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快,会客厅内,两名气质迥异的青年人来到了王瑾面前。

王瑾率先认出了那个身躯挺拔,步伐稳健有力的青年,双眉斜插如鬓,眼神冷厉,眉心生得一颗红痣,容貌不算出众,但却有一副威严肃穆的气象,独特的长相使得王瑾一眼便认出了此人,赫然是常年外出游历的三师兄,申不疑!

申不疑见到王瑾后,不待刚起身的王瑾张口,率先对王瑾躬身行了一礼。

“法家学子申不疑,见过郡守大人!”

王瑾慌忙一避!急忙上前搀扶住他的手臂。

“师兄!长幼有序!师弟怎么能受你之礼呢!”

申不疑冷硬的脸上,挤出些许微笑,他天生不爱笑,这种勉强的笑容已经能表示他此时很开心了!

王瑾说完之后,看着另外一个青年目露疑惑,眸中透出探寻之色,此人一身月白色袍服,容貌出众,一双浓眉如墨画,两颗明亮的眸子里一股温和之色,一股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之像,此时他看出王瑾眼中的疑惑,开口道。

“族弟!未曾相告,便贸然登门拜访,失礼了!”

“我乃是我琅琊王氏长房嫡子王昇,在我们这一辈,算起你得叫我一声三哥!”

王瑾闻言微微一愣,脑子一时没反应过来,琅琊王氏嫡子?千里迢迢跑到越州来?不过随即反应过来。

“族兄来访,怎的不先派遣仆从相告,弟弟也好做好接待的准备呀!”

王昇微微摇了摇头,冲王瑾和善的笑了笑。

“为兄此次前来,并未多带下人仆从,只带了一赶车车夫,一架马车从琅琊走来!”

说罢扭头看了申不疑一眼。

“路遇孤身一骑的申兄,便结伴一路而来了!”

王瑾听到王昇这个世家嫡子竟然如此简陋的配置赶路,目露惊异。

“族兄缘何如此!琅琊距离南阳何止千里?路途艰辛,如此轻装简行真是苦了族兄了!”

王瑾话语中满满的关切,仿佛多么担忧王昇的安全与身体,不过却对王昇为什么会来这个问题上没有询问。

反而佯装一副欣喜激动的样子,叫来仆人,吩咐下去,准备酒宴,接风洗尘!

对此王昇也是一副客随主便的样子,并没有长房嫡子面对旁支的趾高气昂与高高在上。

王昇又不傻,他王氏确实是顶级世家,莫说在鲁州影响力颇深,在这偌大的大晋,说话都是有分量的,可是王瑾又是什么能轻视的小人物吗?显然不是!尤其是在这天下局势动荡不明的时候,一个手里有兵的家族旁支子弟,那也是族中中流砥柱,不容轻视,更何况,王昇已经收到了在京中为官的族人的传信,如果不出意外,过段时日王瑾应该就能出任越州州牧!

州牧啊,那是什么概念,这大晋一共才16个州啊!一州之州牧,辖制千万生民!真正的封疆大吏,王瑾能这么年轻就即将要攀爬到这个位置,王昇凭什敢轻视王瑾!

王昇不明白为何李氏拼了老命的游说奔走,打通关节的为王瑾运作,也不明白为何新任镇北王会劝说陛下下旨,更不明白法家弟子为何对王瑾此次升官也格外上心,但是!王瑾是王家人!在他们收到风声后,也毫不犹豫的耗费人情,打通关节,力求王瑾登上越州州牧宝座!

其实殊不知,其它几家也是这么想的!李氏是因为利益的交换,以及惊异于镇北王的支持与王氏和法家的发力,镇北王亦是看重了王瑾对于李氏与王氏还有法家的影响,法家则简单一些,那就是张岳以及商晖动了押宝王瑾争龙的心思!

既然这天下要变,为什么不能扶起一条亲近法家的潜龙?那么若论亲近法家,有谁比法家弟子更为亲近?王瑾做为法家少有的独立出了司法体系,主政一方的法家弟子,更是用战绩亲自证明了自身在治理地方与武力的实力,法家不选他选谁?

申不疑此次前来,便是收到了张岳的亲笔,前来南阳辅佐王瑾的!

酒宴期间,王瑾和申不疑与王昇相谈甚欢,王瑾与申不疑不必多说,统一学派的师兄弟关系,天然绑定在一起的盟友。

而王瑾对王昇的热情,一方面是因为此次见面,对王昇的印象不错,而更多的原因则来源于王氏。

琅琊王氏做为王瑾那个小家族的主脉,说起来对王氏他们真不错了,不仅仅是对他们,王氏对所有分离出去的支脉,都有钱粮资助,若是出来才华出众的后辈更会出资或者迎回家族,接收更好的教育。

王瑾幼时,也曾得到了这份资助,直到王瑾拜师张岳之后!

王瑾的爷爷王卓之所以在济县独立,也不是因为被驱逐被打压,自己的选择罢了!

一个家族能繁荣数百年,绝对不是偶然,若是看到优秀之人便心生嫉妒,或压榨其价值,夺取其资源,那么这个家族也长远不了!

团结互助才是世家大族能历经数朝仍旧屹立不倒,甚至愈发强大的根基!

而席间申不疑与王昇二人却交谈甚少,虽然巧遇之后,结伴同行,但却并无几分情谊所在,不过是互相看重对方与王瑾的关系而已。

两人一路而来,虽对对方有所耳闻,在此之前却并未相见过,于是便交流了一番,可是交谈中发现,他俩压根不是一路人,两人在天下局势以及对政务处理的见解上几乎完全相左。

例如在针对人性方面,王昇做为一名对儒家颇为向往,并拜入儒家门下的世家子弟来讲,他认为,人的天性本是仁善的,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是为了民众而存在,只要教导民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选拔出道德高尚之人掌握权利,国家和社会就不会走错方向。

而申不疑做为法家弟子却坚信,人本性邪恶,需要用严苛的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

抛开其它差异,仅仅只是在人性上的讨论,涉及儒法相异,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拔剑论道那都是两人比较理智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