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橙一到场,就听村里两个小青年,嘴里不三不四的说着话。
她见李淑娟还想张嘴骂,直接向前一人一脚踢的跪在地上。
跪的那个爽快。
跪在地上二人先是摸爬起来,又被踢倒。
“谁的嘴喷粪了?你爹妈天天就教你这个?来来来,有本事在大家伙,并且说一说别只会欺负小姑娘。”方橙才不管什么脸面不脸面,你们自己不想要脸,那就别要了。
跪在地上的两个小子, 直接爬走了……
系统嘎嘎叫着:方家的两只小龟龟。
原来刚才这两位叫李淑娟乌龟蛋。
方橙坐在马扎子上,和小闺女看的电影。
讲真的,电影看一眼就知道结尾。
大家看的如痴如醉,个个冻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可人们还是热情高涨的,冬天出来挨冻,夏天出来挨蚊子咬。
…………
自从李建设搬走了,家里就宽敞了。
方橙搬进了正屋。
这西两间依旧留给两个儿子。
李淑容东厢,李淑娟西厢。
这饭食方橙也只做小女和自己的。
没想到两个月以后,徐红旗做饭做的够够的,又磨磨唧唧的来求婆婆一起吃饭。
“妈,咱们还是一起吃吧?我做的饭菜他们爷俩都不吃。”
方橙同意了。
系统说道:你这个婆婆太好说话了。你瞧瞧别人家,分出的儿子儿媳妇谁还能回来吃饭?
方橙对系统说:“我这不是要做任务嘛!”
一人一系统还没多说话呢,村里科研队的刘会和刘青来了。
“方伯母,我俩来跟你学习,怎样把白菜和萝卜种的那样好。”
原来方橙自留地里的白菜萝卜长的虫少,个大,味甜。
“水好?我天天挑井湾里的水浇。”方橙眼说瞎话。
刘青和刘会赶紧记好。
系统在她脑域里叫着:明明是星际奖励的菜种……
等村里科研队员走后,方橙又发现原来一个村的生产队里,除了出大力干大活的,还有不少清闲的工作。
林业队,科研队,果业队……
这些好干出成绩的队里,全是队里干部子女们。
怪不得大部分的社员都在盼着承包责任制。
这是养了多少的蛀虫。
…………
过年前,方队长终于从李建设手中买了两件“好货”。
入账1200元。
方橙给了他六百,给了大女二百,小女十元。
把李淑娟开心的问:“妈,你咋知道我考第一了?这奖励就来了!”
原来孩子的学习赶上来了,还超越了大家。
方橙又给了她十元,这才算是鼓励。
如今李建设一家搬了新房子,只有晚上回去睡。
平日里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老宅子这儿。
一日三餐的在一起吃饭,饭后拉呱。
二人分的粮食也都带到老宅子这儿来。
在年底这时刻,坐产队的大部分弊端全都出来了。
点名迟到,人来不带工具,装病,早退,找人代替,或者开了证明出门投机倒把做买卖。
今年分粮,李建设见着了,平日里不干活的人,也背着一袋袋粮回家。对了承包责任田,更加期待了。
…………
春节后,李淑娟正月十九才开学。跟着她姐去了县的书店里买书。
见着了书店里一排排的书,发着油墨的香气,李淑娟决定来城里这两天,天天在书店里看书,口袋里钱全买成书……
李淑容一开春工作也忙了起来。
对应外贸出口的绣花布赶不出工来。
工人少,任务重。
后来变成了发放给农村妇女当手工活挣钱。
李淑容想把活揽回村里,让乡亲们也赚点钱。
回来问妈妈能不能行,被她妈拒绝了。
“好好干你的本职工作,其他忙好帮,这个不行。”村里人什么德性,方橙比大女知道的更清楚。
李淑容应了。
所以其他同志拿货品回村,得到村民们夸赞春风得意时,李淑容坐的很稳。
李淑娟在书店整整看了半个月的书,又跟她姐借钱买了十来本。
方橙知道后,给了她一百块钱,除了还给她姐的,剩下的钱也归她。
李淑娟奇怪的问妈妈:“妈,我看课外书您为什么不反对?”
方橙则说:“课外书是补充课本里看不到的知识,我不反对。”
系统提示:小心刘备文。
方橙在脑域里问它:“有吗?这个时代很少。”
系统回复:李淑娟买的书中没有,必竟正规书店出品。
开春后,社员们人心更加浮动。
六队长王援朝因为社员几乎不上工,自己也不当队长了。
李建设更厉害,带着全队人投机倒把……王援朝也加入了。
在村里老实人不抱团很难过下去。
方宝山欠他的一百二十块钱,一分未给,要就是一副你要逼我们父子去死的样子……
方思山干起了收古董的活儿。
天天磨李建设再“偷”家里的旧物品。
李建设有时都躲着他走,倒不是因为古董的事儿,而是这货天天讲生儿子的好处,还劝李建设偷着生也要生。
“李老弟,哥哥过来了人。罚那点钱算个球?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我能赚够!这日子才有的盼头!”方思山开导李建设。
李建设被烦的躲着他。
离这货远点。
村里杨文妮托关系在绣花厂领了二百件绣片,回来当手工活发放。
这村里的老幼妇女纷纷上门学习领绣片回去诱。
大家对杨文妮可亲热了,一口一个婶子,弟妹,伯母……
杨文妮可风光了。
徐红旗也想干,方橙没让。
“天天低头,容易伤眼。再说了咱们的手干农话糙的很,这样上手就干,那活儿过不了检验。”
徐红旗觉的婆婆说的对,有那工夫挣上几毛钱,不如干点别的。
再说家的农活干的顺手多了。
家家户户女人在绣花时,徐红旗在生豆芽卖。
李建设出门一趟,明面上去部队看弟弟,实际跟着大妹单位的车出去买东西回来卖。
去了上沪买了上千块钱五彩缤纷的线团。占地小,还值钱,更能快销。
回到胶县时,这些线团卖的所剩无几。
剩下的大部分送给大妹,小部分带回家。对外说是路上跟别人买的,两毛一团。
而他当时买时不到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