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甘景枳端着饭碗,转向小南:“小南,你想跟曾六公学东西吗?”

小南肯定地点点头,“想,曾六公家里有很多药,可以治病救人。”

“以后可能会很辛苦,那你还想学吗?”

“辛苦是什么?”

甘景枳又在心里犹豫,辛苦都不知道是什么,就要去吃苦了。

她跟小南解释说:“辛苦是很困很累,你想睡觉休息,但是不能睡,要记住六公教你的东西后才能睡,你还愿意吗?”

“我不可以睡醒了再记吗?”

“睡醒了还有新的东西要记。”

“那我不学就不可以去曾六公家了吗?”六叔家很宽敞,他挺喜欢的。

“可以去,但是曾六公不教你东西。”

小南很为难,“每天都要记很多东西吗?”

甘景枳想了想,“我刚才说的是你长大后要记很多东西,你现在还小,曾六公还不会要你学那么多东西。”

“是不是我长大了,就跟妈妈一样,不用睡很多觉也不会累?”在小南的印象里,他睡觉的时候妈妈还没有睡,他睡醒了,妈妈比他醒得还早,所以他才有这样的困惑。

甘景枳没有想到小南会问这样的问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嗯,你现在还要长个子,所以睡得比妈妈多一些。”

“那妈妈,小北也一起吗?”

“这个我要问问曾六公。”

“我不想跟小北分开。”

一向沉默寡言的小南能跟她有来有往聊这么多,已经很难得了,甘景枳没有想到他还这么依赖小北。

两个小家伙自从出生后就一直形影不离,她其实也不想把他们分开。

一旁的小北早就想说话了,但是一直被奶奶投喂,忙得没空说,现在小南提到他,他举着小手说:“我也不要跟哥哥分开。”

甘景枳看向梁耀怀,“爸,你问问六公,看能不能让小北也去,就算他不想收小北做徒弟,能不能让他们同进同出,毕竟他们是双胞胎。”

梁耀怀笑着说:“六叔说两个孩子的天分都不错,但是小北比较调皮,是个坐不住的性子,毕竟是双胞胎,小北要是想跟着学他也愿意教,两个一起收徒他也没问题,不过他算定小北以后中途肯定会放弃。”

“六公还会算命呢?”

“三岁看老,小南小北的虽然还不到三岁,但是六叔眼睛毒辣,他看人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说会算命也不算错,但是这话可不能出去外面说。”

现在虽然那已经改革开放了,但谁知道有些事情还会不会反复,还是小心点好。

甘景枳自然是懂梁耀怀的顾虑,点点头,“我知道。”

但是一想,以后双胞胎大概就要留在国都了,她又有点不舍得。

“爸,妈,我还是觉得他们太小了,长琛短时间内应该是调不回来的,要是把小南小北留在国都,我有点舍不得。”

自从当了妈妈之后,甘景枳就经常警告自己慈母多败儿,她有时候都把握不好分寸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该严厉了,有种当局者迷,自乱阵脚的迷茫。

梁耀怀和夏书兰都是为人父母的,自然知道甘景枳的感受,也不好说什么。

孩子确实太小了,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但是甘景枳平常一有空就教他们各种东西,寓教于乐,两个小家伙脑袋灵光,都记住了,所以还没上幼儿园,就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也会认不少字,带他们出去玩的时候,那些标语都能看得懂,都不好骗了,一百以内的算数也不在话下。

要两个孩子现在开始学医,也不算勉强。

并且六公也说了这个时候对小南小北来说,正是最好的时候。

梁耀怀一直是信服六叔的话的,所以面对甘景枳的不舍,他没有偏向她。

他也是有私心的,家族里这么多子弟六叔都看不上眼,难得看上了双胞胎,以后他们这一脉也能光宗耀祖一回。

更何况他是学医的,甘景枳也是学医的,孩子能够跟他们殊途同归,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甘景枳虽然纠结了一个晚上要不要就这个机会把双胞胎留在国都,但第二天一早,还是在梁耀怀和夏书兰的陪同下,带着小南小北去六公家,让他们拜六公为师。

大大小小的一家人带着拜师礼来到了梁六公家,两个小家伙手里还各自提着一串肉。

拜师礼很正式,趋、行盥手礼、正衣冠、献、行拜礼、训诫都按流程一一完成。

在来之前甘景枳已经教了他们一遍,所以两个小家伙做得有模有样的。

礼成后,甘景枳问六公:“六公,小南小北现在是不是还是太小了?”

