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夏莲才放暑假,就收到了好几笔钱了,其中惠民超市就有十三万。其余的夏竹甜品、食为天鸭货厂、hamburger汉堡店和鱼塘加起来半年的收入竟然高达七十万以上!

这半年来,食为天发展的特别迅速,主要就是因为秦维宇打开了义县小商品市场的渠道。

他手下有个年轻小伙子,跟他也跑了两年业务了,能说会道,还没成家。说要去义县摆摊,他主动申请出战。秦维宇也跟着过去了几天。见他稳定下来了,才回来。

自从鸭货在小商品市场开卖,每天需要的货量猛然翻了一倍。厂里产量一扩再扩,赚的盆满钵满。

受到鸭货生意连带影响的,还有沈大山陈水花夫妻俩的鱼塘。鱼塘早就不是原来的规模了,夫妻俩沿着河道往外又承包了几十亩面积的水塘。还招了好几个工人做帮手。

水底的鱼一下子看不到,但鸭子在水面上挤得满满当当的。几万只鸭子,嘎嘎嘎的齐齐叫,叫得人脑袋都大了。

还好这边隔了个小土坡,和村里人家有一定距离,不然沈大山和陈水花估计村里人一定会去投诉他们。

现在每天光鸭子就得往外运1500只左右,已经是鱼塘的支柱收入了。可以称得上日进斗金。

沈大山这几年赚了钱也没闲着,花钱拜师学了开车,考了驾照。然后砸了重金——五万五千元,买了一辆小日子进口的三菱大卡,用来运货。

他和陈水花现在是真的财大气粗,还打算再把家里房子重新翻一遍,盖一个三层楼的小别墅。被沈立民和王小芬通通否决。

开什么国际玩笑,钱好赚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小二层住着还没几年呢,又要翻新,还真以为他们是全国首富呢!

赵明伟在杭市已经拥有了三家hamburger汉堡店了,家家生意火爆。不过他不打算再在杭市扩张了,下一家分店估计会开回越市。

现在赵明伟和沈小夏每次回禹山镇吃饭时,都会受到热烈欢迎。赵明涛夫妻俩忙前忙后得给他们端茶倒水。

这哪是对兄弟的态度,分明是财神爷。家里的养鸡场现在还在努力扩张中,目前每天生产的鸡的数量根本不够hamburger汉堡店卖的。

听赵明伟跟老头子聊天说起可能下半年还要再在越市开分店,那更是热情似火。

赵来友已经在三兄弟面前大致分过家了。因为三兄弟都已经成家立业,各自有自己的事业,分开住在三地。

而他和老婆李凤霞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年纪也还可以自理,不至于要让端屎喂饭。

老大天天在家,跟在老爹屁股后头伺候鸡屎。外人看起来就是不太有出息。

老二是工人,面子上好看光荣,但工资不高。老三听着是个体户,社会地位不高,但赚的是真的多。

兄弟之间,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就想着,大致先把家分了,做父母的尽量一碗水端平,能给的都会给,剩下的就得靠他们自己打拼了。

早点说清楚,省的兄弟几个时间长了反而会起嫌隙

养鸡场以后等他和李凤霞百年以后归老大家的。他活着的时候,养鸡场每年的百分之五十的收入也给老大家,毕竟赵明涛和刘丽娟的确每天在养鸡场忙进忙出。

但等他和李凤霞年纪大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床前伺候的,也得是这两个人。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他拿在手上用来日常开销和养老。等他和李凤霞没了以后,他们的遗产就由老二老三两家平分。送终的费用,三家平摊。

对于这个分家法,三兄弟都没意见。赵明伟本身已经不差钱了,哪怕老爹说一分不给他留,他也无所谓了。

赵明涛能得到这个养鸡场,就是最大的财产。以前养鸡场规模还小,每天最多也就送个十几只鸡出去。

等赵明伟开始做炸鸡生意后,养鸡场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现在每天送出去150只鸡,赵明伟都嫌不够,还在催着他们扩张。只要赵明伟在,赵明涛就能跟着发财!

至于赵明成,他也没有意见。一早自己就想通了,他和媳妇是双职工家庭,根本不可能回到禹山镇了。爹妈面前尽不了孝心,养鸡场也不可能去帮忙,能得到一半现金,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按现在养鸡场的赚钱速度,赵来友再过三四十年的财产余额可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目,那一半的遗产,估计是他跟他老婆这辈子都赚不到的。

虽然那会儿他自己肯定也老了,但起码自己的孩子不用愁了不是。

\"我已经订了5000只鸡苗,明天就能到。你如果还要在越市开店的话,我再去订个5000只,争取让你所有鸡都能从家里拿,省的分开进货,麻烦!\"

赵来友拍着大腿乐呵呵的跟小儿子唠着嗑。

这边夏竹甜品的第三家分店也已经在装修了,还是在杭市。主要是烘焙厨房感觉不够用了,地方不够大,人手也不够多,还不如再开一家。

沈夏莲背靠哥哥姐姐,他们努力干活,她躺着收钱,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这会儿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一点点的盘账,发现自己的几个存折、存单加起来竟然已经有一百四十三万了!还不算手上一些千百块的零钱。

就算到三十年以后,一个高一学生,一个才15岁的小姑娘,拥有这么大一笔巨款,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百万富翁沈夏莲,趴在一堆存单上,翘着脚想着,是不是该干点什么,这么大一笔钱,按照几十年后商人惯性思维,全存银行,她不甘心啊!该怎么才能让它钱生钱呢?

买房?现在商品房买卖好像还没兴起,只有羊城那边的特区开始了。

炒股?那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她又不可能出国去买美股,也不懂。

买地?诶,现在土地好像还不能卖。

学年代穿越人士必备去买京城四合院?太远了,也管不到。要买也要等考上大学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