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80:装傻赚钱真香 > 第26章 休息回村联系“业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休息回村联系“业务”

当李国庆知道孙庆的家庭背景之后,觉得应该是机会来了。

只要能和孙庆搞好关系,要想混出个名堂应该不难。

孙庆说,可以干工程,若能找到销路,就是一项能持续赚钱的生意。

只可惜,在这路上卖磁带,他还没认识做这行的人。

李国庆觉得孙庆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跟着他一起有搞头。

以前,户口在何处,人就要定居在哪里,如果经常走动,没有粮票真的寸步难行。

而进到了八十年代,逐步取消了统购统销。

加上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有了剩余,对票券的控制也不那么紧张。

这就很方便到各地去做推销。

生活条件好了,改善型住房在农村开始变多。

只是,下岗村是贫困村。

如果村民增加收入的话,肯定也会修建房子。

等到那时,对砖块的需求量肯定会增加。

成为万元户,应该不算难事。

现在,下岗村的农民收入确实太低了。

交完公粮之后,剩下的也没多少。

加上还要面对水灾和旱灾,真的算雪上加霜。

根本问题,还是要解决河坝的问题,否则连温饱问题都难以满足。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很多因为娶不上媳妇,都在村里瞎忙。

加上文化水平有限,也不敢出远门。

一家人的收入和付出的劳动力不成正比,如果不找点事情来做,真的会越来越穷。

这天,趁着培训班有两天休息,李国庆收拾东西往家里赶。

在县里的这十天里,他卖磁带赚了四十块钱。

心里记挂着建军,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总觉得跟孩子有缘。

这次回来,除了看孩子以外,他想把做竹篮子和簸箕的赚钱的方式宣传出去。

肩上就扛着簸箕和篮子就回来了。

手扶拖拉机开在进村颠簸的路面上,发动机的声音有点大。

车头的小烟囱还发出柴油燃烧出来的烟味。

村里开手扶拖拉机的司机见到他笑着说道:“国庆,你从城里回来咋带回这些东西,村里不是有吗?”

李国庆坐在车后,用手捂住鼻子和嘴巴,大声喊道:

“那不一样的。”

“咋不一样了?不都是用竹子做出来的吗?难道是嵌金的不成?照我说,你是浪费钱。”司机笑呵呵地说道。

“叔,这怎么能是浪费钱呢?这是样品。”

“啥?样品?”

司机显然不知道什么叫样品,只是觉得李国庆傻,从县里买回村里本就有的东西。

见司机不知道,李国庆也就不继续解释。

用他的话来说,同频道的人不用解释,不在一根线上的,解释也没用。

李国庆的想法就是,让村里有这门手艺的人,以这两个样品为模版,做出大小一样的编织品。

做到产品美观统一,方便卖出好价钱。

司机见李国庆没有回话,只好笑着摇摇头。

在摇摇晃晃的手扶拖拉机上,李国庆看着绿油油的一片,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这应该就是歌曲里唱的那样: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幸福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

这首歌曲是他小时候,常听外婆唱的歌曲。

那时外婆唱得可好听了,只是李国庆不理解歌曲中的那种情景。

现在看到乡村的美景,他忍不住哼唱了起来。

下了车经过村口的大树时。

看到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石头上坐着乘凉。

他们见到李国庆回来,还是和上次一样,热情打招呼。

“国庆,你不是去县里了吗?咋带回这簸箕篮子的?”王大叔笑着问道。

“王大叔,这是我从县里买的样品。”

“样品?不就是一个装东西的物件吗?你要是想要,我做给你就行了,你看你,还花钱买。”

旁边的人听到王大叔这么说,纷纷笑了起来。

是的,这种东西在村里是常见的,只要有空编几个在家自用很正常。

若是要花钱买回来,真的没必要。

王大叔年纪不大,但是编东西可是一把好手。

而且做工好,又做得快。

在下岗村可是有名的。

李国庆听到王大叔这么问,于是就把簸箕和篮子从肩上拿下来。

递到王大叔的手上。

“王大叔,你看一下这手艺,你能做吗?”

王大叔把篮子拿在手上,看了篮子的四周然后说道:“这太简单了,不单是我能做,村里很多人都能做。”

“真的?”李国庆兴奋的问道。

他本以为,拿这些东西回来,让村里的人学着做,没想到,王大叔说可以做,而且村里有很多人都能做。

这可引起了他的兴趣。

“国庆,你买这篮子和簸箕要多少钱?”围观的大婶问道。

李国庆没有把实际价格说出来,而是说少了一块钱。

“篮子是五块钱,簸箕是三块钱。”

“啥?国庆,你可不要骗大婶,就这能卖这么贵?”大婶立即从王大叔的手中抢过篮子看了起来。

“这东西我们也能做,你们说对吧!”王大叔大声喊道。

李国庆看到大伙这么热情,于是说道:“太好了,我没想到大伙都会做,这次我回来,就是想问问咱们村里有没有这种手艺人,没想到你们都会。”

接着,李国庆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河边有一大片竹林,如果能好好利用起来,可以创收,也能贴补在农闲时节的家用。

如果真能做,等下次从县城回来时,就从村里带这些竹编制品到县里卖。

就按照拿回来的大小,做就成。

听到李国庆这么说,大伙儿热情高涨起来。

这可是赚钱的好机会。

李国庆说道:“大家尽管放心在家里做,我负责到县里打通销路,但是,我可是说好了,一个是收五毛钱跑腿费的。”

“国庆,你一个收五毛钱,也太多了点吧!”有人提出了质疑。

“各位乡亲父老,我去到县里要路费,还要找人买,你们想想,如果没有人买,这些东西可是要砸我手里,也是担风险的呀!”

停了一下后,继续说道:“要不你们自己搭车去县里找销路也行,钱进你们口袋,就跟我李国庆没有关系。”

这些人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出镇的机会仅限于交公粮和买卖点生活用品。

都没有去过县城。

李国庆这么一说后,他们沉默了。