六公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耳聪目明,自然听出了甘景枳的潜台词。

“长琛媳妇,你生的这两个孩子命中注定不是普通人,该放手的时候适当放一放,你放心,我教导他们,不会仅仅只教医学,他们以后或许跟你不够亲近,但有失必有得。”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甘景枳也不好再说什么。

“那就有劳六公了。”

六公摆摆手,让她不用客套。

本来甘景枳还准备去饭店吃一顿拜师宴的,六公却不同意。

“这拜师宴就不必了,太麻烦了。”

话虽是这么说,甘景枳还是去饭店订了一桌菜送到六公家。

人家长辈不喜欢麻烦,但对好吃的饭菜没理由会嫌弃。

好在,甘景枳的这一做法很得六公的心。

拜师礼的事情结束,甘景枳就去找了孙霍坤。

她这趟来,主要就是为了打官司的事情。

他们的这起侵权案是华国史无前例的,

在这之前虽然也有打官司的,是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这三十年积压的案子,大都是一些冤假错案和民间纠纷。

像他们这种企业之间的对抗,还是第一次,在这之前,各种企业都是国有的,有纠纷也犯不着闹到法院里来,来个层级更高的领导调解一下就能解决。

现在甘景枳、孙霍坤、周福生之间,是私营企业之间的利益纠纷。

孙霍坤从南方回来后过了一个年,等开工,就马上去法院,代替南北皮具厂和坤成鞋业有限公司把周福生的厂子给告了。

周福生接到法院传票的时候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还在继续生产这跟着两个厂子一样的鞋包。

所以孙霍坤请的律师毫不费力地拿到了证据,只等法院开庭审理。

甘景枳对这场官司的输赢早就有了定论,所以心里一点都没有紧张,把自己手上的设计草稿和申请专利的文件都交给了律师。

律师还是第一次接这种案子,遇到甘景枳这种不仅比普通人法律意识强,还熟知法律流程的人,不免好奇。

“甘厂长是读过法学吗?”

“江律师,我是学医的。”

“那你怎么会想到要打官司,还知道收集证据,你看起来都比我这个律师专业了。”

“国外都是这么做的,我有国外的朋友,听他们说过打官司的事情,我就是按照他们说的做而已。”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不定我们这个案子以后会成为案例。”

这个甘厂长看起来很年轻,还是个女人,江律师第一次见的时候,并没有把她看在眼里。

但是当她把一个又一个证据摆在他面前,把他该干的活都干了,他就不敢再小看她了。

并且看过她所提供的证据后,感觉她每一步都走在了别人前面。

就比如申请设计稿专利这个事情。

这年头华国还有一半的人挣扎在温饱线上,关于知识产权、剽窃、侵权什么的,根本没有人会在乎。

大家做衣服鞋子大都是自己买了料子做,在大街上看到谁穿的好看,回家就自己按着样子做出来,但这都是少数人,并没有人会追究。

何况样式一样,但布料、做工等,也不可能一样。

可是周福生的厂子不一样,他本来就懂皮料,在市面上买了南北皮具制品厂和坤成鞋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后,回去拆解,然后生产出了一模一样的产品出来。

连皮料、做工、走线也一模一样,但是价格却卖得比南北皮具制品厂和坤成鞋业有限公司低,这就是恶性竞争。

甘景枳不愿意降低价格,这种竞争方式唯有两败俱伤,也不利于以后的品牌发展。

其实退一步讲,周福生就算是抄得一模一样,但只要不跟他们打价格战,甘景枳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那些设计并不是她自己的原创,都是上辈子见过的,要认真追究,她也是抄袭的人,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罢了,但她心里其实也会底气不足。

怪就怪周福生完全是想要搞垮她的意思,她不反击,不把人打趴下,以后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甘景枳真的不懂,周福生为什么会对自己有这么大的敌意。

