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外围的浒墅关大战,太平军的人数和淮军常胜军相差不了多少。
但是淮军和常胜军的火力却远胜于太平军,可以说这场大战还没开打,太平军处于极度劣势,站在下风。
唯一对太平军有利的,也只有浒墅关是他们防守,清军来攻。
许墅关城池城墙上,太平军几个王一起上了城墙,视察军情。
来往陆顺德见护王陈坤书也来了,他打趣道:
“”护王,你远在常州,如今苏州有难,你还是带兵来相助,你可真够积极的呀“”。
“”忠王看到你来一定很高兴“”
.........。
陈坤书望着城外淮军的营垒,阵地前的一排又一排的大炮,他很无奈的说:
“”没办法呀,忠王发了三次调令,要我来,我不来的话,忠王真的要杀我了“”
“”你也知道,忠王对我意见很大,我不敢不来呀“”。
..........。
众人听后哈哈大笑,一旁的纳王郜云宽喜欢调侃陈坤书,他趁机调侃道:
“”陈斜眼........只能说这事让你做的太过分,你看我,我屡屡打败仗,忠王也没有责罚我“”。
“”你小子犯了忠王的逆鳞,忠王不搞你才怪“”
.........。
看到郜云宽拿自己开玩笑,陈坤书翻了翻眼睛,没理他。
“”陈斜眼“”是陈坤书的外号,陈坤书从小他的眼睛有点斜,所以大家都叫他陈斜眼。
不过太平军都是农民出身,没什么文化,特别爱给人取外号。
太平军将领几乎人手一个外号。
.........。
大家前一秒还有说有笑,突然有人说了一声:
“”忠王快到了,他已到城外十里,大家准备去迎接一下“”。
........
陈坤书一听,当即面带难色,然后很难为情地对来王陆顺德说:
“”忠王要来了,我还是出城回避一下吧,免得他看我越看越气“”。
........
当时陈坤书从常州带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马队来增援浒墅关,马队驻扎在浒墅关西北防线。
来王陆顺德却拦住他:
“”没事儿吧?,难道你跟忠王永远不见面?大家坐一起聊聊,把事儿说开了不就行了“”。
.......
陈坤书拍了拍自己裤腿上的灰,深深的叹气:
“”算了......见面的事日后再说吧,忠王来了肯定要开会“”
“”到时候给你们派人给我送信就行了,我的骑兵会全程配合你们作战“”
.........
陆顺德也没法,只好恭送他从西北门出去了。
陈坤书自始至终不愿意与李秀成见面。
大家一定会问的,以前陈坤书是忠王李秀成的得力干将,怎么现在陈坤书反而很怕李秀成?
还怕忠王李秀成会杀了他,甚至连面都不敢见?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前陈坤书的确是忠王李秀成的得力干将,李秀成也十分信任他。
不过那段友好的历史是1862年之前,1862年之后,陈坤书开始与李秀成之间不和,两人心生间隙。
........
我们现在来简单说一下陈坤书这个人。
陈坤书广西桂平人,外号“”陈斜眼打仗十分勇猛,不怕死,也被人称为“”陈狮子“”。
他参加过许多大的战役,江南大营之战,杭州之战,苏州之战,天京保卫战,忠王李秀成参加过的战役,陈坤书都有参战。
陈坤书因为作战勇猛,立下了赫赫战功。
忠王李秀成手下有十三太保,所谓的十三太保,就是十三个最能打的将领。
陈坤书是十三太保之首。
陈坤书的地位仅次于忠王李秀成,可以说他是忠王李秀成麾下的二把手,他的地位甚至要比忠王李秀成的女婿慕王谭绍光还要高。
这里来个插曲,简单的介绍一下十三太保。
忠王李秀成十三名手下最能打的大将,分别是:
护王陈坤书,潮王黄子隆,慕王谭绍光 来王陆顺德,惠王蔡元龙,
纳王郜云宽,保王童容海,听王陈炳文,首王范汝贞等几个王号称十三太保。
陈坤书被称为忠王麾下十三太保之首,可见他在太平军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有人曾经断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陈坤书应该是忠王李秀成的接班人。
就这么一个光明前途的人,却在日后引起了忠王李秀成的愤怒和怀疑,这怎么回事呢?
.........
原来就在一年前忠王李秀成带领十几万大军前去江西,筹粮,招兵。
所以李秀成就将镇守苏州的重担交给了陈坤书。
苏州的军事,民生,经济,反正一切杂七杂八的事务全部交给陈坤书打理。
也就是说陈坤书成了苏州的直接负责人。
可陈坤书却在忠王不在的这段时间,对苏州城采取强行搜刮的严厉手段筹措军饷,征集粮食。
把苏州城内的商人,百姓,乡绅,富户,搞得人人自危。
百姓不敢出门,商户不敢开门,做生意的小贩不敢来苏州,苏州的经济陷入混乱。
当时苏州人民只知道太平军的头头叫忠王李秀成。
所以百姓们暗地里痛骂李秀成:
“”狗日的王八蛋,不得好死,比官军还坏“”
.......
李秀成仁义的口碑迅速崩塌。
当时苏州的百姓纷纷逃离苏州,苏州的经济一下子崩溃了。
一向特别注重口碑的忠王李秀成得知这一情况气得大怒,扬言要将陈坤书军法处置,并在江西发布命令:
“”将苏州守将之位,让给慕王谭绍光“”
陈坤书一下子傻眼了,他这才知道忠王李秀成是动了真怒。
陈坤书终日不可惶恐,于是决定离开苏州,去自己以前待过的地方常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