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董和唐僧在这间会客室里见过不少人,其中不乏知名收藏家、古玩爱好者和专家。

但是能一眼就把这只笔筒挑出来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大部分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宝座、桌子、柜子这些大件上面,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料绝对比小料值钱。

至于小黑胖子那种讲野史的路子,听听就得了。

相声演员的肚子是杂货铺,什么都懂一些,但是除了他们擅长的专业性问题,其他方面也就是浅尝辄止而已。

就像是当年的矮大紧,听他做节目,你会觉得卧槽,这人什么都懂,真牛逼。直到他说到了你擅长的领域……

插一句,矮大紧做节目的时候,幕后有十几个人给他供稿,那十几个人,也不一定是什么都懂。

当然,何仁相信,矮大紧夸印度,肯定是他自己的主意,毕竟正常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觉得阿三平和、干净又卫生、犯罪率还低……

好,收!

鉴宝的时候,其实是没人讲野史的,这玩意都是卖东西的时候忽悠人用的。

张诺推了推何仁,小声道,“你看好了吗?这不就是一个笔筒吗?”

何仁摆了摆手,刚要说话,陈董笑着问道,“何理事,这个丫头问的好,你真看好了吗?”

何仁微微点头,“看好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嘉靖年间的鱼龙海兽紫檀笔筒。”

陈董和唐僧对视了一眼,露出震惊之色,陈董抬手示意,“你说说看。”

何仁把笔筒拿在手里,反复看了半天,才缓缓开口,“这个笔筒表面浮雕的是鱼龙海兽,最突出的肯定是两条龙。”

“这两条龙也有讲究,一条是腾云龙,一条是海水龙,这是明代比较常见的龙纹纹饰……”

张诺也凑了过来,问道,“这不是一条龙吗?”

“还真不是。”

何仁摆摆手,张诺看错了也很正常,毕竟笔筒的面积有限,还要加其他纹饰,两条龙纠缠到了一起,很容易分辨不出来。

“你别看旁边的波涛纹和卷云纹,仔细看两条龙的身形,大的那条是海水龙,龙首丰颐而突出,神态威猛,看起来像是要破壁而出似的,这是整个浮雕最精彩的地方。”

张诺翻了个白眼,“这不还是一条龙吗?尾巴还在天上呢。”

“大小不一样啊。”

“尾巴瘦一点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何仁乐了,“你想多了,古人雕刻龙纹,讲究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腾云龙的体型较小。不信的话,改天你去故宫看看,‘青花云龙纹天球瓶’和‘青花云龙纹扁壶’上面的龙纹和这个一模一样。”

张诺不说话了,陈董却是暗自点头,何仁的眼力和知识储备,真有点超出她的预料了。

陈董轻咳了一声,“何理事,你刚才说这是嘉靖年间的笔筒,有根据吗?”

何仁微微一笑,指着笔筒口沿处的一圈宝石说道,“就因为这个百宝嵌。”

张诺一怔,百宝嵌她知道啊,之前何仁在贺强家鉴定那个捧盒的时候,就提到了百宝嵌。

“是那个周什么……”

“周翥。”

“对,就是他!”张诺拍了一下巴掌,然后惊呼一声,“这个笔筒难道是他做的?”

何仁摇摇头,“至少笔筒口沿处这一圈百宝嵌,应该出自周翥之手,这叫吴中绝技。”

此话一出,陈董和唐僧都坐不住了,唐僧急声道,“何理事,你能确定吗?”

“证据是肯定没有的。”何仁两手一摊,“我只能说,风格非常像。”

何仁这句话给陈董和唐僧都整不会了,“风格……你见过周翥的作品?”

“见过啊。”何仁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宣德年间的百宝嵌砚盒,上面有‘周柱’的款识,虽然不是一个‘柱’字,但古人通常会用其他字来代替自己的名字,也算正常。这件砚盒也算是目前业内公认的‘周制’作品。”

众人面面相觑,何仁说的这些他们完全没听说过,包括唐僧和陈董。

何仁只好解释道,“你们看上面的花瓣,是将贝壳先雕刻,再打磨,然后组合嵌粘,这样就非常有立体感,看起来不像是粘上去的,而是浮雕。”

“另外就是上面的线刻和毛雕,太细致了,细致到花瓣和叶片的纹路都有,再加上小宝石点缀的花心,看起来和真的一样,这就是‘周制’百宝嵌最显着的特点。”

“现在这个笔筒的镶嵌部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那个一模一样,所以才有了这个推测。”

陈董和唐僧频频点头,张诺则是好奇道,“那这个笔筒上怎么没有落款?”

“很简单啊。”何仁乐了,“很有可能是皇家器物,给皇上做东西的时候,工匠哪敢用自己的私人款?”

张诺觉得更不对劲了,“你之前不是说周翥的生平不详吗?怎么又成了皇家工匠了?”

“其实古玩界有一个猜测……”

陈董出声问道,“什么猜测?”

“有人认为,周翥是严嵩豢养的家臣。”

“啊?严嵩?有佐证吗?”

何仁点点头,“雍乾时期的着名藏书家吴骞,曾经在《尖阳丛笔》里写过一段话,‘明世宗时,有周柱善镶嵌奁匣之类,精妙绝伦,时称周嵌。常为严氏所养,严败被籍,诸器皆入内府,故人间流传绝少。’”

“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从时代和奢侈品的供求关系上来看,这种事情很有可能发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周翥的作品很少传世,他很少有机会能在自己制造的器物上留款……”

唐僧觉得这个佐证不够,“还有吗?”

何仁两手一摊,“其他古籍上就没有类似的记载了,但也没有其他论调和记载,所以这种说法还是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

“所以你才认为这只笔筒是嘉靖年间的?”

何仁点点头,“如果按照逻辑上来说,周翥所制,肯定是嘉靖年间的。除非嘉靖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工艺、技术能和周翥的大匠。但是看嘉靖之后的各种古籍,都没有提到过这么一个人,所以我比较倾向于是周翥的传世之作。”

传世之作几个字一出,张诺人都傻了,“那得值多少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