他们的矛盾,最多就是展销会的那半个名额。

当初周福生要是宽容大度一些,说不定在展销会上,她也会尽力帮他促成订单,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会跟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国都第一皮革厂就不会被清算招标,他也不会被抓进去关了。

怪就怪周福生从来没有想过让国都第一皮革厂好,他想的从来只有自己,几厂子已经被他榨干得差不多了,就想借这个机会闹事。

现在再回头去想当初的那些事情,甘景枳不禁怀疑,周福生被抓进去,是不是他躲避清算的一种办法。

因为那三个小厂是因为他才慢慢做起来的,而他出狱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合并那三个厂,现在那三个厂都是他的。

他是不是早就已经开始挪移国都第一皮革厂的资产了?

遇上甘景枳,就是想要找个背锅的。

却没有想到甘景枳和孙霍坤不是好糊弄的主,孙霍坤最后还把他给送进去了。

甘景枳觉得周福生挪移的资产应该还有一大半没有算出来,肯定是被他偷偷摸摸处理了,否则他不可能只关了两年的时间就被放出来。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这样的算计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令甘景枳感到意外的是,她和孙霍坤跟周福生打官司的事情上了报纸。

周福生以国都第一皮革厂前厂长的身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然后记者写了一篇文章,配图是周福生和那几个厂长的合照,他们声称自己是第一皮革厂被害没有工作的工人,是受害者。

甘景枳看到报纸的标题时,只觉得周福生要是活在几十年后,肯定是一个玩弄舆论的高手。

文章里,周福生是一个受害者,他勤勤恳恳在国都第一皮革厂工作了二十年,最后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反而被陷害入狱。

事情的起因是前两年的展销会名额,当时孙霍坤还在外贸部上班,他为了帮自己人取得羊城展销会名额,把国都第一皮革厂的展销名额给挤掉了。

所谓自己人,当然就是指的甘景枳。

还明嘲暗讽地说甘景枳能拿下国都第二皮革厂,当中说不定也有猫腻,毕竟蛇鼠一窝,从而推断甘景枳也不是什么好人。

更过分的是,还暗戳戳地想要让人怀疑甘景枳和孙霍坤有奸情,不然一个男人怎么会这么帮一个女人。

这还不止,羊城展销会结束后,孙霍坤利用孙家的关系,对周福生使用各种手段,伪造证据陷害他,坐实了他侵吞国有资产的罪名,使得他被判两年。

并且,孙霍坤还以低价收购了国都第一皮革厂。

当中还有一些“合理”的怀疑,说孙霍坤就帮甘景枳拿下厂子,是违规操作,所以才没有办法继续在单位工作。

离开单位之前,还利用职位便利,给自己谋取了国都第一皮革厂的资产。

洋洋洒洒将近一万字的版面,看得甘景枳眼睛都有些花了。

值得表扬的是,文章的文笔很老脸,选词造句都引导着读者往暧昧、不明交易方面去想。

还字字句句都在控诉孙霍坤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利益和第一皮革厂所有工人的饭碗,侵吞了国都第一皮革厂。

看完那篇文章后,甘景枳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动动嘴就能让你忙得不知道该跟谁解释比较好。

孙霍坤见甘景枳放下报纸,开口问:“你觉得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甘景枳却问了另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庭?”

“下个月一号。”

她想了想,觉得这个时间有点紧张。

不过她还是说:“我觉得周福生在国都第一皮革厂做了这么久,只坐两年牢,这对他来说是不是有点轻了,你还能不能找到更多的证据,把他再弄进去一次?”

出来就找麻烦,还不如一只待在里面好了,这种人就跟苍蝇一样,嗡嗡嗡地吵得很,却又滑不溜丢地,不好抓不好打。

但是这一次,甘景枳想要把他打趴下,再也起不来才罢休。

孙霍坤说:“我正有这个打算。”

他也觉得当初只让周福生关两年,实在是太短了。

那时候他觉得这件事跟自己没有关系,完全是周福生自己作死,他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可是现在他也实在觉得烦,就像是一个人一直隐藏在暗处,时刻关注着你,见你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甚至边做还边冒出头来恶心你。

甘景枳看到孙霍坤微微眯眼的样子,就知道这个未来的大佬肯定是想到了什么办法。

不过她还是提醒到:“你要做什么也要等我们的案子有结论之后。”

孙霍坤点点头,抬眸看了甘景枳一眼,“你想做什么?”

