受不了小鬼子这样的中二。
你说,年轻人中二也就算了。
举个例子。
cctV-5:“男子乒乓球运动员,马龙”
小鬼子电视台:“帝国の破坏龙”
当时,刘晓辰看见的时候,好悬没喷了。
可人家小鬼子,就喜欢这套,就连正规的赛事转播,解说都能弄出来点中二的外号。
唉,这也没谁了。
还有,就是小鬼子,动不动就把干了几十年的工作,叫成什么什么仙人。
拉面仙人也就算了。
毕竟,拉面也算是个技术活。
练了一辈子,就算天赋再不好,但是时间搁那摆着呢,不说味道,至少从面条上,能说的过去。
可是,煮饭仙人是什么鬼?
还有像炸蔬菜炸的时间长的,叫什么天妇罗仙人。
捏寿司捏的时间长了,叫什么寿司仙人。
滚蛋吧。
要是真这么说的话。
种花家的兔子,谁还不是个仙人咋滴。
这顿饭吃的啊,刘晓辰是极其的无聊。
刘晓辰有想过被称为“仙人”,有可能是一种炒作。
也算是割韭菜的一种。
跟后世那种网红店差不多。
但是,你在怎么“网红店”,你总得有个宣传的点吧。
一个点都没有,想成为网红,除非谁脑袋有病,花大钱炒作。
但是,都为了赚钱,谁能先花大钱去炒作啊。
要知道“网红店”的周期,是很短的。
一旦过去了,就离关门不远了。
那谁敢保证能在周期之内,收回成本并且赚钱呢?
现在,被翻译成“拉面仙人”的店,就是那种一个爆点都没有的“网红店”。
刘晓辰真不知道这家到底是怎么火的。
不对,也不能说是没有爆点。
那个被称为“国宝级大师”的“拉面仙人”,脾气不好,上个面都是摔摔打打的,差点把面汤撒出来。
而且,有事没事的,嘴上还能喷出几句“八”开头的话。
这算爆点么?
难道小鬼子就喜欢这种调调?
不理解,不理解。
而且吧,拉面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个浓汤面。
一千个家庭,有一千个家庭的做法。
就像饺子在东北人眼里,永远是自己家包的最好吃一样。
谁都说不上谁家的最好吃。
再说这家店,你要说有多么的好吃,多么的惊艳。
刘晓辰还真说不上来。
一般般吧,至少能吃。
这就是刘晓辰对于这家的评价。
吃过饭后,刘晓辰拒绝了翻译的陪同,带着老二,回到了临时落脚的小院,休息去了。
毕竟得给人家留出时间,好让人家给自己整Fc红白机去啊。
晚上,6点多了。
已经等的有点不耐烦的刘晓辰,这才接到仆人的通知,要开饭了。
刘晓辰二话不说,带着老二,在仆人的小碎步带领下,来到了一个算是敞亮点的房间。
虽然说是敞亮点。
但是,得分跟哪比。
要是跟现在刘晓辰临时落脚的那个房间比,肯定敞亮。
都不用跟刘晓辰自己家比,就是跟湾岛刘府刘晓辰自己的房间比,都算逼仄。
屋里,还是小鬼子特有的跪坐。
得,学虎不成反像猫。
咱们种花家的跪坐,可是在小腿中间,可是有个杌子的。
而像小鬼子的跪坐。
是纯粹跪坐在交叉之后的脚上的。
而交叉的双脚,也是从我们那的胡坐,学过来的。
刘晓辰是没管那套。
也不管坐在上首的那位中年男子,都算为显尊重的穿上了和服。
直接找到了樵老爷子,往他身边一坐。
嗯,类似于东北盘腿上炕似的那么坐着。
反正刘晓辰现在是个“纨绔”,不懂礼节,可以接受。
樵老爷子笑着拍了拍刘晓辰,也就算过去了。
等了一会,刘晓辰的那些跟着过来的几位师伯,也到齐了。
宴请,也算正式开始了。
本来,刘晓辰以为吃的,应该是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像什么河豚鱼生啦,紫菜包饭啦,或者,上盘又是没学明白的“纳豆”。
该说不说的,刘晓辰对小鬼子,没什么好感。
但是,至少这顿饭,刘晓辰吃的是极其满意。
清一色上的都是牛肉。
而且,通过应该是小翻译嘴里的“松田家族”的人,也就是邀请樵老爷子他们过来的这位坐在上首的中年男子的话。
刘晓辰听到了一个名词。
“和牛”。
还有一个等级,“A5”。
如果单单是和牛,没有等级的话,刘晓辰不会感觉到惊讶。
可是,“和牛”和“A5”放一起。
那,就不得不说了。
一片片的牛肉,上面的“雪花”。
不管怎么吃,吃起来,是真的香啊。
不愧是“霜降”。
随着小鬼子这边的清酒上来之后,气氛也起来了。
刘晓辰看着眼前的清酒,不自觉的又笑了起来。
哈,又是一个学我们的东西。
不管小鬼子和棒子在怎么否认。
清酒,最早,就是源于我国。
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礼》上,就有过清酒的记载。
更别说同样记载过清酒的《诗经》,都要比公元400多年,小鬼子史书上记载着“发明”清酒的年头,还要早上个小一千年呢。
刘晓辰仗着自己“千杯不醉”,很随意的拿起一壶,一口,就灌了下去。
实锤了,确定了。
跟刘晓辰在穿越之前,去苏杭那边喝过的,差不多一个味道。
“好,小兄弟好酒量,敬你一杯。”
坐在首位的中年男子,端起酒盅,冲着刘晓辰示意了一下,然后就一饮而尽了。
该说不说的,也不知道叫松田什么的那个中年男人的国语,说的不错。
刘晓辰也没含糊,拿起樵老爷子面前的酒壶,冲着中年男子一乐。
“吨”
也就仅仅是一个“吨”,刘晓辰就又周了一壶。
说实话,小鬼子的东西,处处都透露出个“小”。
就连酒壶也是,总共不到2两,都不够解渴的。
“哈哈,小兄弟真的是爽快。”
也不知道这个松田是怎么想的,反正就是一口一个小兄弟叫着,笑呵呵的恭维着。
转而看向了樵老爷子。
“阿公,您孙子可真的是像您,小小年纪,竟然如此豪爽,以后,必能成大器。”
嗯?
刘晓辰听见松田管樵老爷子叫“阿公”,耳朵都竖了起来。
虽然,阿公在古文里,有妻子管丈夫的父亲叫阿公的。
也有对老年人的一种尊称。
当然了,港岛那边,混社团的,见到老大的龙头,自然也叫阿公。
可是,松田的嘴里,说的可都是带有闽南腔的国语,也就是传说中的湾岛腔。
而能听懂闽南语的刘晓辰,自然知道在闽南语里,是管爷爷,叫阿公的。
那,现在,可有八卦听喽。
只见樵老爷子笑呵呵的说道:
“松本先生,你客气了,晓辰这孩子还小,你见谅哈。”
樵老爷子说着,还很慈祥的拍了拍刘晓辰的胳膊。
刘晓辰也不搞不懂这俩人的关系。
只能拿起一旁仆人刚送上来的酒壶,冲着松本示意了一下,一仰脖,又是一壶,进去了。
刘晓辰的意思,很明白了。
一切都在酒里了,啥都别说了,先干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