甘景枳把手上的报纸丢到桌上,说:“报纸算什么,我觉得我们该上一次电视了,我们也该为我们的两个厂子好好宣传一下了。”

距离上一次做广告,好像已经过了两年了,是该勾起一下人们对他们品牌的记忆了。

虽然方式有点抖机灵,但只要能恶心到周福生,甘景枳觉得自己的底线可以降一降。

孙霍坤看着甘景枳胜券在握的样子,没有说什么,但是他心里清楚,这一次,他们又要大赢一次了。

等甘景枳离开他的办公室后,他打了几个电话,让人去收集周福生的证据。

必须尽快把周福生干的那些坏事的把柄握在手里,这样才好跟周福生谈条件。

而甘景枳这边,直接联系了杨编辑。

三年时间,甘景枳的那本漫画和那本小说,都创造了销售新高,杨编辑还在期盼着她能写新书呢,所以甘景枳主动联系她,她就马上找来了。

来了之后知道甘景枳找她并不是为了出新书虽然有点失望,但是听到她说想要跟出版社合作投资做一个访谈节目,她瞬间来了精神。

“你说的访谈节目是不是就是国外的那种访谈节目?”

“对,就是那种。”

“你不是应该找电视台合作吗?”

“不,我想自己成立一个媒体公司,以后主要经营影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发行,以及广告经营,还有一些娱乐活动,包括电视包装等等多项传媒业务。”

杨编辑还没有听说过这种公司,但是听到甘景枳说了那么多经营业务,就在脑袋里搜罗国外是不是有这样的公司。

可是以她有限的资源所能知道的,国外似乎并没有这样的公司,国内更不可能有。

不过甘景枳说的访谈,倒是有不少杂志社在做这类专栏,他们出版社也有一个部门是专门做这个的,访谈对象都是一些英雄人物,对国家有贡献的功臣。

可是她刚才听甘景枳的意思,她的访谈节目对象似乎不是这类人?

杨编辑问:“小甘老师,你想成立一个媒体公司,然后访谈节目业务跟我们杂志社合作?”

“没错。”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现在我们最大众的传播方式是报纸,但是总有一天报纸会被别的东西取代,有一天,人们不再看报纸,而是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能够最快获得新信息。”

杨编辑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报纸才是民众获取信息的最普遍的方式。”

“可是现在除了报纸还有收音机、电视,报纸已经不是单一的传播方式了。”

“那报纸也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消息获取方式。”

甘景枳放弃跟她争辩这个,毕竟纸媒被抛弃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她现在跟杨编辑说这个,是说不通的。

她举例了之前拍广告的事情,告诉她,视频广告是最直观的广告方式。

这一点杨编辑倒是没有反对,毕竟之前她帮忙找人给甘景枳拍过广告,也在电视台播出了,播出后效果很不错。

“可是这跟访谈节目业务有什么关系?”

“你们出版社本来就有这方面的部门,但是采访完一位嘉宾后,你们只会在报纸或者杂志上发表,我建议把整个采访过程录制下来,拿到电视台播放,人们看到后,能对采访对象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杨编辑想了想,觉得甘景枳的这个想法不错,但她还要回去跟社长商讨一下,这样的事情不是她一个出版编辑随便决定的。

甘景枳见杨编辑对自己提出的想法感兴趣,就进入了更重要的主题。

“杨编辑,我希望我能成为我跟你们杂志社合作后的第一位采访嘉宾。”

“你要接受采访?”

“嗯,相信你应该看过报纸,我的厂子最近要跟人打官司,但是那个人率先在报纸上抹黑我,我想要反击。”

杨编辑沉默了,好一会后才问:“你为了想要澄清自己的厂子,而想到要办一个媒体公司?”

“不是,是因为想澄清这件事情,然后才有了想要成立媒体公司的想法,等媒体公司成立后,我主要是做访谈节目和接广告这两个业务,其他业务等公司发展起来后再说。”

改革开放后,新的厂子、公司慢慢成立、发展起来,做广告业务应该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